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喜歡不客觀實驗室,希望和我們一起探討數碼相關的選題,請私信“不客觀”,我們將回復您加群的方式,期待與你的見面~
作者|陸
郵箱|xiaoyu@pingwest.com
“小屏旗艦機”再度成為行業熱議話題。品牌們有能力給用戶更多選擇,用戶更樂于看到接近于“黃金尺寸”的掌上設備。
在互聯網內容越發豐富的今天,手機廠商把屏幕做大仿佛成為了一件特別“政治正確”的事兒。但有這么一家廠商,一直都在標準版上貫徹小屏的設計風格,為我們這些為數不多喜歡小屏手機的用戶留有多一個選擇。
在去年的小米 14 上,澎湃 OS 替代 miui 成為小米手機最新一代操作系統,小米也正式的喊出“人車家”的全生態口號,那么經過了一年的時間,小米又在最新的小米 15 上搭載了哪些“黑科技”呢?
小米 15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熟悉的小米,熟悉的配方
在剛拿到小米 15 標準版的時候,一股熟悉的感覺就撲面而來。
早期國產廠商每代產品外觀大不相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廠商也在尋找更加適合自己的設計風格。近年來華米 OV 都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設計方向,逐漸的形成了自家獨特的設計語言。
小米 13、小米 14、小米 15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從外觀來看,小米從 13 系列開始的設計語言就沒有大改過。
小米數字系列旗艦的標準版和 Pro 機型均采用了靠背部左上角的方形鏡頭 Deco 設計,標準版為小尺寸直屏、Pro 版為四等微曲屏。超大杯 Ultra 上則貫徹徠卡相機的外觀設計,也是第一個將大圓環鏡頭 Deco 推廣開來的廠商。
小米 15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小米在給今年的 15 標準版的設計給出了三個關鍵詞:柔和、輕盈、均衡。
在小米 15 上,設計團隊重新打磨了手機所有的邊角,讓這款產品摸上去的感覺非常的柔和。
小米 15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所有邊角都采用了圓潤的設計,手感上讓我想起了巴慕達創始人推出的那款“沒有一條直邊”的巴慕達 Phone。整機重量 191g 的小米 15 是截至目前今年發布的所有產品中最適合裸機使用的。
小米15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以 AI 重構的澎湃 OS 2
在大語言模型持續爆發的這段時間,我們看到了無數基于 AI 噱頭而誕生的硬件產品,其中最火爆的當屬 AI Pin 和 Ribbit R1。
但光環褪去之后,人們發現所謂的 AI 硬件,其實就是把無形的大語言模型“封裝”進一個有形的外殼中,本質上和手機里裝一個 App 并沒有什么差別,反而因為需要迎合 AI 硬件這些未來感極強的造型,增加了很多沒必要的學習成本,很多在推出后全網加價瘋搶的 AI 硬件現在已經淪為了吃灰的地步。
而我們手中號稱 AI Phone 的大多數手機,目前都還只是在現有的 OS 系統基礎上集成了少量的 AI 功能,包括蘋果和 Google 在內,想要實現理想中的 AI Phone,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看過的所有人工智能相關的科幻電影中,如果要說哪個 AI 是我心中對于 AI Phone 完美的答案,那一定逃不過斯嘉麗約翰遜的《Her》。
《Her》圖源:網絡
而那部電影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個地方,就是男主并沒有因為想要體驗人工智能而去選擇一款全新的硬件,而是在現有的手機上升級了一套全新的 AI 操作系統—— OS 1,這與現在手機廠商的想法不謀而合:AI OS ,才是 AI 模式的最佳歸宿。
想要實現 AI OS 的無縫銜接,最重要的并不是用戶手中的手機,而是生態。只有你所有的設備都能依靠一整套 OS 進行無縫銜接,才能發揮 AI OS 的最大能力。
在昨天晚上的新品發布會上,小米的重點就是「AI 全生態」,得益于米家智能 APP 的廣泛應用以及小米在電動汽車的布局,小米「人車家」的理念是目前最接近「AI 全生態」的廠商之一。
既然想要做 AI OS ,那么系統級的 AI 功能當然必不可少。
在澎湃 OS 2.0 上,小愛同學全面升級為“超級小愛”,現在它就好像是你的“眼睛”,可以充分理解屏幕上的內容并抽取關鍵信息執行相應操作。
在小紅書上看到一件喜歡的商品,可以直接圈選它搜索購買鏈接。
劃選地址信息之后也可以直接用高德導航到目的地。
你現在甚至可以直接在文章頁面直接喚醒小愛讓它幫你總結看到的文章,而不再需要將文章鏈接以文本的形式發送給手機助手,真正的做到了即看即搜,一鍵直達。
除去這些用戶主動觸發的功能之外,超級小愛還可以對用戶和其目前所處環境的進行充分理解和學習,主動為用戶推送相應的服務和建議。
想要做到「AI 全生態」,小米的天然優勢就是智能家居 App 米家。
在澎湃 OS 2 上,超級小愛可以判斷用戶和家的距離以及目前家里的環境,給出更加符合用戶習慣的建議推送。
