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世十余年,《文學回憶錄》是許多讀者心中的文學啟蒙書。它曾帶領無數人走近文學,愛上文學,至今仍在被認真閱讀、摘抄、品評。
它是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
好語似珠,常讀常新。
如今,這部浩瀚的回憶錄,推出了全新袖珍版本——
??清雅小開本,分上下2冊;
??活腔書脊工藝,可180°平攤;
??內文特別定制48克微黃字典紙,薄而柔韌,色澤柔和護眼;
??文字內容不變,影印再現陳丹青聽課筆記的手稿原貌,精選民國書影;
??封面采用安徒生剪紙創意,回應木心對安徒生的真摯喜愛:
“歷史地”看,安徒生越來越可貴——會讀他,是享受。
[商品]
“講完后,一部文學史,重要的是我的觀點。”
1989年,木心六十二歲,決定開講世界文學史。
地點不在大學教室,而在各聽課學生的客廳。大家團團圍坐,隨木心一同神游文學國度。
五年,八十五講,一部世界文學地圖,就這樣在散落的寓所燈光下展開:
從古希臘神話、新舊約,到詩經、楚辭,從中世紀歐洲文學,到二十世紀文學世界,古今貫通,中西并蓄,
將文學從死板的知識、固化的結構中解放出來,回到個人的經驗與感受,成為一個藝術家的“文學回憶錄”。
他愛先秦典籍,只為諸子的文學才華;他以為今日所有偽君子身上,仍然活著孔丘;他想對他愛敬的尼采說:從哲學跑出來吧;他激賞拜倫、雪萊、海涅,卻說他們其實不太會作詩;他說托爾斯泰可惜“頭腦不行”,但講到托翁墳頭不設十字架,不設墓碑,忽而語音低弱了,顫聲說:“偉大!”而談及薩特的葬禮,木心臉色一正,引尼采的話:唯有戲子才能喚起群眾巨大的興奮。
“古代,中世紀,近代,每個時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統、藝術親人。”
? “金句”紛披,兀自燃燒:
??文學的最高意義和最低意義,都是人想了解自己。
??世上有許多大人物,文學、思想、藝術,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間,要找你們自己的親人,找精神上的血統。
??愛,原來是一場自我教育。
??凡永恒偉大的愛,都要絕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會重獲愛,重新知道生命的價值。
如果你也想在閱讀中尋找“精神上的血統”
如果你也想了解并親近廣博的世界文學
如果你也想收下一部可以陪伴多年、常讀常新的美麗書籍——
閱讀《文學回憶錄》,和木心一起,思考如何讀書,如何生活,如何愛人,如何留存自己的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