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卷事件,真實性引起廣泛關注。先說我的觀點,我看不出這個視頻是造假的,因為找不到證據。
有網友說了,誰家兩口子吵架,先架好手機,然后開始拌嘴?可見這是擺拍,所以這是造假。
問題是,擺拍,等于造假嗎?
看來得較真一次了。我們來看一下中央網信辦《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涉及自媒體真實性問題是如何規定的:
第四條,加強信息真實性管理。網站平臺應當要求“自媒體”對其發布轉載的信息真實性負責。……“自媒體”發布信息不得無中生有,不得斷章取義、歪曲事實,不得以拼湊剪輯、合成偽造等方式,影響信息真實性。
第五條,加注虛構內容或爭議信息標簽。“自媒體”發布含有虛構情節、劇情演繹的內容,網站平臺應當要求其以顯著方式標記虛構或演繹標簽。
以上表述,哪有“擺拍”兩個字?
擺拍一詞,是網友自己發明的,用這個詞來代替虛構情節,其實這個詞并不嚴謹。
擺拍,不等于造假。
美軍占領硫磺島,士兵手扶旗幟的鏡頭,就是擺拍,或者說是重拍、補拍。
同樣,中蘇合拍的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占領總統府,全都是戰爭結束后拍攝的,但它是紀錄片。有疑問的朋友去查中國新聞網《新中國開國大典中的“第一”》。
還有呢,鐵人王進喜跳進泥漿池制止井噴的鏡頭,來自1965年拍攝的紀錄片《大慶戰歌》,而王進喜工作中的縱身一躍,發生在1960年。有疑問的朋友請上網搜《專家考證鐵人跳入泥漿池那一天》,來自“大慶網”。
王進喜和他的不少戰友都是英年早逝,誰能否定得了他們的英雄事跡?
可見瑞士卷這對夫妻,是否擺拍,根本不是判定是否作偽的依據。他們就是擺拍、補拍、重拍,只要反映了生活真實,就是真實的。
瑞士卷被懷疑真實性,就是因為老公媳婦拌嘴而已,兩口子吵架沒有隔夜仇,結果各種主播無聊炒作,浪費公共資源,消費網友情緒。
有人說,正常的家庭,哪一個丈夫老婆都不會這樣,應該是老公可著媳婦吃,媳婦緊著孩子吃,可見這視頻根本不真實,是刻意挑起對立。
我說,兩口子拌嘴,還心平氣和地跟平時一樣,那還叫拌嘴嗎?一件平常的小事,至于上升到挑起對立這種高度?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自不同,中國也有一句相似的老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瑞士卷這個家庭談不上不幸,他們只是碰上難念的經。老公做外貿工作,老婆全職帶兩個娃,老公遇到不順心,數落幾句,老婆聽著不服,懟回去,這種事全世界范圍內恐怕都是普遍現象。
當地居委會說了,要再次登門,調查瑞士卷真偽,我太奇怪了,如何取證,如何認定真偽?
秦朗作業丟在巴黎,那個舅舅是假的,秦朗是假的,更有一大堆自認秦朗老師的,都是假的,純粹為了流量,很容易調查清楚。
而瑞士卷,兩口子表達的情緒,如何認定瞬間情緒的真偽呢?那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如何證實他們斷章取義、歪曲事實呢?
最重要的,這個情緒是否有違公序良俗,是否道德敗壞,是否教壞世道人心?
如果兩口子拌嘴,都有違公序良俗,那么電影《喜盈門》可是吵架天花板,那情節太“負面”了:大兒媳婦藏起餃子虐待老爺爺,背地里罵婆婆窩囊廢,兩口子大鬧離婚,雖然是喜劇結局,但這令人震驚的“負面”情節,讓人三十年不忘。
可是這個表現農村家庭矛盾的電影,才是反映了真實生活的好電影,當年在中國農村不知道放映了多少場!
那五歲的孩子把餃子端到太爺爺面前,老人的臺詞太震撼人心了:
《喜盈門》劇照
《喜盈門》臺詞:仁文啊,你爺爺我今年76了,過了大半輩子吃糠咽菜的苦日子,如今日子好過了,我孫子孫女一大群,我知足啊,我不爭你這幾個餃子吃!你念了十二年書,是個識文斷字的國家干部,你這樣對待老的,良心上過得去嗎,情理上通嗎,國法能容嗎,這餃子,你咽得下去嗎?你這也是有兒有女的人,不怕他們照你樣學嗎?仁文啊仁文,你都不如個5歲的孩子!
這位寶媽的視頻刪除了,道歉了,我覺得那視頻沒什么不良信息,相反它記錄了生活的真實,日子總有磕磕絆絆,記錄這種真實反而有助于人們變得更加堅強。
如今社區還要到人家中,他們準備如何取證?我覺得網信辦的《通知》中的幾句話不僅適合制作視頻的媒體,也適合所有人:“不得無中生有,不得斷章取義、歪曲事實”。
我看寶媽應該“恕不接待”。有那個時間,干點啥正事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