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的文史現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圖/顏樌題客,@百家號武夷茶韻
福建之“閩”,關在門內是為蟲,出了門則化為龍。有人,也常以之戲謔福建人,在家一條蟲、在外勝似龍。而于海滄,冥冥中,似有相像。
在海滄的土著鄉族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經歷改朝換代后,仍能在學而優則仕的氛圍中保持常青的家族,當屬從海滄外遷的“東西二橋”最是閃耀。二者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性,比如遷出者均是第四世,從第五世開始在科舉上嶄露頭角,且都居住在“橋”邊,后來都成了當地具有地標性的望族。
其中東橋者,為后浦劉氏(今東孚街道鳳山村后浦社),遷居同安縣城東橋(或稱橋東);西橋者,為青礁顏氏(今海滄街道青礁村),遷居漳州郡城西橋。
東橋劉氏
后浦劉氏第四世劉大受,約于明正德、嘉靖間攜母始遷同安縣東門外東橋后,從其子劉存德開始大放異彩。
第二代:劉存德,嘉靖十七年進士,官至廣東副使。
第三代:劉夢松,萬歷二十年進士,官至江西按察司副使;劉夢潮,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官至廣西副使。
第四代:劉霖任,崇禎九年舉人。
第五代:劉佺齡,順治十七年鄉試第二名;劉望齡,順治十五年進士。
至于其他子弟,也幾乎都是府縣庠生出身,讀書氛圍異常濃厚,堪稱書香門第。
西橋顏氏
青礁顏氏第四世顏峣,約于南北宋之交始遷漳州郡城西橋,從其子劉師魯開始,顏氏在郡城科甲聯芳,可與青礁祖地相媲美。
第二代:顏師魯,南宋紹興十二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封漳浦郡侯,謚號定肅。
第三代:顏徹,以茂才辟,至奉議郎。
第四代:顏耆仲,以祖澤補承務郎,寶慶二年進士,官至中奉大夫,爵龍溪縣開國男;顏頤仲,以祖澤補官,后官至吏部尚書;顏信仲,嘉定十三年特奏名;顏圭仲,興寧令。
第五代:顏錀,監惠州鹽場;顏鉌,通仕郎;顏興祖,主管西外睦宗院;顏輝祖,監涵頭倉;顏象祖,戶曹監鹽倉。
第六代:顏一龍,承務郎;顏希孔,延祐二年進士(青礁出繼顏興祖)。
第某代:顏隆,洪武三十二年舉人。
第十代:顏旺祖,永樂六年舉人。
第十一代:顏拳,天順三年舉人。
第十三代:顏格,成化三年進士;顏樌,成化十六年舉人;顏槃,弘治五年舉人。
第十五代:顏階,正德八年舉人;顏若愚,嘉靖二十八年舉人。
顏氏在漳州幾乎都源出青礁,除以上可以明確來自西橋外,尚有不少顏氏科舉人物,因年代久遠不可考。即使如此,西橋顏氏在漳州都是赫赫有名的望族。
參考資料:《宋史》、《史傳三編》、嘉靖《龍溪縣志》、萬歷癸丑《漳州府志》、同治《福建通志》、民國《同安縣志》、《青礁顏氏族譜》、《橋東劉氏族譜》等。
合集推薦:
●《滄江拾遺》人物篇
●《滄江拾遺》地域篇
待續
●《滄江拾遺》故事篇
茲土久遠,追遠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Amoynot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