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品牌研究院
致力于中國鄉村品牌化研究和建設
來源/興農人計劃
中國·江村
1、合作模式:成立村屬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和團隊
2、開發方式:自然教育、社區營造、生態扶貧
3、主營業態:自然學校、鄉村圖書館、民宿、農家樂、未來社區
4、發展理念:積極踐行“兩山”理論,致力于構建水源地保護與鄉村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采用“鄉村+治理+藝術+美學”的模式,利用數字化手段推動鄉村治理和產業發展。
1鄉村運營狀況
杭州余杭區黃湖鎮青山村,三面環山,高山峻嶺,崗巒起伏;南面丘陵蜿蜒,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青山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富,筑有中型水庫三座,著名的龍塢水庫區更是杭州地區無污染源區之一。
▲龍塢水庫
然而前些年,村民們為了種植毛竹林,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劑,污染了水庫,威脅到飲用水安全。為了根治匯水區污染,2015年11月,青山村黨支部和村民們以產權信托方式委托大自然保護協會以及合作伙伴,創建了善水基金信托集中管理毛竹林,從43戶農戶手里完成500多畝低丘緩坡毛竹林地的林權流轉,農戶將林地承包經營權以財產權信托方式委托給善水基金信托集中管理并獲取補償金。通過集中管理,農戶的毛竹林收益由每百斤約24元提高到每百斤31元,直接收入提高20%。
▲建筑師黃明健設計的青山村未來鄉村文化綜合體
目前,青山村已培育民宿3家、農家樂近10家、農莊1處、竹制品工坊2家,引進了文創產業——融圖書設計館、融設計百工坊,還有環保教育自然營地、大馬灣創意休閑度假酒店等,起步探索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變的路子。
▲自然學校
▲鄉村圖書館
2鄉村開發模式
1、合作模式:成立村屬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和團隊
青山村采用政府與社會組織“眾創共治”的模式,成立村屬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和團隊,并聯合社會組織、文化力量、商業團隊等構建“生態+”協作平臺。具體而言,青山村黨委構建了“村黨委+企業+工坊+農戶”四級聯結體系,通過“共富工坊”服務中心——青才薈整合科辦群團資源,形成了強大的合作網絡。
同時,青山村黨支部和村民們以產權信托方式委托大自然保護協會以及合作伙伴,創建了善水基金信托,集中管理毛竹林;積極實施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如公共交通、村莊路網、生態步道、電力上改下、5G網絡等,并建成訪客中心、足球場、生態公園等公共配套項目。此外,青山村還與國際組織如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合作,共同推進水源地保護和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設。
2、開發方式:自然教育、社區營造、生態扶貧
青山村的開發方式主要依托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生態資源,采用“生態+”的多元化開發模式,主要通過自然教育、社區營造、生態扶貧等方式進行開發,以及創立全國首個市場化、多元化的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青山村成功吸引了近3億元的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經濟發展,構建了綠水青山萌發生態產業、生態產業帶動強村富民、強村富民反哺綠水青山的未來鄉村可持續發展模式。
例如,青山村創辦了青山自然學校,讓社會公眾參與生態體驗與自然教育;同時,通過引進文創產業、融圖書設計館等,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此外,青山村還積極推動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如開發手作步道、打造藝術鄉村等,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體驗。
3、主營業態:
青山村的主營業態包括自然學校、鄉村圖書館、民宿、農家樂、未來社區等。其中,民宿和農家樂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住宿和餐飲選擇;自然學校和鄉村圖書館則成為了游客進行自然教育和文化體驗的重要場所;未來社區的建設則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質。此外,青山村還培育了農莊、竹制品工坊等產業,并引進了文創產業和環保教育自然營地等,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格局。
(1)自然保護
? 水基金信托模式:青山村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合作,采用水基金信托模式開展小水源地保護項目。通過組建“善水基金”信托,建立多方參與、可持續的生態補償機制,引導村民參與水源地保護并分享收益。這一模式不僅解決了龍塢水庫及周邊水源地的面源污染問題,還提升了水質,使其成為村民引以為豪的飲用水水源。
? 生態修復與保護:青山村注重生態修復與保護,通過植樹造林、竹林擴展等措施,增加了綠色植被覆蓋,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青山村還成立了環保教育基地——青山自然學校,積極開展生態公益宣教,提高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
