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子珍回憶說,毛澤東在長征前就已經展現出打仗的天賦。對于毛主席來說,1930年是人生最低谷的時刻,不僅在黨內的職務被撤銷,還生了一場大病,可謂禍不單行。
大病初愈時,他又患上了很嚴重瘧疾,一連好幾天都吃不進東西,每天昏昏沉沉的,直到戰友們四處八方給他找來藥后,才慢慢恢復身體。
當時第五次反“圍剿”戰役接近尾聲,但我軍傳來的很多消息都不太好,很多縣城相繼失守,毛主席得知后非常生氣。
即便被撤銷了職務,但依然是中央委員,所以他要通過各種途徑,盡量和周恩來等人談話,然后對軍委提出自己的建議。比如在最后,毛澤東建議采取運動戰,發揮紅軍的優勢,才能消滅敵人,這樣才可以保存紅軍的實力。
但由于周恩來也不能獨斷專行,所以毛澤東的意見常常無人理睬。
所以,身為毛澤東妻子的賀子珍十分疑惑,他一直詢問毛澤東,你的意見得不到他們的尊重和認可,為什么一直要給他們提意見。
毛主席認為,現在紅軍面臨的情況非常復雜,必須要謹慎才行。
1933年11月,國民黨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等人反對蔣介石的“攘外先安內”的賣國政策,發動了福建事變,毛主席非常興奮,他覺得現在是扭轉紅軍被動局面的好機會,所以馬上找到周恩來等人,把自己的想法,用地圖繪制的方式報上來,但中央領導們依然不采納。
不久,第五次反“圍剿”戰役失敗告終,紅軍危在旦夕,決定開始長征。
但是在長征途中,毛澤東多次反饋的意見依然得不到認可,紅軍指揮官依然采取死打硬拼的戰術,盡管紅軍英勇頑強,但敵我力量過于懸殊,加上博古李德等人的指揮不當,導致八萬紅軍損失一大半。
尤其是湘江戰役后,紅軍8萬人剩了3萬人。
這時候大家紛紛不滿,都要求換了領導,最起碼不能讓博古等人指揮了,彭德懷等人更是撂挑子不干了。
周恩來知道,現在是時候讓毛澤東這個天才上場了,于是在遵義會議前,周恩來和王稼祥等人說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王稼祥等人不謀而合,都覺得毛澤東是個打仗的天才,或許只有讓毛主席來領導,紅軍才有救。
其實還有一件事很重要。
中央紅軍北上是想和賀龍的紅二紅六軍團會合,敵人已經察覺了意圖,所以毛主席多次向軍委提出改變行軍路線,往敵軍薄弱的貴州前進,但一直沒有被采納,一直到1934年底,軍委突然意識到毛澤東的建議非常正確,還專門研究了毛澤東此前提出的軍事戰略,接受了毛主席的主張,所以這次會議算是遵義會議的前奏,更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契機。
1935年1月,紅軍打下貴州遵義后,馬上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毛主席被認可并進入了軍事決策層,紅軍的前途終于有救了。
多年以后,賀子珍回憶說,“我不會打仗,但經常聽毛澤東說,打仗的精髓是兵不厭詐,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就是讓人敵人摸不清自己的意圖,才能出奇制勝,他們認準一個方向頭也不回,連迂回一下都覺得不體面,這怎么能贏?”
從那時起,賀子珍就感覺毛澤東真是個打仗的天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