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第十屆中國組織經濟學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組織經濟學研討會組委會主辦,廣州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新經濟》雜志承辦,《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南方經濟》、《中國工業經濟》雜志社(按音序排列)和中國人民大學企業與組織研究中心(CFOS)聯合協辦。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50余位專家學者進行論文報告,近百位專家參與研討。開幕式由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教授、廣州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鄧宏圖主持。
(會議合影)
(主持人 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 鄧宏圖教授)
開幕式上,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黨委書記盧國潛對各位與會專家表示歡迎和感謝,他對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的學科建設及發展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企業與組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聶輝華代表主辦方中國組織經濟學研討會致辭,介紹了組織經濟學的內涵以及發起中國組織經濟學研討會的初衷,同時對與會的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和感謝。聶輝華教授指出,人類的最大優勢是能夠通過信息傳遞組織大規模的活動。在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對組織邊界、組織結構和權力結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組織經濟學研討會要努力形成一個“學術共同體”,推動學者們研究組織經濟學領域的重大問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宗教研究所所長、《新經濟》雜志總編輯廖勝華介紹了《新經濟》雜志的發展情況,探討了學術雜志與學術界的內在邏輯關聯性,提出了構建學術共同體的設想。廖勝華研究員誠摯邀請各位與會專家向編輯部踴躍投稿,希望《新經濟》雜志與青年學者一同成長,期待分享并發表更多充滿學術理想的學者在構建經濟學研究新范式的科學探索中的新發現、新思想和新成果。最后,鄧宏圖教授預祝第十屆中國組織經濟學研討會實現預期目標,取得圓滿成功!
(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黨委書記 盧國潛書記)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聶輝華教授)
(《新經濟》雜志總編輯廖勝華研究員 )
會議設置了六個專題會場。會場A主題為“產業組織”。上午場由《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編輯部的蘭鵬老師主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賀天祥同學首先分享了企業組織形態的稅收洼地效應。南開大學雷鳴副教授分析了中國古代食鹽專賣制度的演進是特定歷史約束條件下政、官、商三方博弈的結果。澳門科技大學張帆助理教授探討了文化在市場集中度變化中的關鍵作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陳銳釩老師分析了網絡結構在企業并購成功中的關鍵作用。武漢大學黃欣鵬同學匯報了在中國式創新生態系統中,企業共生能力與創新韌性的研究成果。
下午場由《消費經濟》編輯部的湛泳老師主持。中山大學劉薇同學探討了企業內部集聚對物流創新的推動作用。廣州大學陳曉林老師報告了投資壁壘影響技術創新的相關研究成果。西南財經大學肖偉教授分享了中國鄉村治理改革中的基層治理模式對鄉村振興促進作用的相關研究,并分析不同模式對鄉村社會的影響。廣州大學尤濟紅老師探討了房價對勞動供給意愿的影響。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周迪老師分析了全面從嚴治黨政策對農村BoP群體收入的影響。
會場B上午場的主題為“微觀理論”,由南京大學桂林老師主持。山東大學陳茁老師研究了動態委托代理框架下的最優信息披露策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張立龍老師探討了創新成果轉化與消費者福利的關系。南京大學郭乃馨同學介紹了工業人工智能的使用中固定收費與按利潤比例收費兩種收費方式對技術創新企業的激勵作用差異。中國人民大學周博楊老師以中國轉型期特定的垂直結構為視角,分析了經濟波動沖擊對人才配置的影響機制。華東理工大學蔣士成副教授研究了指導性原則對組織內代理人激勵的影響。
會場B下午場的主題為“勞動經濟學與公司金融”,由《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編輯部的張雨瀟老師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沈昕毅同學介紹了數字經濟時代下強制工傷保險對外賣騎手的行為和社會福利的影響。南開大學黃玖立教授以中國加入WTO后的外部市場開放作為沖擊,比較了“入世”前后沖擊暴露程度不同的制造業行業在宗族密度不同地區間的增長速度。廣東工業大學黃燦副教授介紹了滬深港通機制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機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郅茗宇同學從企業財務杠桿決策角度對職工董事的經濟后果進行實證研究。河南大學張計寶老師以《綠色信貸指引》政策為準自然實驗,探究了綠色信貸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
