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樓市氣象”
接天氣,接地氣,大家都愛看的地產自媒體!
鄭州專項規劃草案公示稿,涉及鄭州第二動物園和植物園......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及地區空間發展的指南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其核心是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林地與耕地保護、綜合交通、水資源、文化與生態旅游資源、社會事業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從而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
鄭州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示意圖 ?官網 僅供參考 ?
鄭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從啟動到批復歷經了“十四五”規劃期,如今即將獲國家層面的審批,根據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前公示來看,鄭州市行政新區總面積7567平方公里(如果加上尉氏劃入新鄭的兩個鄉鎮,總面積7751.9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航空港代管的尉氏兩個部分鄉鎮,面積則達到了765平方公里,如下圖所示);規劃公示主要涉及鄭州都市圈規劃藍圖及環鄭緊密協作區,農業、生態、城鎮三類空間規劃,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生態格局規劃,創新格局規劃,公園綠地規劃,交通體系規劃等。但可直觀的詳細規劃甚少,特別是主城區土地使用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公園綠地規劃大家最為關注。
鄭州市域農業、生態、城鎮空間布局 ?綜合官網整理 含代管區域
今天咱們來看看鄭州主城區公園綠地的專項規劃草案,以便大家對自家門口的公園綠地能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具體方案還需等鄭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才能落定。
根據官方公示的《鄭州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2021-2035年)》草案可知,《規劃》包含八大部分,核心內容如下:
一是規劃范圍與層次
市域層次為鄭州市行政轄區,面積為7567平方公里。主城區層次為鄭州市主城區范圍,面積為1755.6平方公里。主城區城鎮開發邊界層次為鄭州市主城區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范圍,面積為984.96平方公里。
二是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中期至2030年,遠期至2035年。
三是規劃愿景與目標
以“山河綠城,公園城市”為發展愿景,到2035年,城鄉綠地一體化格局基本實現,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持續提升,環境質量大幅改善,鄭州“公園城市”全面建成。主城區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1%,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6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6%以上。
四是市域綠地系統規劃,包括市域綠色空間結構、生態保育綠地規劃、風景游憩綠地規劃
1.市域綠色空間結構
構建“一心一帶、一軸一環、九廊十區”的市域綠色空間結構。
鄭州市域綠地結構規劃圖草案 ?網絡 僅供參考
一帶:為黃河生態文化保護帶,包括 黃河及沿岸500-5000米范圍內 的生態空間。
一心: 為嵩山文化生態保護區,是鄭州都市圈的生態綠心 ,也是鄭州生態保育與風景游憩的核心區 ,包括嵩山及箕山、具茨山等余脈山區。
一軸:為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生態綠軸,包括 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水源保護區及外圍100-500米范圍內 的生態空間。
一環:為 主城區外圍的環城郊野游憩環 。
九廊:為六條河流生態廊道和三條城市組團隔離廊道,包括賈魯河、索須河、伊洛河、雙洎河、潁河、汜水河六條河流生態廊道,主城區外環-港北、東站-古棗園、白沙-港東組團綠色隔離帶。
十區:為十處藍綠資源豐富、功能復合多元的生態片區,包括萬山-五云山片區、 河王水庫片區 、古滎片區、鞏義邙嶺片區、雁鳴湖-林場片區、中牟濕地片區、港東片區、古棗園片區、老觀寨水庫片區、雙洎河河谷片區。
2.生態保育綠地規劃
市域劃分八個生態保育功能區,包括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森林生態修復區、水土流失治理區、濕地生態修復區、礦山生態修復區、水環境水生態修復區。
3.風景游憩綠地規劃
規劃風景游憩綠地面積124處,包括風景名勝區5處,森林公園9處,濕地公園1處,地質公園2處,郊野公園86處,農業公園6處,生態遺址公園13處,野生動物園1處,植物園1處。
五是主城區綠地系統規劃,包括主城區綠地結構、主城區綠地分類規劃
1.主城區綠地結構
構建“兩帶三環,四楔五湖,千廊千園,綠道串聯”的主城區綠地結構。
