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報 《等深線》記者 程維 重慶報道
隨著部分案件進入法院審理階段,重慶整治工程建設招投標市場亂像初顯成就。《等深線》記者調查了解到,此次整治于2023年年底啟動,由重慶市主要負責人及有關部門主導推進。
“在照母山下集合的人舉手”曾一度是專家操盤手與被抽中的評標專家勾兌的暗語。不過,這些手段目前已經過時了,新方案更輕松有效,甚至可以自己直接指定專家的“黑客入侵”方式。圖為重慶市渝北區照母山下的重慶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程維/攝
控標11人的傳說
據《等深線》記者掌握的司法資料顯示,前述最大的跑腿級專家操盤手陳某波、熊某、王某、汪某、劉某、宋某某目前已在案。
所謂“專家操盤手”,是指在工程招投標中,專門負責搞定評標專家的人。專家操盤手的功能,決定了他們是浮出水面的操控者。
“這個項目開標前,甚至專家進場前幾十分鐘,好幾通‘專家操盤手’打電話來說,每個專家出200萬元,另外給中標金額2%的居間費用,這個項目就是你的了,你不信的話,我們手里有參與投標的某企業的‘標記’給你看。”7月23日,重慶市一家建筑企業的負責人對《等深線》記者稱,“我們是市屬重點國有企業,監管很嚴,哪里敢出1000萬元去搞定專家,以及給出這個項目高達近2000萬元的居間費用?”
這幾通電話,出現在2024年重慶一宗14.5億元的某醫院工程建設招投標事件中。
該市上一次類似的爭議焦點,是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科學城院區建設工程(一期)工程總承包,中標價格43.42億元。該案之后,當地一批相關人員被追刑責,目前該案已審未判,部分涉案事項正在展開進一步調查。
專家操盤手的主要任務,是接受處于第二層的“商人和某類大型建筑企業利益體”的委托,通過自己拿到的專家名單,出面搞定評標專家。
“重慶工程建設項目專家庫中的專家有上萬人,因為評標專家是評標的當天才通知其本人,照理說根本不可能知道到底是哪幾個專家將參與評標。”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操盤手”7月中旬在飯桌上對《等深線》記者說,“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們總想得到辦法對付。”
他說,早年的辦法,很土,但很有效。
具體方法是,只要專家操盤手自己接了委托任務,就自己或派人到重慶市渝中區鵝嶺所在的重慶市建委所在大樓(原招投標中心所在地)外,在大樓門外的廣場外攔截,見到每一個人經過,都湊上去悄聲問,是不是來評標的?如果對方“懂得起”,就移到一旁細說,確認對方是評哪一個標的,然后對照是否專家操盤手受委托的標。如是,就拿出需要關照打高分的投標企業的暗標標記,通常是標書首頁和尾頁上的某段文字,或圖表,并給現金1萬元。
開標后,中標企業通過相關途徑搞到專家的打分表,確認該專家打了高分,就會另補幾萬元給該評標專家。
通常,受委托的該專家,也可能臨時受托成為“小專家操盤手”:接下受托任務后,在評標時,通過抽煙、上廁所、吃飯等機會,搞定另幾個評標專家,從而讓另幾個評價專家也對指定企業打高分,讓其在一批投標企業中脫穎而出,確保中標。
一位受訪的專家操盤手稱,早期的搞定專家方式,是在重慶市建委門前的招標中心大門外,人力攔截評標專家,然后現場給1萬元,給暗標標記,搞定后再給幾萬元。
這套江湖規矩,在2017年以前運行了多年。
在多家建筑企業相關負責人,以及一位不愿具名的評標專家回憶中,對上述舊有操作模式予以認同。“以前是這么回事,搞定一個評價專家的價格,初始出價都只有每人1萬元,搞定后再補幾萬元。”
由于重慶市執行的評標專家“2+5”結構,即評價專家一共為7位,其中2位為業主專家(或代理招標機構推出的評標專家),5位為社會評標專家。2位業主專家由業主方指定,5位社會專家由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通過電腦抽簽的方式抽選。
