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認為企業的政策影響力源于地方政府對其財稅征繳方面的依賴。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通過一個小企業案例來證實,即使沒有高額財政貢獻,只要迎合政績需求,地方政府依然能為企業鞍前馬后。
L企業信息:
1. 企業初期狀態:L企業最初是深圳一家幾百人的中型企業,主要生產出口外銷電瓶車,未獲得城市乘用電動車生產資質。
2. 產業政策背景:2010年A省出臺“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電動等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三大產業。
3. 企業主動出擊:L企業敏銳抓住契機,其老板積極與各級發改部門聯系,宣傳自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領先企業,吸引多地政府前來招商,包括北京、天津等外地政府和A省三個地級市政府。
4. A市競爭心理:A市在A省經濟總量排名靠前,在高端新型電子信息和半導體照明產業已有知名企業,急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作為,A區區領導新調任,也需政績穩固地位,所以對L企業落戶期望很高。
落戶后的運作
1. 打消資質疑慮:L企業對政府強調參與工信部“經濟型純電動乘用車”產品標準制定,稱工信部會放牌照,游說政府發展要搶先,前期投入大,只差最后工作,讓政府配合。
2. 提升項目地位:2011年L企業申請到A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此后每年成為省市區三級重點建設項目,提高在區域內的“顯示度”,助力地方政府收獲政績。
政府吃餅
1. 政策扶持詳情:在L企業無乘用電動車生產資質和上路牌照、高風險情況下,地方政府給出巨額優惠,包括數億銀行貸款貼息、土地零地價、地方稅收兩免三減半、地方零收費。2012年L企業注冊資金1億,僅這一年在A區項目就獲各級政府4000萬扶持經費。
2. 爭取運營許可:地方政府努力向上爭取新能源汽車在A區示范運營,開設專營店,允許在A區上路,每輛車補貼買家1.5萬元,還通過多種途徑幫企業打通關系,擴大上路范圍。
要啥給啥
1. 政績沖動影響:因強烈政績需求,不僅當地政府,省市級政府都為企業“開綠燈”,A區官員承認政府想樹政績,與企業打交道沒底氣,企業要啥條件給啥條件,L企業僅派幾人,政府包辦其日常吃住,調動大量資源。
2. 政府承擔壓力:市區兩級政府各部門為企業召開協調會,推動審批從簡從快,省里面將企業項目立為重點,開綠色通道。如土地征收問題,A區工業用地指標緊張,為讓L企業落戶,收回已賣其他企業土地,雖土地證沒辦,但退款收回3000畝地,承受很大違約壓力。
事事回應
1. 溝通協調機制:地方政府專門成立“項目指揮部”,區長任組長,各部門負責人參加,駐扎在L企業項目部旁。L企業幾乎每月與市里、區里有關部門開協調會。
2. 實際幫助內容:政府在基建報建、立項、資金申請等方面提供幫助,遇到問題就開協調會解決,包括“三通一平”問題、報批程序問題。同時,派出所專門在L企業項目中心駐點,企業建廠需要臨時總裝車間,政府幫忙找到,甚至企業廠門口路燈問題也因企業“顯示度”高而得到解決,企業對政府滿意度高,雙方形成“互動”“相得益彰”的關系。
以上案例來自于黃冬婭《在體制內游說》
歡迎在各大平臺關注我:
公眾號:鄧小閑之辯:原創文章;歡迎投稿;圈內咨詢揭榜
小紅書/抖音/微博:鄧小閑koki
歡迎聯系我微信,m61502202,好友申請請說明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