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故事在山城重慶悄然發生,孕育著蓬勃力量,逐漸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出品 | 鳳凰網問渠人物
采訪/文字 | 周翔宇
#01
「看見數字能源,一場產業盛會順勢而起」
今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第一個“光儲充放檢”超充示范站出現在街頭。這座配置的液冷超充樁最快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里,充電速度接近特斯拉超充的10倍。
7月底,在遭遇連晴高溫天氣之時重慶市首個虛擬電廠上線運營。此次運行歷時10小時,涉及5家運營商、402戶用戶,實現了4.56萬千瓦的應約功率。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這家“虛擬電廠”本身不發電,但它像一根“指揮棒”調配電力去往最需要的時間和地方。
看似沒有關聯的事件背后,其實都是“數字能源”技術在是利用數據分析手段對傳統能源系統進行深度融合改造,實現能源系統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網絡化。
數據顯示,重慶市數字能源產業已初具規模。2023年全市新能源技術裝備制造實現規上工業產值已經達到877億元。可以說,數字能源產業選擇了重慶,重慶也選擇了數字能源產業。
未來已來,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其中,一場供行業進行交流、讓公眾能夠了解的”2024 中國(重慶)數字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呼之欲出,重慶成為這場盛會絕佳的承載地。
而將這場盛會從概念到落地, 華陽恒通展覽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陽恒通)董事長羅朝華則是讓夢想照進了現實的那個人。
2024中國(重慶)數字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現場
10月16日,2024中國(重慶)數字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渝開幕,政府、企業、專家學者、行業領袖聚集,參展企業近80家。最終吸引觀眾約3萬人次,專業觀眾約1萬人次,20余家國內和市內媒體參與報道。
作為聯合主辦方之一,北京華陽恒通國際會展有限公司身肩多項重任:負責大會招商、開幕式、整體氛圍、展臺設計實施等運營管理工作。
#02
「結緣會展,他是堅韌的領軍人」
當天下午,在會場隔壁的酒店里見到羅朝華時,他顯露出稍許疲憊。前一天晚上臨時需要擴大展臺規模,他連夜協調同事及供應商調整方案。據羅朝華說,這樣的連軸轉狀態大家已經持續很多天了。
“會展行業也有季節性,金九銀十會展活動就特別集中,忙的時候特別忙”,羅朝華告訴鳳凰網風財訊,“自己當兵出身的,執行力肯定是沒問題的。”
1995年,剛滿20歲的羅朝華退出現役,被安置在老家的工業局工作。然而,家境一般且還有兩個哥哥的他不想再給家里添加經濟負擔,最終他還是決定留在北京闖蕩。
1997年,羅朝華在北京一家會展物料公司打工,主要負責搬運會展所用的物料,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會展這個行業。憑借著會開車的技能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他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賞識。老板投資一家門店,羅朝華成為負責人。
兩年后,羅朝華辭去現有工作,在家人的幫助下籌集了2萬元錢,購買了一套電腦刻字設備,在北京王府井租下一間門店從事廣告展板制作業務。而真正進入廣告會展行業,則是2001年成立華陽恒通企劃公司。
憑借著一股子拼勁兒,加之乘上行業的飛速發展東風,20年后,華陽恒通已經成為“服貿會”、“數博會”、“智博會”、“廣交會“、“珠海航展”、“中關村論壇“、”國際生態文明大會”等國家級會展活動的合作伙伴。
華陽恒通為廣交會合作伙伴
#03
「推陳出新,不斷探尋增長曲線」
原本以為這次和重慶數字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的合作,只是其此前數千場會展活動的一次復刻。但羅朝華的回答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看法。
“華陽恒通也在改變、在創新,數字化和綠色會展是我們的未來的方向,所以與重慶數字能源大會的合作,我們既是組織方之一,是參與者,也是學生。”
促使華陽恒通變革的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開源”一個是“節流”。
“開源”的概念來自外部。前些年,羅朝華專門花了很長時間研究了國外會展現狀,他發現在國內還處在概念和試點階段的會展數字化和綠色化,在歐美已經相當普及。這既是目前國內會展行業的痛點,其實也給華陽恒通的轉型精準指出了“癢點”。
以數字化會展為例,“會展的核心邏輯是精準營銷。設想一下未來的場景,在一個數字智能高度應用的會展現場,根據對行為、身份的識別進行供應和需求精準匹配,讓會展的談單率成倍提高,這才是會展行業最大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節流上,華陽恒通躬身入局,致力于推動“中國綠色會展”的發展。
2021年11月1日,華陽恒通聯合多方擔綱起草的《環保展臺設計制作指南》行業標準獲商務部正式頒布實施,而標準化正是行業所需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話中,羅朝華給了我們一個打破認知的數字:
華陽恒通正在研發新型材料工藝,實現90%的布展用材回收,而這個設想已經走出概念階段,正在通過華陽恒通專門做研發生產的子品牌“極展”落地,“我們已經投入超2000萬在這項技術的研究,目前已申請了幾十項不同專利,目的是通過產品,引導及推廣環保可持續的不同搭建方案的落地。”。
極展——全國會展綠色研發推廣中心
羅朝華口中的 “極展”是個綠色會展品牌,立足于模塊化產品研發實施與數字化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從綠色設計搭建到平臺化一站式服務的完整綠色服務體系。
同星艦通往星辰大海的征程一樣,羅朝華和華陽恒通并非總能一帆風順,所有對話數字化和綠色會展的設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國貿促會發布的《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23》顯示, 2023年中國共舉辦經貿類展會3923場,較2022年增長117.1%,其數量和展出面積在2023年已經恢復并超過疫情前水平。
從會展結構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仍是熱門展覽區域,2023年三大區域舉辦經貿類展會數量占全國比重為57.35%,總展覽面積占全國比重達63.27%;從行業分布來看,工業與科技類展會在數量和面積上均居各行業展覽首位。
但同時也要看到,隨著經濟與消費形勢的變化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傳統展會也“遇冷”,實質性效果不如人意。而且由于展會同質化嚴重、流量下降、推廣方式陳舊、組織者缺乏專業性等原因,展會的效果越來越差,越來越多的供應商不愿意參加展會了。
所以羅朝華面對著這樣一個當下:推進華陽恒通自身模式變革,積極尋找企業第二增長曲線;同時,這個步子到底能跨多大,才能既能保持向前,又不至于亂了自己的節奏。
#04
「以會展之力,塑造城市產業新格局」
作為創業者,他認為應該要有夢想,有追求,勇于挑戰自我,突破自我。
而從對談中,羅朝華展現出了對集團業務布局及城市選擇自己的節奏。
在對待城市選擇上,羅朝華認為華陽恒通接下來依然會“持續深耕一線城市,加快融入省會城市。在打好這兩個市場的基礎上,逐步下沉三四線城市的會展市場。而對業務和技術創新上,雖然他堅信這是集團未來的突破點,但也坦言“傳統會展還是目前華陽恒通的基本盤,也是創新業務當下的支撐。”
這次成為重慶數字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的組織方,其實也暗合了羅朝華的節奏——充滿機會的市場和新技術、新動能碰撞,給了他敲開了會展行業未來的大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