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手機霸主,從此告別手機行業。
韓國時間2025年6月30日00:00,LG電子終止了手機軟件升級服務、應用更新中心、PC端數據管理工具LG Bridge三大服務,此舉標志著LG徹底離開手機行業。
在功能機時代,LG是與諾基亞、多普達(HTC子公司)、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三星等品牌并列的行業巨頭,進入智能機時代后,LG一度位列全球銷量第三,僅次于三星和蘋果。然而時隔十余年,LG手機卻無可奈何地退場,并為其他手機廠商敲響了警鐘。
20年從巔峰到谷底,LG手機黯然離場
2005年,LG第一代巧克力手機KG90橫空出世,火遍大街小巷,該產品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拉開了LG手機輝煌的序幕。
進入智能機時代后,LG在系統選擇方面接連犯了兩次錯誤。當時iOS與安卓飛速成長,LG卻先選擇與中國移動聯手開發OMS系統,于2009年推出了搭載該系統的旗艦手機LG GW880,隨后又與微軟合作,加入了Windows Phone大家庭。
當LG看清局勢選擇安卓之時,中華酷聯等品牌已在通過性價比和本地化適配快速搶占市場。好在,LG改變策略的速度比諾基亞快得多,2010年11月就推出了首款運行安卓系統的手機,沒有淪為「others」。
(圖源:LG)
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3年LG位列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第三,但這已是LG最高光的時刻。央廣網在報道中指出,2014年LG 手機全球銷量被聯想和華為超越。
2015年第二季度開始,LG手機業務每個季度都在虧損,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累計虧損已達5萬億韓元(按照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264.5億元)。
手機業務出現虧損后,LG內部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群人認為應該調整產品組合、升級產品設計,改善手機業務;另一群人則認為應該及時止損,放棄手機業務。結果就是LG一邊投入重金研發奇奇怪怪的概念機,另一邊則在尋求出售手機業務,仿佛精神分裂癥患者。
甚至在宣布停止手機業務的2021年,LG還在CES展會上展出了卷軸屏手機LG Rollable,并表示該產品將于2021年晚些時候發售。這款尺寸可以在6.8英寸和7.4英寸之間切換的手機,的確帶給了消費者極大震撼和吸引力,只可惜該產品最終未能量產。
而在中國,LG早在2018年就退出市場。此后的數年中,LG在國內堪稱「洋垃圾」手機的首選,地位持平索尼,高于夏普。我曾購買過LG G7,但運行的不是原生安卓8,而是刷了彼時口碑最好的國產系統MIUI。
(圖源:閑魚截圖)
退出中國市場之后,LG還有三大主要市場,即北美、歐洲、南美,其中歐洲市場是國內手機廠商的下一個目標,2018年華為、小米兩家中國手機廠商,在歐洲分別取得了銷量第三、第四的好成績。北美市場,蘋果獨占半壁江山,三星持續發力,兩家廠商合計份額超過50%,LG在瘋狂的競爭中節節敗退。
放棄中國市場后,LG非但沒能集中資源和精力提升北美、歐洲、南美三大市場的銷量,反而形勢愈發糟糕。
嘗試自救的LG,2020年9月推出了旋轉雙屏手機LG Wing,該機型獲得了外媒GSMArena頒發的最佳創意手機獎。然而LG Wing搭載驍龍765G,售價卻高達1098990韓元(按照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5813元),離譜的價格與配置,導致沒有多少消費者愿意買賬。
2021年4月,LG宣布將于2021年7月31日停止手機的生產和銷售。那個銷量曾位列全球第三的行業巨擘,最終還是倒下了。
被華米OV和三星、蘋果輪番吊打
關于LG的失敗,不少人歸咎于錯過了安卓系統的黃金發展期,但從市場表現來看,事實并非如此。產品搭載安卓系統后,LG手機銷量一度躍升至全球前三。
更何況,哪家手機廠商沒有野心。安卓是很強,可憑什么手機廠商必須用不了iOS就必須選擇安卓,身為手機行業巨頭的三星、諾基亞都曾嘗試過自研或聯合研發手機系統。在2014年底,LG還發布了自研手機SoC——NUCLUN,試圖在硬件方面也走自研路線。
面對剛剛興起的智能手機行業,探索性的研發工作必不可少,只是LG和諾基亞失敗了,而三星手機抗住了失敗的后果。而LG手機業務的失敗,說白了就一句話:產品力和營銷都不行。
LG G2、G3、G4、G5等多代機型,都存在質量問題,包括屏幕斷觸、尾部開裂、燒主板、屏幕拖影等。不過因LG手機頂級的工業設計和出色的硬件配置,用戶評價仍以好評居多。問題是,動輒五六千元的售價打消了消費者的熱情。科技網站Medium為LG挽尊時表示,盡管LG手機發布時價格高昂,但幾個月后價格就會大幅下降,幾乎是同價位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圖源:LG)
