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爵最早的初封君是朱橚,他于洪武元年(公歷1368年)受封為吳王,后于洪武十一年(公歷1378年)改封為周王,并于十四年赴開封就藩。
作為明朝藩王,朱橚屬于其中的佼佼者,朱橚不僅才情出眾,于詩詞書法均有深厚功底,更在醫學與植物學領域展現出非凡的造詣。
他主持編纂的《救荒本草》,詳細記錄了414種野生植物,為后世《本草綱目》的編纂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洪熙元年,周王朱橚辭世,獲謚“定”,其陵寢安于禹州明山之中。
圖片點擊可放大
明朝周王爵位世系圖
周王朱橚病逝后,其嫡長子朱有燉承襲周王爵位,正統四年(公歷1439年7月8日),朱有燉在封地河南開封府離世,享年六十一歲,在位近十四年,被賜謚號“憲”。
因朱有燉無嗣,周王爵位的傳承自第三代起,便由朱橚嫡長子一系轉至其第四子一系。第三代周王乃朱橚之四子朱有爝。
正統四年(1439年),鑒于其兄憲王朱有燉無后,朱有爝承繼周王位。他在位十四年,至景泰三年(1452年)薨,獲謚“簡”。
景泰六年(1455年),朱有爝的庶長子朱子垕承襲了周王位。然而,他的統治極為短暫,次年即景泰七年,朱子垕就因酒后不醒而亡,且未留下子嗣,獲謚“靖”。
因此,周王爵位再次轉移,由朱有爝的庶次子朱子埅繼任,成為第五代周王,標志著周王爵位再次從長子一系流轉至其他子嗣。
天順元年,由于兄長靖王朱子垕無嗣,朱子埅得以進封為周王。他在位達二十九年,直至成化二十一年五月五日去逝,享年六十三歲,被賜予謚號“懿”。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周懿王朱子埅的庶長子朱同?承繼了周王爵位。然而,弘治十一年,朱同?因病離世。由于其世子朱安?亦于弘治十二年不幸去世,未能及至朝廷封爵之時,故周王爵位在弘治十三年隔代傳給了朱安?庶長子、朱同鏕的孫子朱睦?。
嘉靖十七年(1538年),周恭王朱睦?逝世,享年五十一歲,獲謚“恭”。遺憾的是,其嫡子朱勤熄早于嘉靖六年便已離世。因此,周王爵位的傳承再次出現了隔代傳遞,于嘉靖十九年落在了朱勤熄的嫡長子朱朝堈肩上。
嘉靖三十年,周莊王朱朝堈辭世,獲謚“莊”。兩年后,即嘉靖三十二年,其嫡長子朱在鋌承襲周王爵位,在位長達三十一年之久。直至萬歷十一年,朱在鋌薨逝,被賜予“敬”之謚號。
隨后,在萬歷十四年,朱在鋌的嫡長子朱肅溱接掌周王府,直至崇禎八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謚號為“端”。
朱肅溱死后,其世子朱恭枵繼位,崇禎十七年在逃至淮安去世,周王一系在大一統的明朝中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