當用戶馬上到家時,小愛會通過溫度傳感器判斷家中的溫度,并詢問是否要提前打開空調;當用戶要出行時,它也會根據目的地的天氣情況來提醒用戶適當增減衣物。
如果你恰好還是小米 SU7 的車主,在工作日出行前,小愛還會貼心的提示你是否要提前備車。
哦對了,基于澎湃 OS 2 的互聯服務現在已經全面支持 MacOS 操作系統,未來小米手機和 Mac 進行文件互傳將會變得十分方便,同時桌面端也支持了妙享桌面,從今往后你也可以和使用「 iPhone 鏡像」功能一樣直接用電腦的鍵盤鼠標去操縱你的小米手機了。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
影像、配置、每樣都拉滿
作為最新的數字旗艦系列,小米 15 的硬件依舊不可小覷。與其他廠商標準版多多少少“閹割”一些配置不同,今年的小米 15 可謂是把硬件配置全部拉滿。
在正面這塊 6.36 英寸的屏幕上,小米使用了雙微腔發光層的 M9 發光基材,在不影響屏幕可視角度的情況下讓色彩更加純凈,首次實現「超級陽光屏」的特性,可以在無內容格式限制的前提下,實現輕松的觸發最高 3200 nit 的峰值亮度,避免噱頭參數的出現。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并且,小米 15 也是同級別產品中唯一采用超聲波指紋解鎖的標準版,在濕手和臟污環境下擁有更準確、快捷的解鎖速度。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處理器方面,喜歡“搶首發”的小米當仁不讓的使用了高通驍龍系列最新的旗艦處理器——高通驍龍 8 至尊版。
這枚處理器采用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核心架構:驍龍 8 至尊版采用了 2+6 的設計方案,兩個基于 Oryon 架構的超級核心( Prime Core ),主頻高達 4.32 GHz ,與之搭配的是六個創新的性能核心( Performance Core ),主頻也高達3.53GHz,已經幾乎追平競品的超大核。
圖源:小米
高通為每個 CPU 叢集配備最大的緩存,即每個 CPU 叢集都采用 12MB 的 L2 緩存,共計 24MB 專門與 CPU 緊密耦合的緩存,這是目前整個移動市場中最為先進的。
同時也增加了每個超級內核和性能內核中的 L1 緩存,此外,生成式 AI 極其依賴于內存,因此驍龍 8 至尊版配備了最先進的 LPDDR5 內存。
在圖形性能上,Adreno GPU 首次采用切片架構,其性能提升高達 44%,新的架構在實現性能提升44%的同時,功耗也降低了 46%。
圖源:小米
為了壓制住這枚強大的“核心”,小米 15 升級了環形冷泵散熱系統,增加了兩個向中框延伸的雙翼及裙邊結構,大幅增加散熱模組與中框的接觸面積,增加熱量傳導效率,達到最佳的散熱目的。
圖源:小米驍龍 8 至尊版 VS 天璣 9400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通過 GeekBench 6 的跑分我們可以看出,驍龍 8 至尊版和天璣 9400 均采用全大核的配置,但無論是單核能力還是多核能力,驍龍 8 至尊版都稍稍壓天璣 9400 一頭。
驍龍 8 至尊版 VS 天璣 9400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而在模擬重度負載游戲的 3DMark Wild Life Stress Test 測試中,20 分鐘循環壓力測試里,搭載驍龍 8 至尊版的小米 15 穩定性達到了 70.9%,同樣尺寸的 X200 Pro mini 的穩定性則為 66.9%,但小米 15 的最高循環分數和最低循環分數都明顯于搭載天璣 9400 的 X200 Pro mini,很明顯在絕對的性能表現上,這一代旗艦處理器中高通還是以微弱的優勢勝于天璣。
電池方面,小米 15 標準版在小尺寸的機身內塞入了 5400 毫安時的金沙江電池,比上一代小米 14 Pro 的電池容量還要多 10%,要知道,在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小米 13 當年只有 4500 毫安時的電池容量。
圖源:小米
配合 P3 充電芯片與 G1 電池健康管理芯片,在同級別尺寸的產品中續航、補電速度均處于領先位置。
為了第四代徠卡認證,小米升級了什么
從小米 12s 開始,徠卡就變成了小米影像的標簽,也正式開啟了國產手機影像和相機品牌聯名的時代。
小米 15 已經是徠卡和小米合作的第四代旗艦產品,在去年光影獵人 900 傳感器成功之后,小米也聽到了用戶的呼聲,意識到了此前標準版在長焦端的不足,于是在今年的小米 15 上,我們看到了這枚全新的浮動式直立長焦。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小米 15 全新的長焦系統采用三星 JN5 傳感器,擁有 1/2.75 英寸的傳感器面積,光圈 f/2.0。
它將小米 15 的原生焦段定義為 60mm,也就是 2.6 倍。隨著浮動長焦在手機上逐步鋪開,我們也越來越習慣手機的長焦倍率不再是一個整數。
