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海棠果
●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侵刪
01
在老莊家莊筱婷是不受待見的。
奶奶過生日,小小的她跟著媽媽忙前忙后,整了一桌子好菜:壽糕、燒雞等等。
莊筱婷幫著媽媽擺筷子端碗。
等她們母女盛好面條,飯桌上已經沒有空位。
莊圖南想給媽媽讓位置,卻被奶奶制止了,她讓大兒媳和孫女端著碗去廚房吃。
一邊夸人家做飯好吃,一邊不讓上桌吃飯,這也只有莊家父母的做得出來、黃玲母女能忍得下去。
你看那一桌子人:老兩口、大兒子、小兒子、小兒媳、三個孫子。
歸根結底就是,老人偏心小兒子而且重男輕女。
這不,老太太扭傷了腳,她就想讓孫女夜里照料,她這樣說:筱婷睡覺輕,讓她和奶奶一起住,
正好晚上端茶倒水,還能幫著嬸嬸做家務。
一個上學的孩子,你讓她晚上伺候人,白天去學校,那不是得打瞌睡,還上什么學呢?
她住在小兒子家,小兒子兒媳、老頭子都是成年人,他家還有兩個半大小子,怎么就照顧不了她,偏要大兒子家的女兒來照顧呢?
這莊家才太太安的是什么心:孫子的學業不能耽誤,孫女就無所謂了。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偏偏這莊超英愚孝,不考慮自己女兒,竟然還同意了老太太的安排。
有這樣的爹爹和爺奶,莊筱婷是多么可憐。
02
莊筱婷是劇里最慘的女娃嗎?
其實不是,小巷子中還有一個比她更慘的姑娘,那就是老吳家的吳姍姍。
筱婷雖然被爺爺奶奶不喜,被爸爸忽視,但她有一個愛她的媽媽。
可吳姍姍卻沒有一個心疼她的人。
老吳再婚后,他的一雙兒女有了后媽。
都說有了后媽,親爹也變成了后爸。
這后媽張阿妹偏心自己帶過來的女兒小敏,老吳一個大老粗哪有這么細致,雖算不上后爸,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慈父。
姍姍吃一口肉都得看后媽的臉色。
更別提在家務與升學的安排上。
張阿妹讓姍姍冒著冷風去排隊買肉,小敏在溫暖的被窩躺著;給鄰居送雞蛋這些討巧活,她都是讓小敏去送,姍姍則留在家里干家務活。
姍姍長大了發育了,張阿妹也不知道給她準備小衣,還是宋瑩請黃玲給她做了一件。
后來,孩子們都大了,老吳家只有一個名額能進紡織廠。
這“鐵飯碗”張阿妹毫不猶豫給了小敏。
姍姍想考一中,張阿妹卻不同意,偷偷把她的志愿改成中專。
因為她擔心自己臉上無光,要是繼女考上大學,自己親生女兒卻上中專,這會讓人恥笑。
姍姍可真是慘。
03
除了筱婷和姍姍,《小巷人家》中還有一個更慘的女孩。
她是莊圖南的大學同學李佳。
在最新劇情中,教授布置作業,讓學生們去參觀上海弄堂,李佳路過叔叔嬸嬸家,嬸嬸說:“還以為你要回來住呢,真不是不留你,家里擠得要死。”
短短一句話,道出了李佳的艱辛。
作為知青的孩子,李佳的處境,想必比鵬飛好不了多少,甚至更難。
原著小說中,李佳與莊圖南10年以后才開始戀愛,最終修成正果。
這其中波折辛酸可想而知,而造成這一切的就是李佳的原生家庭。
李佳的父母都是上海下鄉的知青,知青返鄉的政策下來后,他們把唯一的落戶名額給了兒子。
他們告訴李佳:你成績優秀,已經從黑龍江考進了上海讀大學,只要再找個上海戶口的老公就能留在上海,
弟弟呢成績沒你好,落戶后回到上海來讀高中,機會就大一點,我們以后也能回來。
為了讓弟弟李文落戶,李佳向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寫了保證書:以后不會要求分房子。
她放下朦朧的愛情、向組織靠攏,爭取機會留在上海。
功夫不負有心人,畢業后李佳被分配到規劃局,她拼命工作,攢錢貸款買了房,想著以后接了父母一起過來生活。
她一心為家里忙活,連自己的終身大事都耽擱了,可父母弟弟卻并不知感恩。
爺爺奶奶家的老房子趕上拆遷,按戶頭分。
他們想以李文的名義多得面積或者補償,但又不想把這補償給李文,想把這錢作為當年他落戶的報酬。
可這補償政策,一人終身只能享受一次,如果李文出讓了,這輩子都不再享受。
李佳努力幫弟弟爭取,可弟弟除了表達對姐姐的信任,他既不幫忙也不提供支持,父母也在電話里說:當年是你簽下的保證書,這事必須你想辦法。
最后的結局是李文拿到了補償,但李佳的心也冷了。
她從懂事起,就被父母灌輸一定要回上海的念頭。
李佳愿意犧牲自己的幸福來換取家人重回的機會,但她也是一個女孩子,從一無所有到在上海買房,她吃盡了苦頭。
為了省錢,她寧愿雨天擠6分錢的輪渡,也不愿意花9塊錢打車。
父母和弟弟的所作所為,讓她看清了只有自己愛自己才是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