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旦 攝
#愛臨汾 贏未來。立冬時節,秋意盎然。臨汾市仙洞溝景區的秋色惹人醉,古寺廟里的兩棵古銀杏樹就像是兩把巨大的傘,召喚游客的到來,欣賞當地難得一見的美景。
張旦 攝
11月9日上午,臨汾市堯都區攝影家協會在仙洞溝景區舉辦了采風創作基地的簽約儀式,從此后,凡持有堯都區攝影家協會會員證的攝影師,無限次的進去景區創作。
張旦 攝
姑射山風景名勝區俗稱仙洞溝,1987年山西省首批公布的六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于臨汾市城西25公里,是山西省兩大山脈之一的呂梁山南麓的一支余脈,主峰海拔1418米,西至馬鞍嶺,東至白石嶺,南至萬伏澗,北至皇帝坡,東西5公里,南北8公里,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景區有南仙洞、北仙洞、云霧寺三大古建筑群,人文自然景觀48處分布在山巔溝底。境內仙跡燦燦,石洞幽幽,山貌奇特,景色秀麗,一年四季佳景各異。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令人神往的洞天福地。
張旦 攝
碧巖寺是仙洞溝目前最大的古建筑群。唐武德元年(618),南仙洞圍繞神居洞,開始修建道觀。政和八年(1118),宋徽宗駕游平陽仙景之山即姑射山,賜名崇道廟。根據宋宣和元年(1119)《神居洞崇道廟敕額記》碑文記載,崇道廟之前稱姑射神人廟。明代佛教興盛,成化九年(1473),崇道廟改名碧巖寺,沿用至今。2004年,南仙洞碧巖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旦 攝
云霧寺。三面朝山,一面朝陽,一年之中,多有云霧繚繞,風雨朝夕,千姿百態,四季景色,變化莫測。這里春望細雨、夏看蒼綠、秋賞紅葉、冬觀白雪,是觀賞仙洞美景的好去處。
張旦 攝
觀音閣為明代建筑。依通天壁崖而起,疊架7層。從頂至院,高約25米。觀音閣內有保存較完整的120余尊明代雕塑。塑像整體多而不亂,繁而不雜,緊而不擠,小而不狹。在設計上有條不紊,薈光聲美精粹于一體,萃雕塑畫絕倫在一室。高奇險峻清新安七絕皆備,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俱全,融藝術神話入雄冊,凝仙境人寰納雅堂。
張旦 攝
4300多年前,帝堯定都平陽后,當時聽說仙洞有鹿仙女,冰肌雪膚,貌美動人,常穿行于南北仙洞,為民傳送火種,造福人類,便攜同四大臣前來拜謁。得知消息的鹿仙女心中既高興,又害羞。藏于松樹后的山洞中,含羞梳頭,不經意之中,梳子碰動了樹枝,嘩啦啦作響,被堯帝發現,鹿仙女既氣又羞,用手中梳子輕輕一掃,松樹被劈斷,巍巍青山也被劈成了懸崖峭壁。
張旦 攝
目前,仙洞溝的景色是最佳觀賞季,兩棵碩大的銀杏樹金黃燦爛,在秋日的陽光和古色的古建筑映襯下,盡顯其無限的美麗,景區推出一張35元的門票優惠價,特別的親民。
仙洞溝景區歡迎你。
張旦 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