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遺忘的奧林匹克藝術競賽》(The Forgotten Olympic Art Competitions)中顧拜旦曾寫道:“沒有了藝術競技的光環(huán),奧運會僅僅是世界錦標賽。”讓我們來到第二屆超媒體藝術節(jié)的舉辦現(xiàn)場,參展藝術家們都用各自的創(chuàng)作逐步消融藝術與體育之間的界限,為人們引入嶄新的思考議題。
在藝術之都上海的前灘太古里,藝術形式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畫布或雕塑,而是跨越到數(shù)字空間、虛擬現(xiàn)實、國際政治等多個維度,讓藝術的表現(xiàn)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如同本屆藝術節(jié)主題所昭示的那樣,藝術作為一個動詞,將如何推動時代發(fā)展,從而真正“Art Forward”?呼應本次主題,藝術家的此刻又有哪些有趣奇想?
與中央公園大臺階上的六座維納斯雕塑遙相對望,觀者順階而下,將走進中央草坪的梅賽德斯-AMG藝術空間。建筑設計師張朔炯以“極速流光”(Motion Blur)為靈感,為空間造型賦予時空的流動連續(xù)性、靜止與動態(tài)的張力,打造一個融合極致速度與動態(tài)美感的超現(xiàn)實時空;藝術家呂思斯結合梅賽德斯-奔馳參加汽車賽事運動130周年的歷史,呈現(xiàn)聲音、視覺和空間多媒體作品,以特效視覺影像與聲效設計打造豐富的視聽體驗,與藝術空間中央的全新梅賽德斯-AMG CLE 53 4MATIC+ 轎跑車形成一個和諧共轉的有機體。
“他們的身體如同秘密花園里的荊棘,我要冒險穿行其中,以尋找真相的芬芳。”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已為我們指明探索未知方能帶來深刻啟示。藝術,不只是一個結果,亦非一個靜止的狀態(tài),而是一個復數(shù)形式的動詞,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藝術家武子楊、Mark Ramos(馬克·拉莫斯)、施政、善良帶來的不同作品正在呈現(xiàn)一場超越現(xiàn)實的技術想象。
空間是靜止的,然而身體卻永遠是沖撞性的,在外溢擴張中沖出自身所在的場域。身體的特征就是要非空間化、非固定化、非轄域化,身體的本質就是要游牧。共代謝小組(張寧、楊亞非)的裝置作品《滑稽史詩》系列,馬特·金戈德、菲利普·帕斯基耶和塞克拉·施波斯特(Matt Gingold, Philippe Pasquier, and Thecla Schiphorst)的影像裝置《渴望與遺忘》,以及陳英杰即興創(chuàng)作的水墨涂鴉畫卷《天滿音色》,為觀眾重新解構空間與身體的關系,為我們重獲了一絲對時間的掌控感,人與事之間的對話也得以梳理。
“天空對大地的冷漠:無意下雨。靈魂對事物的冷漠:無意混淆。嘴唇對言語的冷漠:保持安靜。夢想對現(xiàn)實的冷漠:無意寬恕。”鮑德里亞《冷記憶》便是對日常事件的解構與重構,不僅僅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簡單描述或解釋,更是對事物本質和意義的深入探索。對日常事件進行拆解和分析的過程,揭示了事物背后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認知邊界。通過解構,我們認識事物并非表面所呈現(xiàn)的那樣簡單和固定,而是充滿了矛盾和不確定性。這種認識促使我們反思自我與世界的關系,以及我們如何理解和解釋世界。而重構則是在解構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再構建和重新組織。章俊杰的數(shù)字繪畫《圓滿》,林菁通過雕塑和家具等媒介呈現(xiàn)作品《國際關系》,Tango漫畫化的裝置藝術作品《“運”動洗衣房》,通過重構賦予了事物新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可能性和未來。
采訪、編輯:Sarah Lin、沈圭圭
新媒體編輯:Luzy
新媒體設計:蘋果
圖片提供:第二屆超媒體藝術節(jié)、各藝術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