兩帶:為黃河生態文化保護帶和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生態綠帶。
三環:為商城遺址公園環、環城濱水公園環、繞城郊野公園環。
商城遺址公園環 :依托商城遺址,整合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紫荊山公園等4處公園綠地,以及金水路、杜嶺街、城東路沿線綠化空間,打造寬度30-100米、周長約7公里的,集中傳揚中華文明、彰顯城市魅力、強化市民文化認同的綠色文化游憩環。
環城濱水公園環 :依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賈魯河、潮河兩側綠地,整合沿線南水北調文化公園、西流湖公園、賈魯河濱河公園等18處公園綠地,打造寬度300-1000米、周長約75公里的,以藍綠交織為主要特色的公園環。
繞城郊野公園環 :依托繞城高速、沿黃快速路、107國道、鄭民高速兩側大尺度綠色空間,整合沿線鄭州樹木園、索河郊野公園、黃河灘公園等35處大尺度郊野公園,打造寬度1000-5000米、周長約140公里的,以森林郊野景觀為主、林水田村融合的綠色生態游憩環。
四楔:為鄭州主城區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角楔形綠地結構。建設由外部自然生態區滲入城市內部的楔形綠地,發揮城市通風廊道、生態隔離的功能作用。
五湖:為耦合城市發展中心、結合湖泊水面構建的五個藍綠交織、城園共生的公園群, 包括西流湖-常西湖公園群、龍湖中央公園群、象湖公園群、蝶湖公園群、天健湖-須水河公園群 。
千廊:由具備一定寬度的河流綠廊、道路綠廊、鐵路綠廊以及體現鄭州大樹濃蔭特色的千余條林蔭路共同組成。
千園:為遍布在主城區之中的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及專類公園,形成貼近居民生活的千余個城市綠色游憩空間。
綠道串聯:通過“千廊”及主城區綠道網絡串聯大小不一的各類公園綠地,形成鄭州系統聯通、便捷可達的綠色空間網絡。
2.主城區綠地分類規劃
主城區規劃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用地、附屬綠地及區域綠地。主城區構建規模足量、布局均衡、分級配套、特色鮮明的公園綠地體系,分為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及游園。規劃至2035年形成公園綠地共計3100余處,其中綜合公園140處,專類公園66處,社區公園約800處,游園約2100處。主城區防護綠地主要分布在京廣鐵路、隴海鐵路、市政廊道周邊,滿足主城區對衛生、隔離、安全防護的要求。
六是樹種規劃
基調樹種包括雪松、法桐、國槐、欒樹。
骨干樹種包括龍柏、蜀檜、油松、大葉女貞、枇杷、石楠、國槐、水杉、饅頭柳、苦楝、楸樹、三角楓、臭椿、千頭椿。
七是綠地應急避難功能規劃
依據安全適宜、平災結合、統籌銜接、功能適用的原則,規劃承擔短期避難功能的公園綠地11處,承擔緊急避難功能的公園綠地58處。
八是近、中期建設規劃
到2030年,綠色空間格局基本形成,生態保育功能基本完備,綠色防護體系健全,品效兼優的公園體系基本形成。重點圍繞“五綠融城”示范工程、公園體系建設工程、公園提質賦能工程開展近、中期綠化建設。
結語
鄭州野生動物園暨鄭州第二動物園自提出到如今已有數年,選址遲遲不定,或許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綠地系統專項規劃有直接的關系。
如今隨著鄭州國土空總體規劃批復的臨近,隨著《鄭州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2021-2035年)》推進,備受關注的鄭州第二動物園、植物園也基本落定。
最終會花落哪里呢?作為綠地生態建設項目,第二動、植物園落地中心城區可能性不大,由于園區面積占比大,近郊將是最好的方向。小編初步分析,野生動物園對生態要求極高,應該會在鄭州都市圈的生態綠心——生態保育與風景游憩的核心區里面。
大家認為會是登封嵩山文化生態保護區還是“北靜”區域生態文化保護帶、或者是交通便利的環城郊野休憩環呢?歡迎底部留言互動區暢聊!
- END -
掃碼回復“入群”加入群聊,了解更多資訊
未來立體生態建筑(國際)創新中心尋合作
創新中心隸屬于清華大學全資企業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是以城市森林花園建筑原創核心團隊為基礎,整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環境學院、土木水利學院、美術學院四大學院,及中國工程院、中國農科院、北京林業大學等高端資源共同打造,主要圍繞“立體生態”和“健康建筑”展開創新科研及建筑實踐成果的轉化,重建建筑“微循環”,引領未來人居升級、綠色生態建筑迭代發展。未來立體生態建筑(國際)創新中心中原大區能夠為行業提供未來立體生態創新建筑的全過程咨詢及示范項目代建服務。有合作需要可聯系15738873333、18939256218詳詢。
企業自主研發 AI建筑設計平臺TransBIM , 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針對施工圖專項,協同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五大專業,一鍵生成施工圖,實現建筑設計自動化、智能化、個性化。3天出圖,成果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無差錯、零強條、經濟合理,全面降低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資金成本。有合作需要可聯系15738873333、18537109698詳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