明代的播州也就是今天的貴州遵義地區,從唐朝起就由楊氏占據此地,到明朝初年已有二十一世代。
元末時為明玉珍軍事集團所占據,成為其夏政權的領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四年(1371年)派大軍消滅明玉珍所建的夏政權,播州就歸屬了明朝。
明朝繼續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仍任命土官楊鏗為播州宣慰使。(土,即土著;司,即管理、治理;土司即由當地人管理。)為了使這些土司官員更好地服從明朝的管理,明朝利用各種機會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即訓諭;同時要求宣慰使及其以下的各級土司的子弟到京師國子監學習封建倫理道德和明律等,使他們在思想上同明朝保持一致。
按照土司制度,播州的土司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是世襲的,在其領地,既有行政管理權,又有兵權。這樣播州成為明朝的特別行政區,楊氏就成為播州的“土皇帝”。楊氏以他的意志為法律,可以逮捕、審訊甚至殘殺民眾,這種特權與皇帝的權力無異。他們任意壓迫和剝削統治區內的各族人民,兼并土地,搜刮錢財,無所不為。
在播州楊氏與明朝相對穩定的政治格局下,播州土司傳到了第二十九世楊應龍,于隆慶五年(1571年)世襲為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剛襲任宣慰使時,與明朝相處是融洽的。如多次幫助明朝統治者鎮壓其他少數族人民的反抗,并向明朝進貢木材,獲得明朝政府的信任,被授以“都指揮使”銜。
但是楊應龍對播州屬地內的百姓極為殘酷,對明朝朝廷不像開始繼位時那么恭敬了。楊應龍的飛揚跋扈引起近鄰貴州省地方官員的不滿。萬歷十八年(1590年),巡撫葉夢熊上疏朝廷列舉楊應龍的各種罪行、巡按陳效舉報楊應龍二十四大罪。
但管轄播州的四川省的官吏則對楊應龍采取了綏靖政策。這時松潘地區少數族民族不斷反抗當地官員的剝削、壓榨,明朝只好調集播州土兵去鎮壓。四川巡按李化龍隨即為楊應龍開脫罪責。正當黔蜀雙方剿撫主張相持不下時,楊應龍妻妾之間爆發矛盾。
原來,播州宣慰司轄有草塘、黃平兩個安撫司,田、張、袁、盧、譚、羅、吳七姓,世襲各級土官。這七姓大多是楊氏姻親或是其他地區的土酋進入播州的。而張姓與楊氏聯姻,楊應龍的嫡妻即張姓。田姓,原是思州宣慰的后裔,永樂時,思州改土歸流,田氏的一些族人就到播州依靠楊氏。
楊應龍寵愛其妾田雌鳳,殺了妻子張氏,張氏的叔叔張時照向朝廷告發楊應龍殺妻的罪行。貴州省一向主張剿滅楊應龍的官員們行動起來了,巡撫葉夢熊上書朝廷主張立即派兵征剿。但四川省的官員一如既往的采取綏靖政策,紛紛上書為楊應龍說情,陳述利弊,主張安撫。
明朝朝廷只好安排貴州、四川兩省共同查問。楊應龍知道四川省官員袒護他,只愿意到四川接受問詢,不愿意到貴州。萬歷二十年(1592年),楊應龍到四川省重慶接受問訊。正于這時日本侵略朝鮮,明廷向全國征兵援朝,楊應龍立即上奏,愿意親自帶兵五千赴朝作戰。明朝朝廷不久釋放了楊應龍,但不允許楊應龍出國作戰。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一月,巡撫都御史王繼光到達重慶,采取不同于四川官員的政策,主張嚴厲審查楊應龍的罪行。楊應龍則采取針鋒相對的對抗措施,不到重慶接受問詢。王繼光大怒,派總兵劉承嗣、參將郭成等出兵進剿,可惜在婁山關一帶地方被楊應龍軍隊殺得大敗,只得撤兵。
