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策
執筆 述策團隊
美國的軍事戰略和軍隊建設有一個特點——以主要對手為牽引,這就是美國喜歡找假想敵的原因。二戰后,蘇聯強勢崛起,美國把蘇聯作為主要戰略對手,開啟了近半個世紀的美蘇爭霸。上個世紀90年代初蘇聯突然解體,美國失去對手,之后的十年有點迷茫“找不著北”。直到2001年“911”事件發生,美國新的對手出現了——恐怖分子,于是美軍開啟了20多年的反恐戰爭。如今,恐怖分子對美國的威脅越來越小,俄烏沖突又證明俄羅斯似乎是一個“大號的伊拉克”。然而,山姆大叔仍食不香寢不安,因為他認為一個更大的對手出現了——中國。現在,美軍幾乎所有的戰略和行動都以對付解放軍為中心,其全球戰略重心已經轉移到印太戰區。
美國是“世界警察”,美軍雖然以解放軍為主要對手,但也不可能其他地方就不管不顧。美軍在全球有六大戰區聯合司令部,其中投入最多的是印太戰區司令部。如果說美國的歐洲戰區是對付俄羅斯控制歐洲,中央戰區是對付恐怖分子控制石油,那么印太戰區就是對付中國。美國印太戰區司令部是一個多軍種組成的聯合司令部,該戰區發揮主導作用的是印太戰區海軍即太平洋艦隊。原因有三:第一,與東歐、中亞、中東等地區不同,印太戰區海洋面積十分廣闊,如果發生軍事沖突,海軍作用最大;第二,中國海軍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跨躍式發展,而美國海軍則處于調整期實力相對下降,認為其海洋霸權正面臨解放軍的“威脅”和“挑戰”,想要加以遏制;第三,未來解決臺灣問題等,必然面臨爭奪制海權的問題,海軍當是主角。在印太戰區,無論從人事布局還是經費分配看,與其他軍種相比海軍都分到了最大的一塊蛋糕。
近年來,美海軍為應對印太戰區的所謂“威脅”,在兵力方面向印太方向傾斜。按照印太司戰區司令帕帕羅的說法,該戰區太平洋艦隊的規模已經達到整個美國海軍的60%,對解放軍可謂“相當重視”。美國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下轄兩支艦隊,其中第7艦隊沖在前面,十分“活躍”;第3艦隊作為二線的“后備部隊”也不甘寂寞,搞起了“前沿部署”,其所屬軍艦頻繁出現在中國東南方向的海域,其目的有三:一是“秀肌肉”,威懾中國;二是熟悉環境,為可能發生的中美軍事沖突做準備;三是或利用國際法的漏洞,在未來解放軍海軍可能經過的海域悄悄布雷,平時靜默潛伏、戰時大規模啟用。比如,美海軍開發的“錘頭鯊”就是一款控制水雷,可以通過聲學通信裝置激活或者休眠。這就讓美海軍有了平時在國際水域布雷、戰時再啟用的借口。此外,美軍還搞拉幫結伙,拉攏印太地區國家共同圍堵中國,企圖在實力和聲勢上壓倒中國。
2022年3月,時任印太戰區司令阿奎利諾坐偵察機親赴南海上空,結果遭到驅離警告。他心里估計很不爽,隨后公開對媒體表達了兩點:第一,繼續使用武力威懾中國;第二,如果威懾失敗就“做好戰斗準備”。兩年后的2024年6月,印太戰區新任司令帕帕羅更是露骨地宣稱,要把臺海變成“地獄景象”。對付解放軍,已經不只是印太戰區海軍的事,而是整個美國海軍的要務。2024年9月,美海軍作戰部長麗莎·弗蘭凱蒂發布了本軍種新版《導航計劃》(全稱《2024美國作戰海軍導航計劃》),包括7大措施,其中一條就是恢復用于維持和投射作戰力量的關鍵基礎設施,并優先考慮太平洋戰區。
話說,美國印太戰區司令帕帕羅手里到底有哪些牌?或者換個說法,美國印太戰區海軍實力究竟如何?