(2)傳統手工藝
? 融設計圖書館:青山村引入了融設計圖書館,這是中國第一個傳統手工藝材料圖書館。圖書館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通過舉辦傳統材料主題創作活動和展覽,邀請國內外設計師駐場創作,推動設計創作與傳統手工藝材料的融合。
? 手工藝共富產業鏈條:青山村建立了手工藝共富產業鏈條,采取眾創共治的工坊運營方式。通過完善產學研銷一體的手工藝產業鏈,打造有實用課程、有實際產品、有增收實效的實體化共富工坊。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還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3)文創產業
? 文創產品開發與銷售:青山村依托其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開發了一系列文創產品。這些產品包括周邊文創產品、藝術品等,不僅豐富了游客的購物選擇,還提升了青山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藝術展覽與活動:青山村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和文藝活動,如“青山有藝思”藝術生活季等。這些活動吸引了眾多藝術家、設計師和游客前來參觀和交流,促進了文創產業的繁榮發展。
(4)生態旅游度假
? 生態旅游項目開發:青山村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是生態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村里開發了各類生態體驗項目,如徒步旅行、生態攝影等,讓游客在親近自然的同時,感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
? 民宿與農家樂發展:青山村鼓勵村民發展民宿和農家樂產業,為游客提供舒適、便捷的住宿和餐飲服務。這些民宿和農家樂不僅滿足了游客的住宿需求,還促進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4、發展理念:
積極踐行“兩山”理論,致力于構建水源地保護與鄉村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采用“鄉村+治理+藝術+美學”的模式,利用數字化手段推動鄉村治理和產業發展。
青山村強調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通過構建集環保、公益、商業、金融為一體的“生態+”發展協作平臺,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
? 生態保護:青山村積極踐行“兩山”理論,致力于構建水源地保護與鄉村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通過集中管理毛竹林、推廣環境友好型的生活和經營方式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
? 藝術賦能:青山村采用“鄉村+治理+藝術+美學”的模式,通過引進藝術產業項目和藝術人才,提升了村莊的整體環境,并形成了以美學教育、非遺手工藝研學為代表的產業集群。
? 數字化治理:青山村積極利用數字化手段推動鄉村治理和產業發展。通過搭建“善美青山”小程序等數字化平臺,實現了村民參與村中事務的共商共議、共建共享。
5、運營特色:
青山村的運營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強化文化賦能,圍繞“人間青山 煙火黃湖”的鎮域品牌形象定位,招引培育文化、文創產業;二是注重數字化改革,打造閉環產業鏈、擦亮自主品牌;三是實施開放的治理體系,通過基層民主協商、建立“村民義務日”活動機制等方式,實現了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和做。
(1)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水基金信托模式:青山村創新性地采用了水基金信托模式,通過林權流轉集中科學管理,有效解決了龍塢水庫及周邊水源地的面源污染問題。這一模式不僅保護了水源地,還提升了水質,為青山村的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生態補償機制:青山村建立了可持續的生態補償機制,村民將林地承包經營權以財產權信托方式委托給善水基金集中管理,并獲得生態補償金。這一機制既保障了村民的權益,又激發了他們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2)產業融合,多元發展
? 文創產業:青山村引入了融設計圖書館等文創項目,推動設計師與傳統手工藝匠人的合作創作。這些文創項目不僅豐富了青山村的文化內涵,還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 生態旅游:青山村依托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資源,開發了各類生態旅游項目,如徒步旅行、生態攝影等。這些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帶動了青山村的經濟發展。
? 多業態齊頭并進:除了文創產業和生態旅游,青山村還積極培育了民宿、農家樂、農莊等旅游業態,并引進了藝術裝置咖啡/酒吧、療愈中心等商業形態。這些多業態的發展不僅豐富了青山村的產業結構,還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
(3)藝術鄉建,文化賦能
