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王治威)
煙雨洗滌歲月,
原野傳遞花香。
當你看到雜亂無章的瓦礫堆里野蠻生長的小草,堅硬貧瘠的土地上肆意開放的小花,或者懸崖絕壁上咬住巖石的大樹,你一定會為這頑強的生命所感動,為這小小的種子的力量發出贊嘆!在饒河縣的土地上,紅衛農場中心學校學校的校長于新江就像一粒種子,以其對教育始終不變的情懷、不斷向上的愿望,帶領紅衛農場中心學校頑強生長,讓人看到了一顆種子的神奇力量。
于新江,男,1976年出生。大學畢業后返回家鄉紅衛農場任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受命于危難之間,探尋教育真諦 2010年秋的紅衛農場仿佛一艘在暴風雨中迷失方向的航船,雖然開足馬力卻仍原地打轉。在管理局17所全日制學校評比中成績很不理想,因此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大受打擊,缺少了干勁與激情。家長紛紛物色新的學校,唯恐耽誤了學生的未來。社會上的指責聲也此起彼伏,學校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農場黨委經過深思熟慮,任命年僅34歲的于新江老師為紅衛農場校長。這是一位充滿活力與激情的中學老師,他深知,這不僅是一份任命,更是一份信任、一份囑托,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飽含著領導的期待和關乎上千個家庭的希望、學生的未來。他一分鐘也不敢懈怠,頂著巨大的壓力,帶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執著,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個充滿挑戰的崗位。多年來,他一直記著領導給他的任務:讓咱們的學校留下來,現在經過十五個年頭,紅衛農場學校已經更名為“饒河縣紅衛農場中心學校”,學校不僅留下來了,而且開創了自1969年以來教育效果的最高峰。
在這個過程中,于校長哭過、笑過、委曲過、幸福過,為了完成自己教育的責任,他付出了太多。寶劍鋒從磨礪出,銳意改革換新顏2010年8月,于新江校長在上任后,立刻展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從管理入手,以制度管理為基調。于校長由于在一線的積累以及在中層時對學校工作的思考,他利用了七天完成了一套相當完善的教師量化考核方案。該方案旨在激發教師的責任感,讓教師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引導教師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從而改變原來的用心搞關系狀態。在此方案里,于校長首創“分差”思想,讓全體教師勇敢的面對學生基礎差提升困難的局面,以學生進步來衡量教師的工作效果。這套方案實施以后,教師的工作狀態全面改善,大家在“方向大于速度、責任大于能力”的口號下,積極工作,于第二年中考就沖入到全管理局第八名的好成績。
其次,從示范入手,以業務引領為旗幟。于校長對待業務絕不放松,為了深入了解教學實際情況,于新江校長頻繁地深入課堂教學。他認真聽課,仔細觀察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為了更好的驗證于校長親自主持的課題《一課雙測結合提綱式課堂》的實際效果,他親自到一線差班上課,利用一個半月提升了十八分數學成績,不僅是學生成績提升迅速更是讓學生的學習狀態有了太多的改變,這一示范充分說明了實驗的有效性,也是讓更多的教師堅定了走在教研道路上;于校長一直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他常常對教師們說:“課堂是我們的主戰場,只有在課堂上用心,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再者,從“三風”入手,以秩序強化為核心。于校長親自抓教風學風考風方面,毫不手軟。他強調教師要以身示范,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他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導。在考試中,他嚴格要求監考教師認真履行職責,杜絕作弊行為,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以真實的過程反求優秀的結果。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學校的工作紀律得到了明顯改善,教風學風考風煥然一新。
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大大增強,學生們的學習態度也發生了根本轉變。梅花香自苦寒來,潛心鉆研創佳績成績,于校長并不滿足,他深知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絕不能墨守成規。唯有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創新教法,基于學情創新學法,才有可能立于不敗之地。經過不斷的思考與實踐,根據課堂教學實際。2011年秋,他親自主持《一課雙測結合提綱式課堂》的教學模式的開展。在實驗的十三個年頭中,學校的教學效果從倒數第一進步成為正數第一,教師的工作狀態積極向上,教師外出參賽效果更是引人關注。該模式主旨是訓練與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讓學生會學、愛學、想學,不僅當下義務教育階段成績好,更是為將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教學法的實施,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幅提升。教師們有了更多的時間研究教材,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教學相長的氛圍日益濃厚。這種教學法猶如一盞明燈,指引了教與學的方向。于校長提倡凡事走在前,想在前,要有前瞻意識,產品意識,讓自己的工作成為產品。心理輔導課,家庭教育方面于校長很早就意識到。而且一直努力帶動學校老師關注并且積極參與進來,他率先學習心理健康心理學知識,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又要求學校中層領導們把心理學當成必修課。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組織教師們學習、研討,實踐心理學知識與技術。他致力于營造當地區域的心理健康氛圍,對個案進行逐一輔導,推動區域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衣帶漸寬終不悔,嘔心瀝血出奇跡上天不會虧待努力的人。
在于校長的精心治理下,學校終于有了大家期待的樣子:利用三年走入到十七所學校的第一名位置且始終占據前三名;學校被評為省級德育示范校、省級家庭教育示范校、市級心理教育示范校;于新江被評為墾區十佳校長,雙鴨山市十佳校長;在教師技能提升大賽中,于校長獲得省級校長能力大賽特等獎,同時學校老師獲得省級特等獎四人。可以說,各級各種參賽都是名列前茅,充分的體現了全校關注業務的氛圍。家長們也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于新江校長是一位“放心校長”、一位“傳奇校長”。然而,別人不曾看到的是這個成績的背后,于校長和全體教師們度過了多少年失眠的夜晚;經歷了多少次的一起備課、研討的日子;多少回坐在一起討論學生的變化,多少次,為了一個活動方案,爭得面紅耳赤……外人看來,于校長是一個鐵面無私的硬漢,讓人敬畏,只有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才會看到他溫暖柔情的模樣。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中,從未計較過個人得失。幾年前,愛人不幸離世,父母年事已高,疾病纏身,身邊離不開人,他一個人帶著女兒,直到現在還是一個人在生活。女兒上大學走后,他搬回父母家,承擔起照顧父母的重任。他每天早早地來到學校,巡視校園,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回到家,做飯、洗衣、喂藥,忙碌到深夜,積勞成疾他身體也是遭受著各種病痛的折磨,辦公桌上擺滿了各種藥,不到五十歲的他頭上悄悄的生出了白發,十幾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獻著。如今的紅衛學校,教風正,學風濃,于校長經常說:“我們學校現在特別好帶,可以自動化運行。”這是對自己多年努力的一個驕傲的總結,也是對學校師生的高度的肯定。正如一粒種子從不挑剔腳下的土地一樣,于校長從不抱怨自己的環境,一頭扎在教育上,剩下的就是努力扎根,向上生長。他說:“教育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事業,我們不能滿足于現有的成績,要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為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當年那一顆小小的種子,如今已經長得枝繁葉茂,在他的周圍,早已不是布滿荊棘與瓦礫的荒野,一排排樹林正在成林,一片片鮮花向天空揚起手臂……種子的奇跡仍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