會場C上午場的主題為“農業經濟”,由《中國農村經濟》和《中國農村觀察》編輯部的馬太超老師主持,會議涵蓋了農業經濟領域中的諸多前沿課題,圍繞農業生產、集體經濟、農戶信貸以及農業政策等熱點議題展開了深入細致的討論。海南大學張同龍教授通過考察中國糧食增產規劃,分析了政策預期與非預期的政策后果。浙江大學徐旭初教授從核心向度、基本框架和發展理路三個維度深入剖析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徐旭初教授和張同龍教授互相進行了點評。溫州商學院呂文雅博士以農戶家庭數據為基礎,分析了信用村建設對農戶正規信貸可得性的影響。云南大學柴毅教授通過文本分析剖析了歷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農村、農業、農民政策的時空演進和內在邏輯。廣州航海學院的徐永慧老師探究了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演變和城鄉勞動力遷移呈現倒U型關系,同時提供了經驗證據。
會場C下午場的主題為“政治經濟學”。由《新經濟》雜志總編廖勝華主持,會議涵蓋了政治經濟學領域中的諸多前沿課題,圍繞教育、審計以及民營企業改革等熱點議題展開了深入細致地討論。香港科技大學陳欣博士以我國政治體制為背景,分析基于晉升網絡與審計質量的關系。北京師范大學方勝副教授分析了中國公共部門改革的不同路徑,從而得出民營企業進入的驅動力。中山大學郭家俊同學基于中國雙一流大學校長的社會特征,針對大學校長更替如何影響科研績效這一問題展開探究。復旦大學謝炳陽同學介紹了政治領導人如何通過戰略篩選來識別和排除機會主義候選人,從而培養一個有凝聚力的派別。
會場D的主題為“數字經濟”,上午場由東北師范大學史桂芬老師主持。聚焦企業問題,主要涵蓋企業的創新、出口韌性、新質生產力、綠色全要素生產力等選題。中國人民大學楊登宇同學分享了其關于工業互聯網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山東師范大學辛大楞教授基于微觀企業數據實證考察工業機器人對企業出口韌性的實際影響及其作用渠道。隨后,楊登宇博士生與辛大楞教授進行交叉點評。廈門大學巫奕龍同學從創新鏈變革視角,實證考察數字化轉型能否以及如何破解中國式創新雙低困境。湖北大學李修玉同學研究了智能制造與企業新質生產力的關系。南京審計大學王涵同學則探討了數字化轉型和企業產業鏈關聯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效應。巫奕龍博士、李修玉博士和南京審計大學韓峰教授進行交叉點評,隨后,史桂芬教授對上午場的分享做了總結,各位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下午場由《南方經濟》編輯部張瑞志老師主持。著重討論新型市場結構、價格與聲譽關系、文化特質、公務員績效考核等問題。山東大學李若辰副教授結合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背景,分析了消費者—信息中介—廠商之間的新型市場結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李立卓同學分享了其關于價格感知與線上聲譽的研究成果。隨后,李若辰副教授與李立卓博士進行交叉點評。中山大學朱富強副教授分享了其關于文化特質與中美IT產業結構性差異關系的研究。北京工商大學李靖老師結合廣西興安縣公務員平時考核全過程數字化實踐案例,分析了數字化在助力公務員績效精準考核方面的作用效果和機制。朱富強副教授與北京工商大學楊曉婷老師進行交叉點評,最后張瑞志編輯對下午場的分享做了詳盡總結。
會場E的主題是“公共經濟學(一)”,主要涵蓋地方政府競爭、政府干預和跨區域合作機制,政府性債務、財政管理集權、規劃與制度建設、國家能力以及稅制結構和改革落實等選題。上午場由中央財經大學阮睿老師主持。中山大學博士生高涵基于土地引資視角,分析地方政府競爭的同群效應。中央財經大學阮睿副教授深入探討財政承諾與緩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之間的關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徐明教授以多維人力資本積累視角分析政府間跨區域合作機制對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無錫學院許銘雪老師以“鄉財縣管”準自然實驗為切入點分析財政管理集權化、邊界效應與經濟集聚的關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左翔副教授檢驗行政驅動的土地城鎮化能否推動人口城鎮化。
下午場由《財政研究》編輯部郭曉輝老師主持。華南理工大學苗妙副教授以去產能政策為切入點分析政府干預與公司訴訟的關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萬千副教授深入探討司法制度對創新的影響。廣州大學鄧宏圖教授重新思考和理解“國家能力”,提出比較優勢要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南開大學鄒洋教授研究稅制結構優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中山大學博士生李粵麟分享其關于改革賦能與改革落實的研究。
會場F的主題為“公共經濟學(二)”,研討內容涵蓋了政府績效、政府債務評估、稅收和補貼制度等多個領域。上午場由中國人民大學楊其靜老師主持。廈門大學李智副教授匯報了閾值公共物品提供中的棘輪效應及其解決方案。上海財經大學戴敏老師論證了在考核權重的配置方式上,政績考核制度體現出顯著的因時而變和因地施策特征。廣州大學黃賀源博士探討了中國轉移支付體系對地方治理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山大學梁平漢教授分析了政府采購協會成立對采購質量的影響。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馮皓老師基于“撤縣設區”背景下,分析不同區域內企業的稅收負擔及會計利潤的變化。
下午場由《新經濟》雜志學術編輯李禮主持,南京大學桂林副教授構建了基于多維拍賣理論的動態博弈模型,探討了地方債務問題的策略協同綜合治理。南開大學賴楚凡同學著重探究了基于官員異地交流而形成的地方政治關聯對反映國民經濟循環結構的城市間投入產出關聯的影響效應。上海交通大學謝一鳴博士研究了研發模式、研發補貼政策與企業投入結構的關系。北京師范大學戴大榮副教授研究了基于多數投票均衡模型中稅收轉移、分配內容的變化。各參會學者相互點評,充分交流。
(以下為會議掠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