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由“法度law”發起、北青網法治研究院、中國商報社法治新聞部、中國企業報“經鑒新聞”,聯合支持的“律媒面對面”線下活動順利舉辦。多位媒體人共同走進了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就“城市更新中律師的作用”這一話題與律所律師進行了交流對話。
參與此次對話的媒體人包括資深媒體人、法度研究院院長劉萬永;《中國商報》法治新聞部主任李海洋;沈陽日報“指尖新聞”北京負責人叢治國;瞭望東方周刊編輯中心主任金明大;資深法制媒體人余瀛波;央廣網記者李洪鵬;資深法制媒體人高鑫;中國慈善家雜志深度記者溫如軍;北青報記者朱健勇;北青網法治頻道運營總監、北青網法治研究院秘書長楊國華等近二十人。
活動中,媒體人與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有銀律師、劉偉濤律師、劉超律師、副主任律師趙雪玲律師、天津分所副主任王蘭律師、劉鵬飛律師以及單蘊律師等多位律師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合伙人王有銀律師在會上首先介紹了律所成立的初衷,以及辦理拆遷案件的契機。
其次,王有銀律師就本次議題“城市更新與舊城改造”進行了引入性介紹,對城市更新這一概念在中國的發展過程進行了介紹,將與會各方引入到城市更新的話題中,并從城市更新的主體入手對現有城市更新項目情況進行解析,即從“政府”“開發商”“村民”之間的關系入手,對城市更新中涉及的法律關系進行了介紹,強調要注重反訴訟平臺的搭建,實質性化解爭議。
另外,王有銀律師以承辦的經典案例“廣州舊改第一村”為切入點,為各位媒體朋友呈現了圣運律師在促進城市更新案件的解決中的精彩瞬間。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有銀律師)
圣運律所合伙人劉偉濤律師從刑事法律防控角度對維權方式進行了匯報總結。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偉濤律師)
合伙人劉超律師從城市更新過程中,被征收人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的尊重與保護角度出發,深入論述了被征收人維權與促進法律發展之間的聯系。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超律師)
天津分所副主任王蘭律師從實務角度出發,說明了律師如何在為委托人維權的同時,實現被征收人與征收方的雙贏。
(天津分所副主任王蘭律師)
為增加與來所媒體的互動,劉鵬飛律師更是借助案例,生動形象地為大家講解了,在城市舊改過程中,如何利用法律程序保護古建筑。劉鵬飛律師以保定某歷史文化街改造糾紛為例,向大家介紹了在案涉城市更新的項目中,在無明文規定的前提下,政府任意利用權力,將當事人父親傳下來的古宅變更所有權的違法行徑。為達成委托人的訴求,劉鵬飛律師在搜集證據,檢索法律條文后多措并舉,成功幫助委托人守護住了老宅,事后,更是直接向河北省司法局提出立法建議,真正做到了以個案推動法制。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劉鵬飛律師)
單蘊律師以行政效率無法滿足的情況下,被征收人的權利如何保障為主題進行了匯報,并指出律師應起到緩解社會矛盾,起到社會潤滑劑的作用。
圣運律所副主任趙雪玲律師針對城中更新項目中存在的限制與律師的破局之處進行發言。通過西安某城改糾紛為例子,向大家說明,雖然針對城市更新已經有很多地方性規定,但存在與國家層面的法律存在沖突的客觀事實,這就需要律師在其中抽絲剝繭,找到非訴的維權方案,才能真正實現權利救濟。
與會過程中,圣運律師與到場的媒體朋友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就非訴手段在維權過程中的運用等多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探討。其中,尤其是針對媒體報道與被征收人維權的關系這一話題,參會雙方進行了討論。王有銀律師指出,媒體報道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推動了案件進展,但案件本質上離不開法律規定,無論是通過訴訟手段還是非訴手段,都應在法律基礎上開展。
最終,在本次會議尾聲,圣運律師與來所的各位媒體朋友,就媒體與法治建設的關系達成了統一的共識,即“以個案報道進行普法”是最好的方式。
文章 | 圣運律師 | 視覺 編輯 | 圣運律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