光影獵人 900 裁切 35mm 人像模式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60mm 長焦人像模式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浮動長焦的加入,讓小米 15 可以在鏡頭模組不突兀的前提下,實現最近 10cm~∞ 的對焦距離,讓小米 15 既可以實現長焦獨有的畫面壓縮感,也能夠輕松進行微距景觀的拍攝。
小米 15 微距模式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小米 15 微距模式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小米 15 微距模式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最近 10cm 的微距對焦距離既能保證小米 15 拍出非常精細的微距照片,也能避免超廣角微距需要將手機貼著被攝物體的情況,在拍攝昆蟲等難以近距離接近的題材時,長焦微距往往能夠發揮出起效。
在使用小米 15 之前,我也用了友商今年推出的小尺寸機型,潛望長焦固然可以增強長焦端的畫質表現,但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讓本就不寬裕的背部結構變得更加寸土寸金,日常使用手機時手指不自覺的經常會摸到鏡頭模組,導致每次拍照之前都要進行擦拭,而小米 15 就不會出現這個情況。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這不僅是因為小米的鏡頭 Deco 設計的更靠邊,更是因為小米 15 在尺寸和友商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礎上,把側邊電源鍵做了一定的下沉。這就讓用戶從兜里摸出手機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把電源鍵當成一個大拇指的“定位點”,讓整個手機的握持更加靠下,給鏡頭模組留出了更多的“安全空間”。
同時大鏡頭 Deco 在小尺寸機型橫屏打游戲的時候也非常礙事兒,還會侵占無線充電線圈的位置,影響日常體驗,所以在小尺寸手機上如何平衡影像和手感,就變得有些哲學的意味。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小米15選擇了一個折中的做法。
通過全新的 Xiaomi AISP 2.0 算法平臺的加持,小米 15 在影像算法上也繼承了超大杯 14 Ultra 的一系列此前獨有的功能。
舉個用戶最容易感知到的例子:小米 15 上搭載的 Ultra Zoom 可以在 20x 數字變焦后啟用,當用戶拍下照片后,原始的光學信息會通過大模型計算進行畫面分析和處理,短暫的等待后用戶就可以得到一張比原始數據清晰的多的新照片。
小米 15 長焦表現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iPhone 16 Pro 長焦表現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搭載了 4 棱鏡反射式長焦的 iPhone 16 Pro,按理說成像效果會更好,但我們將鏡頭拉到 20X 后能夠明顯看出建筑邊緣的涂抹變得異常嚴重。
vivo X200 Pro mini 長焦表現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當然,在同樣支持長焦 AI 算法并搭載潛望長焦的 vivo X200 Pro mini 面前,小米 15 確實討不到什么便宜。
除此之外,小米 15 現在也支持拍攝、發布動態照片的功能,目前已經支持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多個平臺等發布、瀏覽、保存等操作。
此前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 Johny Srouji 便表示:“iPhone 16系列的全部型號都配備了8GB內存,這是明智之舉,并且符合市場需求?!?/p>
小米數字系列標準版,成為行業基準線
在今年友商發布小尺寸標準版后,網上不少用戶表示:“從配置來看不如今年的小米15有誠意?!?/p>
不知不覺中,小米的數字系列的“中杯”已經成為了用戶心中的一道標準線,如果各方面配置都比小米高,那就是量大管飽,如果有配置閹割,那就是嚴重的誠意不足。
經過了幾代產品的迭代,小米數字系列確實已經坐穩了高端產品寶座,硬件層面小米已經在這個價位給到了用戶最好的選擇。
令人驚喜的是,小米 15 在這一代產品上也玩起了 DIY,官網共有 40 種組合可供用戶選擇,更有亮銀版和鉆石限定版供用戶彰顯獨特的性格。
價格方面,小米 15 的起售價格為 4499 元起售,最高 16+1TB 價格為 5499 元,定制版只有 16G+512G 一個版本,價格 4999 元,鉆石限定版則為 16G+1TB ,售價 5999 元。
圖源:小米
我們也在第一時間搶購到了小米 15 鉆石限定版,屆時會為大家帶來第一時間的上手體驗。
而基于大語言模型重構的澎湃 OS 2 究竟又有哪些 AI 相關的重點更新?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給大家帶來更加詳細的介紹,盡情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