2020年開始,“述策”團隊啟動了“美國印太戰區軍力評估報告”系列課題,具體包括該戰區海軍、空軍、陸軍、海軍陸戰隊四個軍種的軍力評估報告。鑒于美軍的兵力和部署在不斷調整,重要崗位的指揮官在輪換,戰術戰法也在發展,本團隊根據新的情況,每年10-11月都對上述軍力報告系列進行更新和完善。
2024年版《美國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軍力評估報告》更新和完善的重點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2024年美國印太戰區海軍的實力與2023年相比,有哪些調整和變化(包括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
2.根據2024年美國印太戰區海軍實力的調整,對其強項和弱點進行了新的評估和更深入的解讀,尤其是無人作戰(包括水面和水下)、美海軍與臺灣的勾連等方面;
3.對美國印太戰區海軍的動向和趨勢進行了新的分析和研判;
4.更新了2024年美軍艦船過航臺灣海峽和沖闖我南海島礁的情況(以表格形式呈現);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無人機在俄烏戰爭和巴哈沖突中大放異彩,各國都在抓緊發展包括無人機在內的無人武器裝備系統,而這很對美國的“胃口”。在美國,武器裝備的成本很高,但人是更寶貴的“資產”;損失昂貴的武器裝備會挨罵,但死人面臨的壓力更大。尤其是大國之間如果發生直接的武裝沖突,往往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會持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這是美國難以承受的代價。鑒于以上兩個方面的考慮,早在2023年8月,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就提出了“復仇者”計劃,旨在通過短期(18至24個月)內部署大量低成本、可消耗的無人裝備,促進低成本無人裝備規模化生產,以滿足美軍短期內的作戰需求,并在未來作戰中形成對抗優勢,以抵消中國軍隊在數量上的優勢。美國國防部已計劃在“復制者”計劃上投入10億美元。印太戰區司令帕帕羅提出的印太戰區“地獄景觀”概念,就打算大量利用無人武器裝備。
關于無人裝備和無人作戰,美國海軍行動積極。2024年5月,美海軍第3無人水面艦艇中隊成立。目前,該中隊規模還比較小,僅有4艘小型無人艦艇及約20名海軍官兵。同時,原第1水面發展中隊升級為第1水面發展大隊;第1無人水面艦艇分隊升級為第1無人水面艦艇中隊,該中隊規模較第3中隊更大,有6艘大型無人艦艇。這兩支無人水面艦艇中隊都隸屬于第1水面發展大隊。2024年6月,美海軍太平洋艦隊原第1無人潛航器中隊升級為大隊,其下轄的分隊也相應升級為第1無人潛航器中隊和第3無人潛航器中隊,基地分別位于華盛頓州基波特和加州文圖拉。美海軍于2016年提出“355艦”的造艦計劃,2023年根據形勢的變化又將這一數字修正為381艘艦,前后兩個計劃最大的差別是小型水面艦艇大幅增加以及大型無人艦艇的規劃從無到有。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是否會支持并推進美國海軍無人艦艇的發展,有待繼續觀察。
《美國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軍力評估報告》(2024年)有關數據如下:
字數:12萬多字(不含腳注6000多字),其中2024年更新部分約2.5萬字;
頁數:345頁(主要以小四號字號排版)
插圖:200多張
表格:5個
腳注共324個(主要標記重要的信息或數據的來源)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美國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艦艇眾多,艦長輪換也很快(一般1-2年),更新的成本太高。所以從2024年開始,“述策”團隊只對《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軍力評估報告》中太平洋艦隊司令進行了詳細的人物畫像,并對12種艦艇(航母、巡洋艦、兩棲指揮艦、導彈驅逐艦、兩棲攻擊艦、兩棲船塢運輸艦、兩棲船塢登陸艦、水雷對抗艦、潛艇補給艦、攻擊核潛艇、瀕海戰斗艦、遠征海上基地艦)在本報告中第一次出現時的現任艦長的履歷進行介紹,以資參考。
隨著本團隊對美國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情況了解越來越多,認識越來越清,研究越來越深,每年的更新版的水平也會不斷更上一層樓。以下是《美國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軍力評估報告》的目錄:
目錄1
目錄2
目錄3
目錄4
目錄5
目錄6
目錄7
目錄8
目錄9
目錄10
目錄11
目錄12
目錄13
目錄14
目錄15
目錄16
截至目前,本團隊已經《美國印太戰區海軍陸戰隊軍力評估報告》(2024年)和《美國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軍力評估報告》(2024年),后續還會推出《美國印太戰區空軍軍(太平洋空軍)軍力評估報告》(2024年)和《美國印太戰區陸軍(太平洋陸軍)軍力評估報告》(2024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