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成功發射升空,順利跟神舟十八號完成中國航天史上的第5次“太空會師”。
在太空中“出差”192天之久的神舟十八也在11月4日也已經按時歸來!
打開艙門,3個人狀態良好,不過在歸來之前,他們還要完成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整理他們將近半年近400斤的排泄物。
說到這里一定有很多網友好奇,在太空微重力的環境下,他們到底是怎么上廁所的呢?排泄物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太空如廁究竟方不方便?
想象一下,在地球上,我們習以為常的“方便”過程,在太空中卻變成了一項技術挑戰。
失重環境下,排泄物不會乖乖地待在原地,而是會到處漂浮,這不僅會影響空間站的衛生狀況,還可能危及宇航員的健康和設備的正常運轉。
因此,如何妥善處理排泄物,成為了航天工程師們必須攻克的難題之一。
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們也深知這一挑戰的重要性。
所以在多年來,他們不斷創新,努力為航天員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太空如廁體驗,研發出了一套稱為"大小便收集裝置"的系統。
這套系統看似簡單,但其實它卻堪稱一個微型的工程奇跡,蘊含了多項尖端技術。
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處理小便的裝置和處理大便的裝置。
小便處理裝置采用了氣流導向技術。當宇航員需要小便時,他們會使用一個特制的漏斗狀裝置。
這個裝置通過產生氣流,將尿液吸入收集系統中。
這個過程聽起來簡單,但要在失重環境中精確控制液體流向,卻需要復雜的工程設計和精密的控制系統。
大便處理裝置則更為復雜。它使用了特制的收集袋,這些袋子能夠密封保存排泄物,防止異味擴散。
宇航員使用完畢后,會將這些袋子密封并存儲在特定區域。
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在失重環境中卻需要精心設計和反復訓練才能完成。
但僅僅收集排泄物還不夠。在資源極其珍貴的太空環境中,如何處理這些廢物,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滴水同樣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小便直接轉化成飲用水?
中國航天工作者當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于是開發出了先進的為尿液凈化系統,這套系統堪稱是太空資源循環利用的典范。
它不僅能夠將收集到的尿液通過一系列復雜的過濾、凈化過程,最終還轉化為可供飲用的水。
在資源極其寶貴的太空環境中,這種循環利用技術無疑是一項重大突破。
它不僅大大減少了補給壓力,還為未來更長期的太空任務奠定了基礎。
畢竟,在前往火星等遙遠星球的漫長旅程中,資源的循環利用將是確保任務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不過大便的處理則更為復雜,航天員們使用特制的收集袋,將排泄物密封存儲。
這些袋子經過特殊設計,能夠有效防止異味和細菌的擴散。
然而,長期儲存大量排泄物仍然是一個挑戰,這也是為什么神舟十八號返回時會帶回如此之多的"特殊貨物"。
但是,這些排泄物并非單純的廢物。對科研人員來說,它們是珍貴的研究樣本。
通過分析這些樣本,科學家們可以深入了解長期太空生活對人體的影響,為未來更長久、更遠距離的太空探索提供重要參考。
然而,即便有了這些先進的設備,太空如廁對于宇航員來說仍然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他們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學會如何在失重環境中準確"瞄準"收集裝置。
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在地球上可能只需要幾秒鐘,但在太空中卻可能需要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來完成。
除了技術上的挑戰,太空如廁還給宇航員帶來了心理上的壓力。
想象一下,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每一個動作都可能影響到整個環境的衛生狀況,這種責任感無疑會給宇航員帶來額外的心理負擔。
但正是這種責任感,驅使著他們不斷適應和克服困難。
但好在,現如今的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太空如廁系統也在不斷升級。
新一代的排泄物處理裝置不僅更加高效,還更加人性化。
例如,新設計的小便處理裝置考慮到了男女使用的差異,提供了更加貼心的解決方案。
大便處理裝置則進一步提高了密封性和處理效率,大大改善了航天員的使用體驗。
清潔空間站
在航天任務的即將結束的時候,航天員們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徹底清理空間站。
這不僅僅是為了保持環境衛生,更是為了確保留下的所有數據和樣本都能為未來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太空排泄物的處理,看似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實則折射出了人類在太空探索中面臨的諸多挑戰。
它不僅考驗著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推動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資源,如何在極端環境中維持生存。
從某種意義上說,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就是人類不斷突破自身局限、拓展生存空間的過程。
回顧神舟十八號的任務,我們不禁感嘆:在浩瀚宇宙中,人類是如此渺小,但又如此堅韌。
面對重重困難,我們不斷創新,不斷突破,用智慧和勇氣開辟出一條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每一次的進步,無論大小,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都值得我們為之自豪。
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太空探索之路還很長,未來還有無數挑戰等待我們去克服。
但正是這些挑戰,激發了我們的創新精神,推動著科技的進步。
今天的每一小步,都可能是明天巨大飛躍的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收獲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比如,為了解決太空排泄物處理問題而開發的技術,在地球上也找到了應用的空間。
高效的水處理技術、緊湊的廢物處理系統,這些都可能在解決地球上的環境問題時派上用場。
這再次證明,科技創新的價值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
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太空生活的質量會越來越高。
也許有一天,在太空中如廁將變得和在地球上一樣簡單自然。
但無論技術如何進步,太空探索永遠不會失去它的魅力和挑戰性。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在探索外部的宇宙,也在不斷探索自身的潛力和極限。
結語
最后,讓我們再次向那些為人類太空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們致敬。
無論是奮戰在太空的宇航員,還是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他們都是人類探索精神的最好詮釋。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和堅持,我們的視野才能不斷擴大,我們的腳步才能不斷前進。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類或許渺小,但我們的夢想和勇氣,卻是無限的。
讓我們繼續前行,去探索更廣闊的天地,去實現更偉大的夢想。
信息來源:航天員駐留太空3個月如何生活:洗澡、睡覺、上廁所咋解決? ——新京報2021-06-21 15:43
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上廁所與洗澡——央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