在這一評標專家結構下,如果想要確保中標,必須先搞定業主方,通過業主方影響業主方專家,然后再搞定5位社會專家,當7位業主專家都搞定時,才能確保指定企業能順利中標。
難搞定的是5位社會專家。
“有些時候,2位業主專家與5位社會專家可能的受托方是不同的單位,那可能就會有博弈了,不過,我們通常都會爭幾句后,聽業主專家的,除非是社會專家的委托方給的費用高,就通過聯合其他社會專家,一起來給自己的委托方打高分,來對抗業主專家,畢竟業主專家只有2個人,對抗不了5個社會專家的同時打高分。”重慶市前述不愿具名的該評標專家8月16日對《等深線》記者稱。
早期專家操盤手及控標方集聚地之一,在重慶市江北區黃泥磅的“提卡啡”,不過,此處在2017年后變為一家餐飲店。
被“黑客”掃蕩的江湖
門外攔截專家的方式顯然過于粗放,因為總有攔不到的專家,或總有不買賬的專家。
此外,意圖控標的企業往往并非只有一家,專家收了不同企業的錢,各為其主,就會出現復雜博弈,甚至要現場說服其他專家,以期待獲得更多的“尾款”。
江湖規矩是,無論結果如何,評標專家在門口被攔截時收到的那1萬元,是不需要退還的。
戲劇性的一幕是,接受《等深線》記者采訪的一位專家操盤手稱,早年他在鵝嶺的評標處外廣場上行走時,被人一把拉到旁邊,問是不是來評某個標的專家,他支支吾吾還沒來得及表態,就被對方塞了1萬元到手里,并給了暗標標記,搞得該專家操盤手哭笑不得,只好說:“我也是來找專家的。”
這就意味著,人力攔截評標專家的方式具有天然缺陷,變數過大,不能確保控標方中標。
很快,當地建筑江湖就琢磨出了解決方案:與時俱進,利用QQ群或微信群確認哪些接到評標通知的專家會參評。
重慶市11大專家操盤手及其他大、中、小專家操盤手,每一個人都手握十幾、二十個微信群或QQ群,每個群都有幾百人,如果自己受托的控標企業相中的招標項目要評標,就在群內或朋友圈內吼一聲:“后天在照母山‘集合’的,收到了的兄弟過去回復一下。”
“照母山”,是重慶建筑界的暗語,因整合后的重慶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渝北區照母山山腳120米處,所謂在“照母山集合的”,就是指定時間“被抽中參加某個招標項目評標的社會專家”。
“專家想要錢,隨機會私下與發信息者聯系,雙方隨后約定一個見面地點,見面后,專家操盤手說,這個標,你要是幫成了,會給50萬元或80萬元。”重慶市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界人士說,行業內都是明碼標價,且都講江湖規矩,為求長期合作及維持口碑,只要打了高分,都會在事后兌現此前承諾的金額。
在這一模式下,重慶市主城區6000多名社會專家,區縣4000多名社會專家,無論該市的抽簽系統有多嚴密,控標方通過“照母山集合的請舉手”,輕易跨過了抽簽制度。
但是,這一“第二代”破解方案仍有不足。因為競爭對手也可能在其他微信群中發布類似的“照母山集合的請舉手”信息,雙方各自搞定部分社會專家,這就仍難以確保控標方中標。
第三代升級版,或者說“終極版”很快就被“研發”出來了。
在業界人士描述中,“終極版”是指通過黑客方式,攔截該系統的抽簽結果,然后控標方通過專家操盤手,精準“找到”5位被選中的社會評標專家,然后買通評標專家,同時通過搞定業主方來搞定2位業主專家,7位評標專家在評標時,就會壓低其他投標者的分數,給控標方的投標企業打高分,從而100%確保控標企業中標。
能“100%確保控標企業中標”,成為當地工程建設招標領域內的一個劃時代創舉。
《等深線》記者獲得的相關司法資料顯示,該“終極版”幾經優化,很快又出了3.1升級版:他們直接破解了該市招投標社會專家抽簽軟件系統,控標方可以自己直接從1萬多名專家中,精準抽出自己指定的5位社會專家——自己指定自己信任的社會專家評標,比此前攔截抽簽結果,然后再去找專家談更為省事、可靠。
不過,也有部分資深建筑界人士卻對操控專家名單的“黑客入侵說”并不認同。他們認為,這只是已經落案的專家操盤手、專家在相關利益集團的授意下,給出的一個“丟車保帥”的說法。
