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寶馬
寶馬利潤暴跌的現狀
2024年第三季度利潤僅為16.96億歐元,同比暴跌61%,這個數字足以讓任何人倒吸一口涼氣,要知道,寶馬可是汽車行業的巨頭啊!
更讓人震驚的是,寶馬汽車業務的利潤更是雪崩式下滑,僅為6.34億歐元,同比暴跌79.8%,難道是寶馬的魅力不再?還是市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細看數據,我們發現全球市場需求普遍下滑,寶馬第三季度全球銷量僅54萬輛,同比下滑13%,這個數字已經很難看了,但更糟糕的還在后面。
信息來源:
澎湃新聞:寶馬第三季度利潤暴跌61% 中國市場銷量跌幅最大
澎湃新聞
中國市場,曾經是寶馬最重要的增長引擎,如今卻成了最大的拖累,單季銷量僅14.77萬輛,同比暴跌29.8%,將近三成的下滑幅度。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寶馬如此慘烈的業績?
市場競爭加劇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車的崛起,特別是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正在重塑整個汽車市場格局。
另一方面,寶馬自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質量問題頻發,如530Li傳動軸異響事件,嚴重損害了品牌信譽。
寶馬530Li
再加上“減配”問題引發的消費者不滿,寶馬在中國市場的口碑可以說是每況愈下。
不得不說,寶馬的困境并非偶然,它反映了整個豪華車市場在中國面臨的挑戰,消費者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性價比越來越受到重視,僅僅依靠品牌光環已經無法吸引中國消費者了。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寶馬不得不打響價格戰,那么寶馬的價格戰是如何展開的呢?
寶馬
寶馬價格戰的展開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寶馬顯然不甘心就此認輸,他們的應對之策?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打響價格戰,這一招在汽車行業并不新鮮,但寶馬此次的力度卻著實讓人吃驚。
其實,早在2023年,寶馬就已經嘗試過一次降價策略,當時,他們在中國市場采取了低價政策,結果還算不錯。
大中華區的銷量實現了4.2%的增長,雖然利潤下滑了34.5%,但至少在銷量上看到了希望。
信息來源:
中國青年網:漲價降價 份額直下 BBA的下一步怎么走
然而,2024年上半年的情況卻更加嚴峻,寶馬再次打響了價格戰,而且這次的力度更大、范圍更廣,這不禁讓人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壓力,讓這個高端品牌如此“拼命”?
具體到價格戰的舉措,簡直可以用“驚人”來形容。以寶馬i3為例,這款車的原價高達35萬,而在價格戰中,竟然直接腰斬至19萬!
沒錯,你沒看錯,就是19萬買寶馬!這種降價幅度,在豪華車品牌中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不僅是i3,寶馬全系車型都加入了這場價格戰,從入門級到高端車型,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優惠,這種全面出擊的姿態,顯然是要在市場上掀起一場風暴。
寶馬i3
那么,寶馬為什么要如此大動干戈地打響價格戰呢?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無疑是應對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憑借“電比油便宜”的口號和超低的價格,正在快速蠶食市場份額。
另一個重要動機,自然是刺激銷量,維持市場份額,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失去優勢就意味著失去未來。
寶馬顯然不愿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通過大幅降價,他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重新奪回市場主動權。
寶馬純電汽車
然而,事情的發展似乎并沒有按照寶馬的預期進行,盡管價格降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但消費者的反應卻并不熱烈,這不禁讓人思考,是不是僅僅依靠降價就能解決問題?
事實上,寶馬的困境反映了整個豪華車市場的尷尬,一方面,他們需要通過降價來應對市場壓力,另一方面,過度的降價又可能損害品牌形象,陷入惡性循環。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僅僅依靠價格優勢已經不足以贏得市場,質量、服務、用戶體驗等因素,在消費決策中的權重越來越大。
寶馬
對于寶馬來說,這場價格戰或許只是開始,如何在保持品牌調性的同時,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畢竟,一旦陷入價格戰的泥潭,想要重新樹立高端形象可就難了。
那么,為什么明明價格都已經大打折扣了,中國還是不買賬呢?
