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位于中歐地區,面積僅有35萬平方公里,人口卻超過8448萬人,是歐洲的龍頭國家。
提到德國,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眾、奔馳……但這都只是德國的表面,那么最真實的德國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
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剖析:
第一:德國是一個武力稱霸歐洲沒有成功,卻靠經濟完成“稱霸”歐洲大陸的國家;
縱觀歐洲三大強國英國、法國、德國的發展史,都是比較有野心的國家,從17世紀到20世紀這300年時間里,曾為了統一歐洲大陸爆發了多次戰爭,比如法荷戰爭、拿破侖戰爭、七年戰爭、普法戰爭、世界一戰、世界二戰等。
基本都是圍繞法國、英國、德國的稱霸展開的。
其中最激烈的莫過于德國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把世界各大洲的國家都攪進去了。德國主動發起戰爭的目的仍然是為了統一歐洲大陸,取得絕對的話語權。二戰時期,希特勒掌控的德國短短兩三年就軍事占領了歐洲大部分地區。
連法國這樣的老牌大國都舉手投降了,德國若不是多點開戰,突然進攻蘇聯被牽制,他恐怕會在短時間內掃平歐洲大陸。鑒于德國法西斯的囂張行為,世界主要大國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最終戰勝了法西斯。
因此,二戰歐洲戰場成了德國百年來妄圖依靠武力統一歐洲所發動的最后一場戰爭,并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德國并不死心。
在德國統治階層看來,既然武力統一歐洲不成,那就換一種方式統一。
二戰之后,聯邦德國在美國的援助下迅速恢復重建,與英國、法國等國組建歐共體(歐盟的前身),國家經濟穩步提升,甚至比法國、英國恢復的都快,1958年超越英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直到1968年才被日本超越。
半個世紀以來,德國依靠歐盟市場,貿易額大增,使得如今的德國躍升至全球第3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中國,還把日本給比下去了,在歐洲境內又是第一大經濟體,成為歐盟內部舉足輕重的國家。
而歐盟在歐洲大陸是一個集經濟、政治、文化等一體化組織,對外猶如一個邦聯國家。德國憑借強勁的經濟增長率和龐大的經濟體量,在歐盟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可謂是以經濟的方式再次實現了他一統歐洲的美夢。
第二:德國是一個軍事實力不強,但軍工科技強大的國家;
自從二戰德國戰敗投降,德國軍隊就被解除了武裝,十年之后才建立了僅作防御性質的新型國防軍,但德國的軍事發展仍受到美國等歐洲國家監管控制。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長期在德國駐軍,限制德國發展大型殺傷力或高尖端武器,使得德國的綜合軍事實力遠遠落后于世界其他大國。
首先在軍隊數量方面,僅有24.3萬人左右,遠低于中國、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大國的武裝數量;其次在海軍方面,別說擁有英國、法國那樣的航母了,就是連驅逐艦都沒有,僅有不到20艘護衛艦和6艘常規潛艇,跟日本、印度的海軍完全沒法比;再次在空軍方面,德國服役了64架四代半的臺風戰機以及部分老化的龍卷風攻擊機,像預警機、反潛機、偵察機等空軍所應具備的機型少之又少;最后在陸軍方面,德國的“豹2”坦克還算比較先進。
所以,德國的軍事實力與經濟實力完全不成正比,但這并不意味著德國的軍工科技實力弱,反而還走在世界前列。
要知道,德國現在是全球前十大軍火出口國,占全球軍火出口市場的5.5%,尤其是他的潛艇裝備深受海外用戶青睞,軍火出口對象主要是韓國、美國、沙特、澳大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這就從側面反襯出德國軍工科技的優勢。
德國能在全球軍火出口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得益于他強大的科技制造實力。比如世界最大的電氣工程巨頭德國西門子公司、世界汽車工業三巨頭之一的大眾等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企業。
由此可以看出,德國擁有巨額資本和先進的軍工科技,只是沒有用在軍事尖端領域而已。一旦美國放開對德國軍事發展的限制,不出十年,德國的軍事實力必然超過英法印日等軍事大國。
第三:德國是一個社會民生福利好的國家;
德國的經濟實力雄厚,他的民生福利做得很到位。
一方面,德國在教育上投入很大,實行12年義務制教育,重視成人教育和業余教育,確保每個人都有免費受教育的機會,其境內擁有眾多在全球高知名度的好大學,培養了大量人才,為德國科技提供了堅強后盾。
另一方面,德國擁有世界最悠久的全民醫療保險體系,保障德國普通居民的身體健康,大大提高了德國人的人均壽命。
所以,從以上可以看出,德國呈現在世人面前是一個經濟大國、科技強國的面貌,但他的軍事地位和政治地位稍微遜色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