他們認為的真相是,抽簽方與軟件提供方出了問題。“黑客入侵說”轉移了注意力,一部分人進去了,但核心“操作體系”不受影響。
重慶市渝北區財富中心的幾家茶樓,是近年來重慶市相關商人及機構中標后的主要賣標秘密交易地之一。中標者倒手轉賣,扣除給專家操盤手的2%,以及搞定官員和業主的2%,無須費時耗力做工程,即可獲利8%至12%左右。
轉手賣標:過手即賺
該專家操盤手說,重慶市最早的控標地點及工程標買賣地點,不在目前的渝北區財富中心附近的幾個茶樓,而是在江北區黃泥磅“提卡啡”。
“干我們這一行,就是喜歡琢磨,只有琢磨,你才有可能破解掉現行規則和體系。”前述受訪專家操盤手說,你別看我們五六十歲了,只要有新技術出現,我們就能把它應用到破解中來,譬如前些年剛出現網絡,我們就用QQ群來升級了在鵝嶺的人力攔截模式。他說,目前他們正在組織人力,積極研究人工智能未來在破解招投標專家抽簽體系中的應用。
不過,該專家操盤手拒絕向《等深線》記者確認他們究竟是如何精準破解社會專家抽簽系統的,以及究竟是已發案件所說的“黑客入侵說”,還是業界資深人士所認為的“抽簽方與軟件公司相互勾結”,來精確搞到的專家名單,或直接指定專家名單的問題。
他說:“這是我們賴以吃飯的東西,核心機密,絕對不可能告訴你。”
經查,渝北區財富中心附近的幾個茶樓,是重慶市目前招投標市場中,專家操盤手、專家及某些類別的特大型建筑企業賣標的主要集聚地之一。
該處之所以成為買賣中標項目的“集散地”,原因在于其距離原重慶市招投標中心整合而來的、重慶新的招投標場所“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直線距離只有1.3公里。
“實際上某類特大型企業在中標項目后,大都不會自己做,會收取8個點左右的費用后,把標賣給其他人做。”重慶市一家大型建筑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稱,根據目前重慶建筑市場的江湖規矩,中標方一般運作項目時,中標方會支付給專家操盤手中標金額2%的費用,加上支付給評標專家的費用,這里就拿走了11%,有的建筑項目只有13%到15%的利潤,這一買賣,實際承擔建筑任務的買標企業,只有2%到4%的利潤,利潤極為微薄,但是苦于自己中不了標,又要養團隊、做業績,還不得不咬著牙買標來做。
當然,上述賣標的比例并非一成不變,如果中標的金額比招標金額下浮的比例不大,則利潤相對較多,賣標企業收取的點還會高一些。但是,也有中標企業的中標價格下浮了20%甚至30%,那這個標實際是要虧錢的,因為業主方及招標機構在審核項目時,已經做了初步造價預算,一般只會給建筑企業留18%至25%的利潤空間,低價中標,從中標之時起,就決定了這個標做不出來。
解決辦法是——拖。先拿到這個標,先動工一點或做一半,然后停工,向業主溝通,稱這個標的價格做不出來,必須加價。有的標甚至會在中標價格上增加約70%。
來自多位業界人士提供的信息顯示,國內某特大型建筑企業2020年1月低價中的某醫院的標,到2024年8月時,連基礎工程都沒有做完;某區一個中心醫院25億元招標,一家國內特大型企業以13億元中標,低價中標后做不出來,后該區補給了一個20多億元的項目;白市驛某隧道10億元的標中標,遲遲不動工,后以17億元的價格談妥動工。
不過,也有幾乎按招標原價中標的:重慶某體育場,20多億元的項目,中標價只下浮了萬分之六。
2023年9月5日,重慶市一縱線白彭路至小灣立交段工程(科學大道九龍坡段)施工二標段18.7億元的招標項目,湖南省第三工程公司的中標價格居然為5.4億元,整整下浮了71%。該項目瞬間在重慶工程圈馬上炸開了鍋,因為該項目還需要繳納10億元保證金,還需要耗費4年的工期。
2023年9月14日,中標方湖南三建棄標。招標方只有重新招標。
最極端的案例,是2014年9月上旬,重慶市渝北區法院審理的一宗案子:重慶一家建筑公司居然以-2000萬余元的報價中標,被法院認定為無效。
(編輯:郝成 審核:張榮旺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