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時代,拍照如同家常便飯。隨時隨地,甚至無時無刻,都有新的照片產生。只要動動手指,或者動嘴也可以,大千世界,就定格下來了。拋開質量不談,不夸張地說,人人都是“攝影師”。
相信多數人的手機里都存下了為數不少的照片。人們也通過各種渠道分享自己的作品,朋友圈、微信群、各種自媒體、點對點、面對面…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當一張照片得到稱贊時,作為拍攝者,往往下意識地認為是自己的水平高,別人則會說是設備好;相反,若是不夠滿意,自己則會說是手機像素不高、天氣不佳等。若是別人的照片呢,那恐怕剛好反過來了。
這說明了簡單的道理:人們更愿意把自己的成績、成功、成就歸功于自身,而把挫折、失敗歸結為外在原因。相反,對于他人的成功則會更多地認為是運氣好、有人脈,自己則是生不逢時…
一般而言,人都更相信自己比別人更努力——這當然是錯覺——做出點成績自然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別人沒有自己的努力,要是也混出名堂了,顯然是有貴人相助。從這點考慮,似乎就說得通了。
其實不然。看似有理,不代表正確。要知道,很多人們習以為常的道理都是謬論。從哲學的角度,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內因是起決定因素的,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有時甚至作用很大,但不能因此忽視內因的決定性意義。所以,我們也常說,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人,一個人不夠努力,總指望運氣難以行得通,就算運氣來了,怕是也把握不住。
常有人說我喜歡收拾屋子、愛打掃等等,總能將家里弄得相對整潔,也有家里人說,他天生就是這樣,愛干凈。
天生的!這話在別人聽來,似乎是夸人。而在我而言,是夸人沒有夸對地方。就像一個學生成績很好,就有人說他天生愛學習之類的。也有自大的說,他家就是天生聰明。我信才怪,天賦異稟畢竟是例外。一句話,都是老天賞賜的,實則抹殺了后天的種種努力、訓練、勤奮、自律等。當然有外在助力,但主要是后天成長帶來的改變。一個人長期保持好的身材,難道僅僅是天生吃不胖嗎?你沒見人家堅持鍛煉、合理飲食?
這種情形很常見。很多家長對于孩子不愛閱讀、沉迷手機很是頭痛,動不動就爆發“戰爭”。罵人則常會說天生不愛學習,卻不知,當要求孩子學習時,自己則在一旁刷著短視頻、玩著小游戲,或是自己成天泡在麻將桌上,下了場就來問考了多少分。都說父母是榜樣,有這樣的榜樣在面前,愛上學習才怪呢,除非心智早熟,早早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孩子雖小,但并不是傻。就跟幼年的動物會不自覺地模仿年長動物的動作、行為一樣,人也是從模仿大人開始了成長的第一步。小孩子如同白紙,大人就像畫師,在哪落筆、著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將來。當然,這并不是說孩子的人生軌跡完全會沿著父母設定的前進。事實上也是不可能的,不然又怎么會又“叛逆期”一說呢。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人們在日后很多的習慣、品格、方式都是在早期奠定的,這期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引導作用就很大了。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為人處世方法、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等等,無疑會對今后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而且是正面影響,不論日后從事什么工作。
常聽人說,他家小孩天生就是多動癥,上課就喜歡搞小動作,頻繁被老師“叫家長”,很丟面子;又聽人說,自家小孩天生就是笨,幾句詩背十遍也記不住,簡單的加減題也做錯;有的說,家里那位天生就是懶,作業不拖到最后一刻不會著急,早上不多賴十分鐘不會起床…眉頭一皺。類似的場景不計其數,每天在中國的各個角落上演著各種驚心動魄。
細想起來,當真是天生的嗎?如果是,那么愛迪生不會發明電燈,他小時被視為智力低下;愛因斯坦少時也被認為并不聰穎,卻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曾國藩、華羅庚…他們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勤能補拙的道理。與其推給老天,不如多想想自身。當然,不妄自菲薄,也不必妄自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