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高鐵如閃電般疾馳,象征著中國速度的飛躍。然而,在鐵路線上,還有著這樣一群特殊的 “慢” 行者 —— 公益慢火車。它們以看似緩慢的步伐,卻傳遞出最熾熱的民生溫度,成為時代畫卷中一抹溫暖而獨特的色彩。
公益慢火車,是連接偏遠地區與外界的重要紐帶。在那些交通不便的山區、貧困地區,慢火車就像是一座移動的橋梁,將封閉的村落與廣闊的世界緊緊相連。比如成昆鐵路上的 5633/5634 次慢火車,穿行在大涼山深處,幾十年來如一日地為當地彝族老鄉們服務。沿線的村民們可以坐著這趟火車,將自家種植的蔬菜水果、養殖的家禽家畜帶到附近的集市上去賣,換回生活所需的物資。
這些公益慢火車的票價往往極低,有的甚至幾十年都未曾漲價。幾元錢的車票,對于城市里的人來說可能微不足道,但對于那些依靠微薄收入生活的農民、貧困家庭來說,卻是一份實實在在的溫暖。據統計,全國“公益慢火車”,覆蓋22個省區市、停靠691個站點、堅持28年未漲價。比如5633/5634慢火車,每年運送旅客超百萬人次,為當地百姓節省了大量的交通費用。它讓那些原本可能因交通成本而困守一隅的人們,有了走向外面世界的機會。無論是去城鎮售賣自家農產品的農民,還是前往學校求學的孩子,亦或是去城市看病就醫的患者,慢火車都給予了他們最貼心的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慢火車被人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關注并乘坐這些富有特色的列車,體驗不同的地域風情。當它緩緩行駛在鐵軌上,車廂內就像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不同地區的方言在這里交織,各種民俗故事在這里傳頌。昆明至麗江的Y752次列車設有民族服飾試穿區,提供多種民族服裝供旅客體驗。此外,還有民族表演和互動環節,以及身著民族服飾的乘務員介紹服飾和文化,讓旅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深入了解我國的多元民族文化。每一次停靠,每一次乘客的上下,都是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它經過的站點,周邊那些獨特的文化元素,也隨著火車的運行而被更多人了解。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慢火車像是一位文化的使者,守護著那些珍貴的地域文化,讓它們在歲月的長河中永不褪色。
公益“慢火車”自開行以來,一直虧損。但鐵路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所追求的更多在于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真正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這一宗旨。用低廉的票價為當地居民提供便利,促進山區與城市的聯系,支持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這些火車的價值超越了交通工具本身,體現了中國鐵路始終將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它們承載著民生希望、經濟動力和文化靈魂,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讓我們為公益慢火車點贊,為這份“慢”中蘊含的“快”進民生溫度而感動,共同期待它在未來繼續書寫更多溫暖人心的故事。(文/潘含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