可價格跳水本就是消費者十分忌諱的現象,LG的操作致使品牌粉絲都不再愿意首發購買,坐等產品降價促銷。如此一來便形成了惡性循環,最終導致LG手機價格全面崩潰。LG G5、V10等產品,均因定價過高、配置失衡而失敗。
其他手機廠商跟隨用戶需求,升級手機的拍攝、性能之時,LG盯上了模塊化設計、音頻、旋轉屏等實用性或體驗升級有限的創新。這些創新吸睛程度極高,在極客群體獲得了好評,卻無法吸引普通消費者購買。LG Wing是極好的例子,當前在閑魚平臺平均成交價依然高達711元,比小米手機同年發布的旗艦機小米10 Pro更貴,收藏價值大于實際價值。
(圖源:閑魚截圖)
在營銷方面,LG更是令人迷惑。國內手機廠商OPPO、vivo打出了明星代言+線下門店鋪設的組合拳,從一線城市市中心到小鄉鎮的街道,隨處可見OPPO、vivo的廣告。小米基于創始人雷軍的人氣,以及「為發燒而生」的口號,在互聯網上的熱度始終居高不下。華為「爵士人生」品牌形象逐漸塑造完成,成為國產高端手機的一面旗幟。
LG的營銷方式卻是找到了正在準備與AlphaGo開展圍棋大戰的李世石,在其袖口上繡了一個不明顯的LG G5 logo,以至于整個比賽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廣告。AlphaGo大戰李世石是全球性的大事件,LG爭取到了廣告植入的機會,卻花了冤枉錢。
在產品力和營銷都不如華米OV的情況下,LG的對策不是產品硬件配置和價格向國產手機看齊,并積極本地化適配,與國產廠商硬碰硬,而是當起了「怯戰蜥蜴」,主動退出中國市場。人口同樣龐大的印度市場,則被LG戰略性放棄。問題在于,任何市場都存在競爭,放棄中國市場并不能讓LG手機在歐洲、北美、南美市場更具競爭力。
在國內銷量淪為「others」的三星,時至近日仍不愿退出中國市場,每一代新旗艦都會在國內開展先行者計劃,并積極針對中國用戶的需求進行本地化適配,可見三星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LG手機之殤:興盛于謙遜,敗亡于傲慢
功能機時代的六大巨頭,如今多普達、索愛已經消亡,索尼、諾基亞艱難求生,只有三星活得最為滋潤,摩托羅拉被聯想收購后煥發了新生。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2024年摩托羅拉銷量同比增長23%,位列全球第七。
每一家手機廠商的衰落,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如諾基亞的傲慢使其錯過了安卓;HTC的市場誤判,導致被大陸地區消費者拋棄;索愛手機的內部分歧,耽誤了企業發展等等。
LG手機的離譜之處,在于其他手機廠商犯過的錯誤,它全部犯了一遍。LG錯過了安卓發展的黃金時期,誤判市場令其主動離開中國,內部對是否該保留手機業務又意見不統一。2019年高層換血后,新任CEO喬晟金表示不會放棄手機業務,計劃2021年實現盈利。就這樣,LG手機在左右搖擺之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圖源:LG)
大廠在行業產生變革之時,都會嘗試探索路線,以求成為新時代的領導者。長期身居高位,容易被烏云遮住雙眼,難以及時看清形勢,自身的傲慢又導致大廠走錯路線之時,不愿意立刻認錯改錯,反而會消耗大量資源和時間進行無意義的研究。
當時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華米OV從中國走向世界,面對行業巨頭和前輩們保持著謙遜,更愿意傾聽消費者的需求,根據市場導向規劃產品,以及向友商學習,優化手機的操作系統。
新能源汽車行業上演了同樣的畫面,小鵬、理想、零跑、小米、鴻蒙智行等新勢力品牌結合市場調研結果推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車型。曾被認為「一發力就能吊打造車新勢力」的海外傳統車企,出現了轉型慢、不適應新能源時代的情況,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否定新能源轉型的正確性。實力遜色于豐田的本田和日產,前段時間重啟合作磋商,有可能通過合并提高產品競爭力。
度過智能機、5G時代的手機行業進入了AI時代,吸取了前輩的教訓后,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在這場變革中積極擁抱AI,無論是接入DeepSeek,還是部署端側大模型、打造AI智能體,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也不是沒有手機廠商在這輪變革中遇到問題,曾經的行業領頭羊蘋果,AI技術研發陷入困境,可能需要求助于OpenAI或Anthropic。
若是長時間不能跟上行業發展,蘋果未必沒有步諾基亞、LG、索愛等廠商后塵的可能。不過蘋果與三星相同,自身體量龐大,抗風險能力較強,與OpenAI、Anthropic合作后,有望快速提升產品的AI能力。
蘋果愿意接受第三方企業的協助,或許與LG、諾基亞等廠商衰落的前車之鑒有關。走錯路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被消費者拋棄后手忙腳亂,然后病急亂投醫,最終走向衰敗。蘋果大概率會與三星相同,及時修改路線,提升產品競爭力,應對其他廠商的挑戰,保持住行業前二的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