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財長稱中美第三輪磋商下周在瑞典舉行,外交部回應)
7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
彭博社記者提問,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中美經貿官員下周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第三輪貿易磋商,可能會涉及一系列更廣泛的話題,包括中國從俄羅斯和伊朗購買石油的問題。中方能否確認磋商的具體日期?是否愿意與美方討論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問題?
郭嘉昆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郭嘉昆表示,在經貿問題上,中方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的作用,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通過對話溝通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推動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具體問題請向中方主管部門詢問。”郭嘉昆說。
延伸閱讀
據路透社、美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二(22日)表示,他“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訪問中國。報道稱,他當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來訪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時作出相關表態。
當地時間7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與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會晤 圖源:美媒
被記者問及“計劃何時訪問中國”的相關問題時,特朗普回答稱,他“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訪華。“稍微有一點遠,但也不會太遠……我們會盡快做出決定。”特朗普稱。
現場視頻顯示,在特朗普身旁的馬科斯也就記者提出的關于菲律賓和中美兩國關系的問題表態,一邊聲稱菲律賓無需平衡對美中的關系,因為菲律賓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一邊又高調炫耀“菲律賓最強大的合作伙伴始終是美國”,暗炒菲方就所謂“任何單方面改變國際秩序的行為”表明態度。
特朗普接過馬科斯的話稱,不介意他與中國關系融洽相處,“因為我們與中國相處得很好”,美中“關系非常好”。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平臺上發文稱,他在白宮會見到訪的馬科斯,雙方達成了貿易協議,美方將對菲律賓征收19%的關稅。菲律賓將對美國開放市場,并實行零關稅。菲律賓方面目前對此暫無回應。
美聯社提到,特朗普上述言論是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緩和背景下作出的。據雅虎財經此前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當地時間22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宣布,第三輪中美貿易談判將于下周一、周二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此前雙方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了兩次會談。報道稱,8月12日是中美暫停加征關稅截止日,最新一輪談判旨在推遲這一最后期限。貝森特21日接受CNBC采訪時談到美中新一輪關稅談判,他表示,雙方可能討論中國購買俄羅斯、伊朗石油的議題。他宣稱:“我認為美中目前貿易狀況良好,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談論其他議題了。不幸的是,中國……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的大買家。”
對于貝森特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7月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在關稅問題上,中方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通過對話溝通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推動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日媒《日經亞洲》6月28日消息,美國官員正在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訪華行程制定計劃,今年晚些時候,特朗普或將率領由數十名首席執政官(CEO)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
報道稱,此次訪問預計將與特朗普5月份的中東之行類似。
當時,30多名美國商界領袖陪同特朗普訪問沙特,達成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交易。代表團中包括特斯拉CEO馬斯克、黑石CEO史蒂芬·施瓦茨曼、貝萊德CEO拉里·芬克、OpenAI公司CEO薩姆·奧特曼、英偉達CEO黃仁勛、Palantir公司CEO亞歷克斯·卡普,以及亞馬遜CEO安迪·賈西。
今年5月,馬斯克、黃仁勛等數十名高管陪同特朗普訪問沙特 美媒
當地時間26日,特朗普宣布已與中國進一步達成貿易共識,但未透露具體細節。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7日回應表示,在中美兩國元首共識指引下,雙方經貿團隊于6月9日至10日在倫敦舉行經貿會談,就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框架達成原則一致。倫敦會談后,中美雙方團隊保持著密切溝通。
發言人稱,近日,經批準,雙方進一步確認了框架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將相應取消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期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要求,進一步發揮好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日經亞洲》認為,近來,特朗普政府對華態度發生轉變:從試圖通過不斷升級的威脅以迫使中方讓步,轉向有管理的談判,以在更長的時間內實現風險降低。
報道援引消息稱,本月初,美國國務院開始聯系有在華工作經驗的企業高管,就特朗普可能的訪華行程及相關細節征求建議。
消息人士稱,這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國財長貝森特的對華觀點在特朗普政府中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貝森特主張對華接觸,與對華鷹派的國務卿魯比奧之間存在權力斗爭。據稱,貝森特與中方會談后不久,5月28日,魯比奧突然宣布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新規,導致兩人緊張關系加劇。
當地時間6月12日,貝森特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和中國的目標是互補的。他說:“只有真誠合作,中美兩國才能實現大而美的再平(a big, beautiful rebalancing),使全球貿易走上更可持續的道路。”
今年4月,特朗普、魯比奧和貝森特在白宮
6月5日晚,中美元首通話,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通話結束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通話持續了大約一個半小時,并為兩國帶來了非常積極的結果。他還特別提到,中方盛情邀請他和第一夫人訪問中國,“我亦發出回邀(reciprocated)”。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告訴觀察者網,這次通話是中美關系在“關鍵階段的一次戰略溝通”,總體而言“積極且具有建設性”,對接下來一段時間中美關系的發展起到了定方向、定目標的作用,“方向是雙方還要加強對話、溝通、協調、合作,目標就是中美元首的互訪。”
吳心伯表示:“特朗普今年年初(1月17日)就表示了訪華意愿。這次中方正式發出了邀請,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雙方要相向而行,為見面創造條件。”
今年1月,外交部發言人被問及中方是否邀請特朗普訪華時回應指出,中方愿同美國新政府一道,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保持溝通,加強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