楊應龍的反叛行為激怒了明朝朝廷,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明廷以兵部侍郎邢玠總督貴州進行軍事進剿準備。由于當時明朝朝廷正忙于朝鮮抗倭戰爭,無力兼顧播州,洞悉政局的邢玠于第二年到四川進行招撫,允許楊應龍上繳四萬兩黃金贖罪。同時命令重慶太守王士琦為川東兵備使,防備楊應龍的隨時反叛。這些措施獲得了朝廷的支持。
同樣洞悉朝廷進剿的軍事部署的楊應龍,表面上對明廷服軟上繳黃金贖罪,暗中積極進行軍事部署、積蓄力量對抗進剿。后來反叛之心不再掩飾,所居住的地方用龍鳳裝飾,命令播州州民眾稱其為千歲,成其子楊朝棟為后主。迫害境內的富戶,掠奪他們的財產,分發給少數民族,籠絡人心,境內各苗裔愿為所用,可以說楊應龍做好了一切軍事準備。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楊應龍利用朝廷忙于朝鮮戰事無暇顧及的情況下,大肆進攻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又侵犯湖廣(今天的湖南、湖北)四十八屯,交通斷絕。
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楊應龍又擊敗貴州巡撫江東之,殺死都指揮使楊國柱。明朝朝廷任命都御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節制川、湖、貴三省兵事,下定決心徹底剿滅楊應龍。這時候朝鮮戰事已結束,命令作戰經驗豐富的援朝部隊奉命南調,由劉綎帶隊進攻播州。同時調集浙江、福建、云南、廣東等地部隊共同攻擊。
同年六月,楊應龍趁明軍尚未集結之時率軍攻陷川東重鎮、重慶的南大門——綦江。
綦江的失守,令明朝朝廷震怒,撤銷了相關官員的職務。同時加強總督李化龍的職權,可以便宜行事。
此時因為各路大軍尚未集結,李化龍不得不對楊應龍作出“招撫”的欺騙姿態,使楊應龍產生像以往會被赦免的錯覺,不再向周邊的明軍進攻。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春,明朝軍隊已經抵達川貴兩省,完成軍事集結。總督李化龍隨即作出軍事部署,分八路進軍圍剿。從四川方面進攻的分四路,總兵官劉挺由綦江,總兵官馬孔英由南川,總兵官吳廣由合江,副將曹希彬由永寧。從貴州方面進攻的分三路,總兵官童元鎮由烏江,參將朱鶴齡由沙溪,總兵官李應祥由興隆。從湖廣方面進攻的一路,分兩翼,總兵官陳璘由偏橋,副總兵陳良玳由龍泉。
面對明朝軍隊的八路總攻,楊應龍認為應分而治之,首先消滅劉綎部的精銳部隊,這樣可以挫敗明軍的其他七路軍的士氣。于是派其子楊朝棟率精銳部隊去迎擊,結果被劉綎打得大敗。士氣大振的各路明軍乘勢猛攻,婁山關、烏江一線很快攻占,縮小了對楊應龍的包圍圈。
到五月十八日,八路明軍會師于遵義北的海龍囤下,分批猛攻。海龍囤是楊應龍的最后據點,地勢險峻。經過雙方的生死搏殺,直到六月五日海龍屯才被攻下。最后,楊應龍自縊而死,其子楊朝棟、其弟楊兆龍等被俘,被押往北京處死。
此役歷時114天,楊應龍集團被徹底清除,在播州長達二十九世代、七百余年的楊氏世襲統治徹底地結束了。
明朝在播州地區“改土歸流”,直接派“流官”管理,播州由四川省管轄。在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政府又把四川的遵義府及其所屬的州縣,改由貴州省管轄。
歷史總在不斷的變化中,風云人物紛紛登場,又匆匆落幕。世事煩擾,又有幾人能洞悉一切呢?楊應龍不殺妻、不恣意妄為,與臨近省份官員處理好關系,還會有身死、地失、家滅的結局嗎?可是,誰又能逃得出人生的宿命呢?
借用一句詞結束此篇文章吧: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