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自然聲DAC-1推出來之后,我有相當長時間里很滿足。它有堪稱夸張的電源供應(對解碼來說,這點非常重要),優質的元件(這讓它的成本大幅度的增加了)和電路,以及精心調校,還有就是精心挑選的動放(我在近十款運放對比中選擇了最好聲的芯片)。讓它的表現可以說是PCM1794天花板級了(自夸一下)。具體見:
自然聲DAC-1解碼換運放升級記
它的聲音全面、均衡,模擬味和良好的動態及解析力,各方面都非常的優秀。不管是人聲還是大動態,以及弦樂、中大編制、鋼琴等,都能表現得非常出色。這幾年它陪我參加了很多次的音響展,從來沒有讓自己失望過。
不過,它的短板也是很明顯的。功能簡單,外觀拉跨。尤其是它的外觀,很難讓人開腦放。雖然這讓它的售價變得很親民,但很多人也因為它的功能和外觀而小瞧了它。但如果你打開它,你會發現在它拉垮的外觀里面,裝著各種精良的用料,別的不說,光那堆ELNA的電容就價值不菲了。
但其實解碼真正重要的是模擬電路以及電源供應才是關鍵,而這些其實你看不出來。至于是不是雙芯片,根本不是什么問題。實話說,1794多用一塊芯片除了可以提高售價以及提供腦放,什么作用都不會有。雙芯片最大的好處是輸出電平和動態的提升,但1794的輸出電平大得要命,就單片我都被用戶要求降低電平好幾次了。
在DAC-1推出來不久,我就開始準備一臺新的解碼了。原因也很簡單,首先是燒友都是不會滿足的,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后面說。重點是,PCM1794從來不是最好聲的芯片(雖然它一直都在第一梯隊),在解碼中,什么ESS9038、AK4499,還有一堆的老芯片,包括不限于PCM1702\\1704,還有據說更牛的PCM63這種R2R的芯片名氣更大。當然,還有TDA1541/1543,以及索尼的LC7881和LC78820等等,據說都比PCM1794聲音更好。
不過,我對ESS和AK家的芯片無感,原因有兩個。一是低價的這類機器我沒有聽到過聲音讓我覺得多好的,我聽到過的聲音好的這兩家的機器起步是5位數(DAC-2我的預想是在5k以下的售價);二是它們的聲音基本上都只能說是素質高,真講味道好真沒有。其實對現在的解碼來說,素質從來不是事。其芯片動則120dB起步的動態范圍,還是120dB起步的信噪比。都遠遠超過音源和錄音的要求。真正的問題在于,周邊電路很難達到它的指標要求。如果真要滿足,那成本會到驚人的程度(這也是為什么用這類芯片的好機器動則5位數起步的原因,當然,真做好了,聲音也會非常漂亮)。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對功能上的要求不高。很多人要求的硬解DSD在我看來是多余的,如果你用的電腦,那軟解就行了(就電腦那個表現,啥DSD都浪費)。對數播來說,現在稍好一點的數播都是內置DSD轉PCM功能的,而這個我覺得比芯片里去解更強。而現在流行的流媒體,都是PCM的音源。因此,ESS和AK這兩家的芯片被我首先排除,關鍵是我想做一臺味道雞而不是素質雞,嘿嘿。
為什么想要味道雞呢?原因也很簡單,在參加音響展的時候,我曾經多次和黑膠廠家吉來有過合作。黑膠作為音源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的優點和缺點都很突出。它的優點是聲音好聽,一個字形容就是:順!滑!潤!你一旦習慣它的聲音,再聽CD就覺得全是毛刺。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素質不高尤其是動態差了點意思(當然,我現場都是用的一套一萬多的,而我朋友用2萬多的轉盤加近萬的唱放,他的系統素質要高得多)。最重要的是炒豆聲,不喜歡的人真是難受,相比噪聲我反而覺得可以接受。當然,還有就是麻煩!每放兩首曲子就要刷一次唱頭,每張唱片放上去之前都要擦一遍。調針壓這類只算常規操作了。
總之,我是喜歡黑膠的味,不喜歡黑膠的炒豆和麻煩。所以,對DAC-2我的要求很簡單,好聽是第一位的,素質和功能夠用就行。當然,價格要實惠,不能太貴,五千之內一定要搞定它。
二、開發過程
于是,我開始尋找一款老芯片,準備拿它做一臺解碼。既滿足自己,也滿足我的用戶。有好多人都希望我能再搞臺更高檔的出來,雖然說市面上好的解碼不少,但關鍵是,我搞的又便宜又好聽,嘿嘿。
