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產手機戰場已進入“底層技術定義體驗”的新階段,不僅僅是操作系統方面的優化,還和影像方面有關系。
比如華為(XMAGE)、vivo(藍圖影像)、OPPO(LUMO凝光影像)、榮耀(AIMAGE)相繼推出自研影像品牌。
而小米手機成為唯一尚未亮出“影像品牌名片”的頭部玩家,本以為后續不會推出,直到近期有博主稱小米16系列將首發自研影像品牌。
同時搭載玄戒系列輔助芯片群,結合此前密集曝光的硬件規格,一場圍繞影像、性能與生態協同的全面革新即將登場。
要知道,自研影像品牌已成為國產旗艦的“技術身份證”,華為XMAGE整合“光機電算”技術基座,榮耀AIMAGE依托AI馭光引擎實現畫質增強。
可以說均通過系統性協調硬件與算法形成獨特風格,小米雖與徠卡合作三年,推出“徠卡經典”“徠卡生動”雙影調并成立聯合光學研究所,卻始終缺少獨立影像品牌。
據博主爆料,小米16系列將終結這一局面,其自研影像品牌預計承擔兩大核心任務,第一個就是技術整合中樞。
比如協調主攝、潛望長焦、自研圖像芯片與AI算法的協同,構建類似華為XMAGE的垂直技術棧,第二個則是在徠卡影調基礎上強化小米自有審美體系。
而值得關注的是,小米自研的該品牌不會取代徠卡合作,而是形成“徠卡光學+小米影像引擎”的雙軌架構。
比如徠卡繼續提供鏡頭光學標準與影調基底,小米品牌則聚焦系統級優化,如多攝一致性、端側AI實時處理等痛點。
關鍵根據此前市場爆料的信息,小米16系列將會采用全新的鏡頭傳感器,也就是OV50Q,進一步增強進光量。
此外,除了標準版之外,其余版本均采用潛望長焦鏡頭,因此對于追求拍照的消費者,可以輕松得到滿足。
然后就是小米自研芯片戰略在玄戒O1發布后加速擴張,除已知的3nm旗艦SoC(Geekbench單核3008分)外,小米16系列或首發三類玄戒輔助芯片,重構體驗底層。
比如圖像芯片強化LOFIC技術動態范圍與QPD對焦性能、電競芯片優化GPU渲染管線,結合3D打印鏤空金屬中框散熱,解決高幀游戲發熱痛點。
信號芯片則是集成UWB與自研4G基帶技術(玄戒T1已驗證),提升定位精度與弱網穩定性,滿足更多需求。
這一布局凸顯小米“去組裝化”野心——用自研芯群接管核心體驗模塊,減少對高通等供應商的依賴。
然后就是綜合產業鏈信息,小米16系列硬件設計已清晰,比如Pro版搭載7000mAh硅碳電池(標準版6800mAh)。
有望標配支持100W有線+50W無線快充,續航較前代提升30%,徹底告別旗艦機“一日多充”,甚至有望支持反向快充能力。
同時全系棄用曲面屏,標準版配6.36英寸1.5K直屏,Pro/Ultra升級6.8英寸2K LTPO屏,支持1-120Hz自適應刷新率。
不出意外,還會支持超聲波指紋解鎖,搭配上高頻護眼PWM調光技術的支持,現實效果方面,不會有什么問題。
而性能方面有望首發驍龍8 Elite 2(臺積電N3P工藝),GPU緩存增至16MB,AI算力突破百TOPS,搭配玄戒輔助芯片群實現“主芯+專芯”異構計算。
關鍵身為旗艦手機,有望配備LPDDR5X和USF4.1的組合,且支持12GB+256GB存儲,放到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競爭價值十足。
同時還會支持全功能NFC、紅外遙控、雙揚聲器、X軸線性馬達、IP68/69級別防塵防水等特性進行發力。
至于操作系統則是內置澎湃OS 3.0版本,基于Android 16底層打造,功能特性方面的使用體驗也沒太大問題。
總而言之,自研影像品牌定義審美話語權,玄戒芯片群掌控硬件底層,徠卡合作延續光學溢價,因此小米16系列的期待值還是不低的。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對新機有什么期待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