? 藝術設計與美學提升:青山村邀請國內外專業設計師參與鄉村規劃與建設,打造了一批極具藝術感的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間。這些設計不僅提升了鄉村的美學價值,還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打卡。
? 文化傳承與創新:青山村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通過舉辦藝術展覽、非遺體驗等活動,讓游客在體驗鄉村文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4)黨建引領,共治共享
? 黨建聯盟平臺:青山村成立了由多家單位組成的“未來鄉村”黨建聯盟,通過整合黨建資源和社會資源,支持青山村的發展。這一平臺為青山村配置了共享單車、引進了六善酒店、阿里巴巴文創等項目,推進了村內農文旅產業集聚融合發展。
? 民主協商共治:青山村成立了杭州市首個以村為基礎的新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分會“青山同心薈”,逐步形成“黨建引領、依規治理、居民自治”的組織體系。通過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等方式,實現了共治共享的目標。
(5)數字化改革,智慧治理
? 數字化平臺建設:青山村在打造未來智慧場景基礎上,持續推進未來治理場景的打造。開發了線上小程序等數字化平臺,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監管等多跨場景落地應用。
? 智慧化管理與服務:通過數字化改革,青山村實現了智慧化管理與服務。村民可以通過線上平臺了解政策信息、參與鄉村治理等;游客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預訂民宿、購買文創產品等。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管理與服務的效率,還提升了游客的滿意度。
6、運營方式
青山村的運營方式靈活多樣。一方面,青山村通過“共富工坊”等平臺,將村內的特色民宿、產品展銷、手工體驗和云上直播進行有效串聯、打包售賣,為村集體增收。另一方面,青山村還積極引進專業機構,搭建品牌直播平臺,建立村民直播隊伍,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此外,青山村還注重與周邊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1)成立村屬企業與引進職業經理人和團隊:
? 青山村成立了村屬企業,并引進了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和團隊,負責整村的運營和管理。
(2)創新生態保護模式:
? 青山村采用了“善水基金”信托模式,通過林權流轉集中科學管理,解決了龍塢水庫及周邊水源地的面源污染問題。
? 村民將林地承包經營權以財產權信托方式委托給“善水基金”集中管理,并獲得生態補償金。
(3)發展多元業態:
? 青山村培育了民宿、農家樂、農莊等旅游業態,并引進了文創產業,如融圖書設計館、融設計百工坊等。
? 同時,青山村還發展了環保教育自然營地、大馬灣創意休閑度假酒店等,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格局。
(4)推進藝術鄉建:
? 青山村以“微改造、精提升”為抓手,最大限度保留鄉村聚落格局和傳統風貌。
? 提煉本地建筑工藝和民間藝術核心元素,融合現代設計,打造出了“傳統之上的未來”的藝術鄉建品牌。
? 吸引了眾多藝術文化業態及工作室入駐,培育了藝術鄉建人才。
(5)實施數字化改革:
? 青山村在打造未來智慧場景基礎上,持續推進未來治理場景的打造。
? 開發了線上小程序,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監管等多跨場景落地應用。
? 推出了“善美青山”場景應用,圍繞“雙積分”體系(貢獻分和信用分)推出了多項系統功能板塊。
7、運營效果
? 生態環境改善:通過集中管理毛竹林和推廣環境友好型的生活和經營方式,青山村成功解決了龍塢水庫及周邊水源地的面源污染問題。龍塢水庫的水質在3年內提升到國家一類水標準,解決了村民用水安全問題;生態修復竹林面積從500畝擴展至1000畝,水源保護范圍也拓展至青山溪、黃湖大溪流域。
? 村民收入增加:青山村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民宿、農家樂等產業,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例如,加入“自然好鄰居”計劃的農戶年戶均增收2.5萬元以上;參與融設計圖書館百工坊項目的村民每月人均增收近3000元。
? 產業多元化發展:青山村成功吸引了20余個藝術產業項目和80余位藝術鄉建人才入駐,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格局,實現了集體收入達到770余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89萬元。。同時,青山村還積極推動農產品的升級和銷售,如通過綠水播坊等平臺進行線上銷售和直播帶貨。
? 社會影響力提升:青山村的發展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青山村相繼獲評浙江省未來鄉村、浙江省美育示范村、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等榮譽,并成功入選浙江省第二批未來鄉村創建名單,成為了全國“藝術鄉建”的典型案例和未來鄉村實驗區的樣板地。
— End—
來源/興農人計劃
鄉村品牌研究院鄉村運營研習社
鄉村運營研習社|興農人計劃
1、鄉村運營研習社推出“興農人”計劃
2、計家墩理想村
3、中國·江村
圖/來自網絡,侵刪
編輯/中農數創聯合設計分隊
校審/鄉村品牌研究院
鄉村全面振興,品牌創意先行
文章若有用,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