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位于東亞邊緣的朝鮮半島,和我們之間只隔著一條鴨綠江。
根據歷史記載,朝鮮的先祖是商朝貴族箕子,他是商紂王帝辛的叔叔。
周滅商后,箕子逃到了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這也是朝鮮半島上的第一個王朝。
在后來的幾千年里,朝鮮常常作為古代中國的藩屬國出現。
朝鮮的國土面積不算大,大約12萬平方公里,大約只比江蘇省大一點。但在經濟總量上面,朝鮮大約只有我們江蘇省的60分之一左右。
也由此,在國際上通常的印象中,朝鮮都是以一個不發達國家的形象出現的。
與此形成對比的就是韓國,作為和朝鮮同宗同源的半島國家,它的面積比朝鮮略微小一些,人口則是朝鮮的兩倍,經濟總量也差不多是朝鮮的60倍。
可就在60、70年代時,朝鮮的經濟還一度在韓國之上呢,那時候它的大哥是蘇聯。
90年代初期,當蘇聯解體后,朝鮮的經濟也一落千丈,被韓國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更為尷尬的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國際新聞上,朝鮮經常以一個糧食被援助國家的形象出現。
這也從正面證明了一點,朝鮮的糧食問題確實有些緊張了。
老話說:“民以食為天。”
自古以來,糧食問題都是國家的重中之重。
雖說衣食住行這四個字,是衣排在最前面。
但實際上,糧食才是這四個字中最重要的。畢竟,三天沒衣服穿問題不大,待家里唄,可三天不吃飯可不行!
明白了這一點,就能懂得在歷代王朝更替中,糧食問題所占據的分量了。
比如說明朝末年,李自成等人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為何造反,還不就是因為沒糧食吃,迫不得已而奮起反抗明朝統治者了。
由此可知,糧食對于一個國家政權穩固的重要性!
我在多年前曾去朝鮮旅游參觀過,包括新義州市和平壤直轄市等三四個城市。
在平壤的游玩過程中,我結識了朝鮮導游金姬順女士。
她是平壤本地戶口,畢業于旅游商貿專業,會一些中文,父母都是行政單位的中層干部。
從這些條件來看,金姬順女士算得上朝鮮的白富美了!
在和金姬順的聊天中,我得知了朝鮮人民的糧食配給標準。
金導游說,在朝鮮全國,糧食、肉類、食用油都是實行的配給制度,由相關單位在每月的月初發放。
以金姬順所在的平壤市為例,每個成年人每天獲得的糧食配給額度是700克左右。
“并且這些糧食中,大米、白面等細糧很少,玉米、紅薯等粗糧則很占據了很大的分量。尤其是紅薯這玩意分量重,一個大紅薯基本上就有500克了,相當于有些人一天就只能分一個紅薯。”
我聽聞,有些驚訝,覺得一天這么多糧食應該也夠吃了。
但金導游搖搖頭解釋道,由于飯菜里的油水不多,很多時候都是以泡菜、泡菜湯就著大米飯就餐。偶爾會用食用油炒個青菜吃,所以肚子里還是比較容易餓的。
像金導游屬于朝鮮的高收入人群,每月還可以去一兩次餐館打打牙祭。而大多數的朝鮮普通老百姓,就只能一月吃兩次肉絲解解饞。
以上就是多年之前,我所了解到的朝鮮糧食的配給情況。
就我個人而言,我對朝鮮的印象還留在了幾年前,就記得平壤的冷面好吃,朝鮮的女孩也好看,朝鮮的一切都是很淳樸可愛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