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說法:一二年級學習成績是假象,不重要,三四年級是分水嶺。
理由是,一二年級學習內容很基礎,考試題目很簡單,老師改卷標準也很寬松,孩子取得一個好成績輕而易舉,還應要把孩子分出個優良中差,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參考價值。
過去,這個說法也許成立,但現在不能斬釘截鐵地下結論。
自從我家二寶上一年級后,我發現學習和考試都不是簡單的事情,考試內容很有挑戰性,大人都要好好思考,別說孩子了。
像語文考試,還沒學看圖說話呢,就要用拼音看圖寫句子。還沒學成語,就要用學過的字補充成語。如果孩子沒有一點識圖表達能力和閱讀積累,還真沒法完成。
像數學,給一張圖,寫算式,看起來有多種可能,但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很容易陷入僵局,導致錯誤。
孩子想得滿分并非易事,必須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用心、要花時間。
這一個多月的觀察發現,孩子們的成績并不像以前所傳的,全班只有一兩個是99.5,其余都是100分,而是有三四個梯隊,反映出很多問題,參考價值也很大。
所以,別再信什么一二年級學習成績不重要了,要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
一二年級學習成績不是不重要,而是拉不開差距。
從測試情況來看,整體來說,一個班有40多人,得滿分的一般在41%左右,錯5個以內的45%左右,錯5個以上的7%左右,錯10個以上的7%左右。
大部分孩子都能跟上老師的節奏,掌握學習過的內容,有能力應對考試,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只有幾個顯眼包,因為各種原因出錯率高,成績不理想。
不像高年級,每個分數段都有相當的人數,呈正態分布規律,層次分明。
一二年級的孩子們都學得差不多,拉不開很大的差距,用來評價孩子學習好壞,很難清晰界定。
所以,一二年級的成績不能準確衡區分出不同學習水平的孩子。
一二年級學習成績不是不重要,是并不意味著將來前程無憂。
我們身邊肯定都有這樣的例子:
- 小學一二年級都考滿分,結果到三年級成績變差,初中、高中墊底,甚至中考被分流。
- 小學一二年級成績不咋地,到高年級卻突飛猛進,初中更是優勢明顯,最后高考成績斐然。
- 也有的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一直優秀,從沒掉過隊,最后考上985。
兒子是剛走過小初高12年,看他們的小學同學一路走來,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我們也曾經看到過很多類似報道:
被譽為“國民學長”的李柘遠,是耶魯大學在福建錄取的首位本科生,曾獲選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杰出青年,在哈佛商學院攻讀過MBA,但他小學時成績很一般,到15歲才開竅立志提升成績。
被譽為神童的張炘煬,10歲考上大學,16歲上博士,畢業后卻一事無成,還要啃老。
所以,很多人說一二年級的成績是假象,不要太在意,主要是為了撫平父母的焦慮,不要為當下的成績斤斤計較。
一二年級學習成績不是不重要,而是根基不牢地動山搖。
一二年級的學習成績雖然差距不大、也不代表將來是否成功,但基礎打不牢,后面就要付出數倍努力去填補漏洞。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先入為主太重要了。
我家cheng寶剛開始學拼音時,手把手教著按規范書寫,上一年級后,一下筆就很標準,不用花功夫糾正。
然而,剛開始寫字時,由著他的興趣,隨意寫,沒注意筆順、占格這些要點,上一年級后,每次寫字就愁得坐立不安,幾個字要寫一個小時才合格。
所以,一定在接觸新知識的最初階段就要嚴格要求,讓孩子養成認真、規范的習慣。
成績好不要沾沾自自信,放任自流,成績差不要妄自菲薄,否定孩子。
成績好的原因有很多,孩子心智發育稍早一些,上幼兒園提前學了,上課認真聽了,這些知識對他是小菜一碟。但是保不齊他以后會一如既往地優秀,要繼續跟緊盯牢。
比如,有的孩子雖然成績很好,但是學習習慣很差,愛做小動作、書寫潦草、不愛閱讀等等,自認為很聰明,隨隨便便可以取得好成績,不需要嚴格要求自己,長期以往,到需要縝密思考時,問題就會暴露出來。而再想養成好習慣,并非一日之功。
成績差的原因也有很多,孩子適應能力可能慢一些,上課不專注、興趣點還沒放到學習上等等。當前學的這些知識對他有難度,但是只要去發現問題,立即彌補,一段時間后會迎頭趕上,將來也不代表不成器。
有時候孩子犯的錯誤讓人意想不到。
比如一次數學測驗,在考試前,老師整理了一份資料,要求孩子在家復習。我打印出來讓孩子做了一遍,他出錯不多。
在下面這道題上,從一開始學習就沒出錯。我想,不就是考察5以內加減法嗎?這難不倒他,不需要多問。
結果一考試,同樣的題型,他全做錯了。
原來,他沒有讀題,而是機械套用課本上的順序。減法這個算式中,左邊是倒序4321,右邊是正序1234。
他以為這個題目是考察排列順序,也沒讀題、沒思考,就照貓畫虎地寫上了。
但人家考察的是計算,不是排列順序啊!
你說他會做題嗎?應該會做!但是他能做對嗎?做不對!
暴露出的問題就是:在最初沒有真正理解考察方向,靠記憶做題而不是靠思維做題。思考不足,莽撞有余。
如果總是誤以為孩子理解了,不管不問,松懈下去,孩子欠下的知識債就會越來越多,再往上走舉步維艱。
所以,下一步一定要重視課本知識的理解,再簡單也要讓孩子講一講,看是否真正理解,以便做到舉一反三,不再犯同樣的低級錯誤。
問題常會發生在我們不在意的地方,對于暫時成績落后的孩子,不要輕視每個小知識、小環節,不要被不知怎么來的正確答案蒙蔽雙眼。
之所以強調一二年級學習成績的重要性,是帶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對孩子要求高,他的完成度就更高,他的成就感就更強,我們輔導孩子的難度也會漸次降低,對孩子對我們都有好處。
尤其是成績不太理想的孩子,不要以為他將來有一天會自動醒悟、自動變好,需要我們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陪他走更長、更艱難的路。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