寶馬
中國人不買賬原分析
寶馬如此大手筆的降價,按理說應該引發搶購熱潮才對,可現實卻是,中國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消費觀念的巨大轉變,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電比油便宜”這個口號深入人心,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青睞新能源車型。
想想看,每公里才幾毛錢的用車成本,誰能不心動呢,相比之下,傳統燃油車的油耗就顯得有些“肉痛”了,這種觀念的轉變,無疑給寶馬這樣的傳統豪華品牌帶來了巨大挑戰。
電比油便宜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性價比,現在的中國消費者不再單純追求品牌光環,而是更注重實際使用體驗和性價比,一輛車除了能開,還得好開、省錢、有面子,這才是他們的追求。
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國產新能源車企的崛起,可以說是攪動了整個汽車市場的一池春水。
比如比亞迪,從默默無聞到“挑戰特斯拉”,用了多久?也就幾年的功夫。
再看看問界,作為華為的“御用”車企,一上來就瞄準高端市場,M5和M7的上市,直接對標奔馳和寶馬的中高端車型。
信息來源:
經濟參考網:比亞迪單季營收首超特斯拉
這些國產品牌不僅有技術,更懂得如何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理。
價格優勢更是國產新能源車的一大殺手锏,就拿比亞迪來說,8萬塊就能買到一輛新車,這在以前簡直是不敢想象的。
相比之下,即使寶馬降價到17萬,在很多消費者眼里可能還是“貴得離譜”。
但是,僅僅歸結于外部因素顯然不夠全面,寶馬自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近年來,寶馬在中國市場頻頻爆出質量問題,這無疑嚴重損害了品牌形象。
寶馬
比如530Li傳動軸異響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消費者花幾十萬買車,結果開出去“咯吱咯吱”響,這誰能接受?
更要命的是,寶馬對此的處理態度也飽受詬病,進一步加深了消費者的不滿。
還有就是“減配”問題,為了降低成本,寶馬在某些車型上取消了一些配置。
這在消費者看來,簡直就是“偷工減料”,你說你降價也就算了,怎么還偷偷摸摸地減配呢?這不是自砸招牌嗎?
寶馬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冰淇淋事件”,本可以輕松化解的小插曲,因為處理不當演變成了公關危機。
這件事給寶馬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打擊,讓很多消費者對其“高端”“尊貴”的定位產生了懷疑。
所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寶馬的降價策略收效甚微了,說白了,現在的中國消費者已經不是單純看價格的“土豪”了,他們更在意的是整體的用車體驗和性價比。
對寶馬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僅僅依靠降價顯然是不夠的,如何重塑品牌形象,如何適應新能源時代的消費需求,才是他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那么,寶馬如今的困境是如何的呢?又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
寶馬
寶馬困境與挑戰
寶馬在中國市場的困境,不僅僅是一時的銷量下滑,更是一系列深層次問題的集中爆發,讓我們來看看寶馬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首先是財務壓力的持續增大,利潤的持續下滑已經成為寶馬無法回避的現實,不僅是利潤暴跌61%,連營收也同比下滑了15.7%,這個數字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嚴重的警告信號。
想想看,一邊是利潤的持續下滑,一邊是不得不漲價的現實,寶馬似乎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
寶馬i3銷量大減
降價吧,利潤受損,漲價吧,又怕失去更多客戶,這種左右為難的局面,恐怕會讓寶馬高層夜不能寐。
此外,品牌形象受損的風險,寶馬一直以來都以高端、豪華著稱,但近年來,頻發的質量問題和公關危機,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
這樣的質量問題,對于一個高端品牌來說簡直是致命的打擊,消費者花大價錢買車,結果卻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會大大打擊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寶馬
更要命的是,寶馬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的態度也飽受詬病,消費者感覺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們的不滿。
再說說價格戰,雖然降價可能在短期內刺激銷量,但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嚴重削弱寶馬的高端品牌定位,畢竟,一個動不動就打折的品牌,還能稱得上是“高端”嗎?
這就把寶馬推到了一個尷尬的位置,既要維持高端形象,又要通過降價來爭取市場,這種矛盾如何調和,恐怕會讓寶馬的市場團隊頭疼不已。
寶馬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是未來發展方向的迷茫,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寶馬在這方面的轉型壓力與日俱增。
雖然寶馬也推出了一些新能源車型,但與特斯拉、比亞迪等相比,似乎還有不小的差距。
在中國市場,寶馬的戰略顯然需要重新調整,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又能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如何在新能源領域追趕上已經領先的對手?這些都是寶馬必須面對的難題。
更重要的是,寶馬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定位,是繼續走高端路線,還是適當下探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是專注于傳統燃油車的優勢,還是全力押注新能源?
結語
縱觀寶馬在中國市場的現狀,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曾經輝煌的豪華品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利潤暴跌到價格戰的失利,從品牌形象受損到發展方向的迷茫,寶馬的困境折射出整個豪華車市場在中國的變革。
這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沒有哪個品牌可以高枕無憂,消費者的需求在變,市場的格局在變,企業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寶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