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在2024世界動物福利與可持續農食大會上,“動物福利豬業專場”在北京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專場會議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畜牧工程分會聯合承辦,來自政府、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養殖企業的多位國內外嘉賓圍繞福利養殖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Katja Goodhew、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趙中華、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朝元出席并致辭。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農場動物項目經理儲學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重龍主持會議。
丹麥的養豬業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具有高度專業化和高效率的特點。Katja在致辭中分享丹麥在福利養豬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實踐。
趙中華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是豬肉消費大國,福利養殖對于豬肉品質和市場穩定有重要意義。但是推動福利養殖不會一帆風順,遇到阻力和誤解是正常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用事實說話,一定會取得成功。
王朝元作出“創新智能感知技術,助力生豬福利養殖”為主題的演講,分享人工智能技術在福利養豬上的進展和應用。他表示人工智能與禽畜健康養殖存在深度融合的需要,智能感知技術裝備具有創新性、適配性、經濟性的特點。
丹麥獸醫和食品管理局政府動物福利標簽項目經理Christina M.Nygaard分享了丹麥政府動物福利標簽的應用。她介紹,丹麥的動物福利標簽是源自消費者的積極推動。依據動物福利標準,丹麥設立了三種不同級別的標簽,對于采用如斷尾等低福利養殖方式生產的產品,則禁止其貼上動物福利標簽。
東北農業大學劉洪貴教授分享了優化生豬福利養殖技術及管理實現增效降本的研究。他表示,優化應用動物福利技術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福利養殖模式及管理是一種長效的、可持續的增效降本手段,而提高生豬成活率是這種模式中增效降本的關鍵目標。
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食品和動物健康政策部門主管Trine Vig Tamstorf介紹了丹麥豬業生產中的動物福利。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欣分享了母豬福利養殖工藝的研究。丹麥丹育公司中國負責人虞志軍以丹育公司為例介紹了可持續性育種的進展。
會議最后,北京清泉灣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熙卿、北京四方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祖勝、江蘇依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同蘇就福利養殖開展了互動討論。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是一個國際性動物保護組織。總部位于英國倫敦,在12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協會長期致力于動物保護工作,活躍于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協會擁有聯合國全面咨商地位,在動物福利科學研究和實踐方面發揮全球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