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水豚日”雖為民間自發設立的紀念性節日,卻凝聚著全球動物愛好者對這一憨態可掬物種的喜愛和關切,同時喚起公眾對水豚生存現狀的關注,加強社會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視。
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攜手北京林學會共同發布科普手冊《野生動物并非玩物——“室內動物園”知多少》。該科普手冊首次將研究視角聚焦于“室內動物園” 等新興圈養場所,針對水豚、旱獺、狐獴、浣熊、刺猬等熱門野生動物展開深入研究,揭示其在動物福利、人身安全、公共衛生等方面存在的巨大隱患。
今天,讓咱們先走進這位“動物界頂流”——水豚!
遁入“豚門”之前
要了解這位“佛系大師”的概況!
常用名:水豚
英文名:Capybara
拉丁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分類:嚙齒目,豚鼠科,半水棲哺乳動物
分布: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后來又被引入北美的一些亞熱帶地區
生活環境:喜歡溫暖和潮濕的環境,生活在有湖泊、河流、沼澤的雨林或草原里
體形和體重:成年個體可達1米多長,身高0.5米左右,體重27-50千克
食性:食草動物,主要以草、水生植物、樹皮和果實為食
(圖片來源于美國國家地理)
要說動物界的“社交小能手”,水豚必須擁有姓名!它們是高度社會化的群居動物,一個“家庭”通常有10-15位成員,其中包括4-5頭雄性,剩下的就是雌性和幼崽。
別看它們圓滾滾慢吞吞,人家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嚙齒類動物,成年后體重能趕上一個小學生,簡直就是一個會移動的“毛絨墩子”。
水豚是名副其實的“水中達人”,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水!躲避天敵要扎進水里,睡覺乘涼泡在水里,連談戀愛交配都選在水中。遇到高溫天氣,它們還會在水里花式打滾,把皮膚泡得濕噠噠,保持皮膚的水分和涼爽。
水豚雖然看起來溫順無害,但上下頜那對門牙可不簡單!這對牙齒會不斷地生長,而且非常鋒利,要是被誤傷可不是鬧著玩的哦~
“豚門永存”的前提是
不能讓“豚”上班呀!
憑借溫和的性情,水豚成為“室內動物園”“萌寵樂園”等場所的熱門“打卡明星”,游客付費即可與其零距離互動。然而,與野外生態環境截然不同的人工圈養環境,正嚴重威脅著水豚的身心健康!
(圖片來源于美國國家地理)
此類娛樂場所普遍存在設施不足的情況。有限的場地難以提供充足水源與活動空間,許多水豚被迫與原有社群分離,無法滿足其高度社會化的生存需求。
頻繁的游客互動給這些動物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長期處于應激狀態下,水豚易出現焦慮、刻板等心理健康與行為異常問題。
長期圈養導致水豚運動量大幅減少,肥胖問題高發;若飲食配比失衡且缺乏咀嚼類食物,其不斷生長的門牙更會因無法正常磨損,出現過度生長的狀況。
“玩弄水豚”風潮的興起,正促使市場需求急劇攀升,不僅可能干擾水豚的自然生態習性,更存在外來物種入侵的潛在風險。
水豚作為外來野生動物,在與人類親密接觸過程中,極有可能引發細菌、病毒變異感染,以及寄生蟲傳播等問題,對公眾健康構成直接威脅。
如果你喜愛水豚
幫助它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請不要前往允許野生動物與游客
零距離接觸的場所!
大自然才是水豚真正的家園!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是一個國際性動物保護組織。總部位于英國倫敦,在12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協會長期致力于動物保護工作,活躍于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協會擁有聯合國全面咨商地位,在動物福利科學研究和實踐方面發揮全球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