理想的當然是TDA1541和PCM1702這類,不過,在問了自己以前的同事后,我絕了這個念頭(她是做全球IC現貨供應的,能調到全球IC庫存)。但據她說,這些都早沒有了(市面上零散的倒是偶見,不過來源非常不可靠,折機件啥的居多)。不過,很幸運自己找到了另一款,這款市面上還有很多。它的參數指標略低于上面的,但所用的技術上跟它們相仿(如下圖)。是飛家在1995年推出的一款芯片,至今已經快30年了。由于那段時間解碼技術進步很快,所以,沒等它出名,就慘遭淘汰,停了產。但后面大家發現,技術的進步不等于聲音的進步,然后老芯片被各種神話,這時,它又比不上前面的那堆出名,所以盯上它的人少之甚少。以至于庫存留了下來,沒多少人用。
不過,金子總會閃光的。它在很多diyer口碑中慢慢的流傳,以至于過去幾年里售價翻了好幾倍了。于是我們很快就鎖定了它,并很快拿它做了第一臺樣機出來,那個時候疫情剛開始沒多久,也就是22年初。由于外殼是隨便找的某成品的殼子,所以就不亮相了(免得被誤解)。它的參數確實不出色,但聲音確實也沒得說,順和潤沒得說,非常的耐聽,人聲尤其好聽。不過,如果增加膽緩沖,那味道還可以更好。同時,我幾乎是秒判斷出它的電平和動態不夠的問題(準確的說,這并不是它的問題,而是當年幾乎所有芯片的問題)。
然后我們開始了磋商,我提出的意見有:第一,增加膽緩沖(味道的需求);第二,解碼芯片由2片變4片(素質的需求)。第一個沒有問題,第二個出了問題。什么問題呢?匹配問題。兩塊芯片可以不管,一個聲道一塊就可以了。但四塊不匹配是不行的,因為它們需要二二協同工作。當然,硬做也不是不行,肯定可以響,但聲音好不好得看運氣。解決的辦法有兩,一是能租或找朋友幫忙測(當然要給錢的),一是買一臺測試儀。但兩年過去了,這兩個都搞不定。因為那種儀器只有專業IC廠才有,外面根本找不到。就算有,自己也不可能買得起。
So,我一直卡殼到今年初。年初時又評測了一臺JBL的黑膠機,雖然說很簡陋,但聲音還真心不錯。測完后,黑膠的味道讓我再次想起這臺機器。于是又雙叕找到技術那邊,繼續項目。得之他已經做出來了加了膽緩沖和平衡的輸出,于是我加上把電平提到最大的要求。準備再次評估。
然后過一個月,我收到了新的樣機。當然,還是用的公版的殼子。在電平增加了之后,動態基本上滿足要求了。除了兩組RCA外的輸出,自己又加了平衡的輸出,真平衡的,電平比RCA高了一倍。這樣它的動動態和電平就完全滿足動態控的要求了。
除了同軸這個自己最喜歡的輸入外,DAC-1增加了藍牙輸入,它的藍牙輸入采用QCC5125芯片,支持藍牙5.2,除了支持aptX HD外,還支持LDAC,它允許更高分辨率音頻傳輸,達到24-bit/96kHz;以及支持aptX Adaptive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無線環境,確保傳輸過程中音質的穩定性;集成的先進DSP能夠提供個性化的音頻增效;支持Qualcomm TrueWireless Stereo Plus技術等。由于是在解碼芯片中進行的處理,它的聲音非常的好。這個可大大的方便了一般用戶的使用,個人建議電腦就不要用了,直接用藍牙就好了。
于是繼續評測,于是我接入了膽緩沖。我去!這聲音,我瞬間沉醉!感覺我不是在聽CD了,而是純純的黑膠機了。我就這樣舒舒服服的一張一張的聽了下去,忘記了素質,忘記了我還在做評估。這就是味道好的魅力!順滑細膩潤澤的中高頻會讓音樂迷人無比,人聲可以到人心里去,弦樂會讓人迷醉。我知道它是一種失真,真實的錄音可能不是這樣的。但這就是膽所帶來的好處,它甚至可以讓一般般的錄音變得迷人。
后面我還是又接入晶體管的輸出,差距是很明顯的。晶體管輸出明顯更為保真,它更符合自己在以前使用DAC-1時的感覺,雖然其味也比DAC-1更有模擬的味道。但膽的感覺實在太好了,那些天自己都一直在使用膽緩沖輸出聽各種音樂。
然后我趕緊打電話去,就這樣了,沒有可以改的地方了。除了一些小細節,比如外觀和用料這些。
什么,外觀什么時候成了小細節,嘿嘿。原因很簡單,俺已經有了。自己設計了這么久,差不多已經絕望了,每次都被群嘲嘲,慘得很!所以這次亂弄了一臺差不多過得去的拉倒,雖然也不是太好看,但感覺反而比自己整的好些。
然后自己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終于,今天,它來了它來了。俺的DAC-2到了,聲音沒問題我就準備上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