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匯恒隆廣場是今年上海市場少數依舊能夠持續穩定升級調整的商業項目之一,而且厲害的是,從奢侈品到國際時裝到戶外運動,涵蓋了多個樓層各個品類的方方面面。上周末,項目開啟“Gateway to Inspiration”藝趣之境周年慶典,借此契機,對項目近期主要調整動態稍作梳理。
L1
2020年,隨著正式煥新啟幕,項目L1也由此踏入頂奢定位行列。如果說當年LV只是開男裝店“淺嘗”,那隨著近年LV加入女裝和GUCCI先后拓為雙層店則絲毫沒有“輒止”的意思。????????
今年,項目在L1依舊進行著有條有理的升級調整,雖然奢侈品的引入更多在于集團合作的緊密度、各品牌在特定時期的市場表現以及所帶來的議價能力,但在項目端視角,我們依舊能梳理到港匯恒隆廣場借助品牌調整帶動整體提升的一些策略導向。????????????????????????????
一方面是輾轉騰挪,代表性案例是BV的移位。品牌從原中庭區域位置,移位至項目南北向動線原OMEGA和LINDBERG的位置,打通室內外,并完成對兩個店鋪空間的整合。??????
當然項目和品牌都不會為了動而動,調整后,BV原位順勢引入此前在場內以限時店形式呈現的BVLGARI和BUCCELLATI兩個品牌,在中庭區域與Cartier、TIFFANY&CO.、Van Cleef & Arpels等品牌構成濃郁完善的頂級珠寶氛圍。??????????????
同時被占用到的LINDBERG by Dc Optics則移位至L2,順勢提升高樓層的業態定位。????????
另一方面,頂級奢侈品品牌的雙層規劃策略持續進行中,今年隨著Max Mara的升級煥新,以及MONCLER的入駐,再添兩席,畫面夠美。值得一提的是MONCLER的位置同樣是伴隨Max Mara和L2的WEEKEND Max Mara移位而達成。????????????????????????????
當然,L1的動態還遠不止于此,例如DE BEERS入駐邊廳開出專店、GOLDEN GOOSE開啟限時店,北座LADY M回歸等,這里就不贅述了,日常調整動態可關注「掃街日記」欄目或訂購《上海商業市場(雙月)監測報告》,本文僅列舉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以示項目的核心導向。??????????????????????????????????????????????
上述兩個案例的共性在于,他們都帶動了L2的順勢提檔以及整體氛圍的完善。??????????????
L2
我們在過往分享港匯恒隆廣場調整的多篇推文中,傳播度最廣的一篇,是基于輕奢品牌移位至L2而做的《港匯恒隆廣場:了不起的調整案例》(當然可能標題本身比較博眼球),其論據就在于項目升級并非一味地為頂奢品牌做資源傾斜而“怠慢”其他樓層——作為一個坐擁7個半樓層的大型購物中心,整體好才是真的好。
隨著近年的向好調整,L2已不僅匯聚了傳統輕奢品牌,此前包括dunhill、BOSS、POLO RALPH LAUREN等多個位于L1的奢侈品也先后上移,結合觸達L2的LV、GUCCI、MONCLER、Max Mara、近期新進的MOOSE KNUCKLES等品牌,目前項目的L2堪比絕大多數非頂奢項目L1的理想狀態。???????????????????????????????????????????????????????
L3
今年我們關注最多的調整,是原位于L2的國際時尚服裝代表品牌們,悉數移位至了L3,結合新引入的self-portrait等品牌,已在樓層中庭附近核心區域,達成了極度舒適的規整氛圍,自然也為后續樓層同品類的進一步品牌招商建立了標桿和基礎。?????????????????????????????????????????????????????
這與當年輕奢品牌移位至L2異曲同工,正向的骨牌效應獲得了路徑的延展。如果這是一個常規的新開項目,理論上最難招商規劃的正是2、3兩層,大眾定位項目可能L3就已經開始引入家庭親子業態,而奢侈品定位商業項目在開業初期也常面臨L3斷檔的情況。??
雖然在如今很多同行都更諂媚于更顯隨意的非標項目,類似港匯恒隆廣場如此漸進式樓層定位規劃則顯科班,不考慮時間維度,單作為頂級商業項目來看,這是常規的布局策略,但若將時間維度加入進來,結合項目改造、調整、升級的歷程,才更值得稱贊,這是商業水準硬實力的體現。???????????????????????????????????
L4
同樣展現實力的是項目的L4。近年戶外運動風潮的起勢有目共睹,不少品牌大肆開拓市場,且在選址層面有極高的議價力——低樓層、大面積,越來越多大眾定位主流購物中心將L1引入戶外運動品牌作為升級調整策略,甲乙雙方的供需關系在該領域得到了最為明確的呈現。???????????????
而對于港匯恒隆廣場而言,確保絕大多數該品類集中位于L4是規劃得當的基本盤,項目在On昂跑、THE NORTH FACE、DESCENTE等原有基礎上近日也做了多個品牌的新增,例如HELLY HANSEN、Wilson、Vuori、SALOMON等品牌的先后入駐、開業、移位,彰顯項目在該業態招商的與時俱進。????????????????????????????
這4個樓層的核心調整內容梳理,足以展現出項目今年的提升成果以及堅定的規劃邏輯,項目擁有南北兩區、且品牌數量眾多,有一說一,很難做到絕對意義上所有的品類、品牌都各就其位。我們能夠理解一些“特例品牌”,比如位于B1的lululemon、位于北座L1的Aēsop、位于L3的ARC’TERYX、AIGLE……但也得看明白特例的原因以及價值。我們平時做市調,不就是進行這些認知么——一個規劃混亂的商業項目,很難就品牌調整層面說出個所以然,最后可能只能顧左右而言情緒價值之類可以萬能套用的話題,而類似港匯恒隆廣場這樣的案例,確能夠在當今并不算好的商業環境下,依舊成為優質范本,某種程度上比4年前剛煥新時更為難能可貴,值得在今年最后一季度留下記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