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的熱度
還在持續
遲到了四年的《紫氣東來》
用14分鐘的時間
展示了漆器之美
傳統大漆工藝
火了!
事實上
在武義大漆髹飾技藝
這一領域
咱們武義
也有自己的“李子柒”
2016年10月
武義大漆髹飾技藝成功入選
“浙江省第五批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名錄
鐘宏云 徐德藍
鐘奇君 朱瑯一家
正是這項省級非遺的傳承人
其中
朱瑯與李子柒年齡相仿
同為學習 鉆研
傳統大漆工藝的
年輕女性
我們今天著重寫
她與大漆的故事
朱瑯與丈夫鐘奇君因漆器結緣。因為對漆器的喜愛,朱瑯便開始學習漆器制作,丈夫鐘奇君就是她的老師。“一開始學的是最基礎的刷漆,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刷漆。鐘老師很嚴格,我經常被他批評。”面對丈夫的嚴厲,朱瑯欣然接受:“他是老師嘛,哈哈哈。”
完成一件漆器作品,快的需要半年,慢的則需要幾年。就連做一個看似簡單的果盤僅僅是刷漆都要幾十次,刷完后必須自然晾干才能進行下一次刷漆。
做漆器絕對是個復雜的事情!要掌握的工藝很多,要花費的時間精力更多。“刷漆、打磨、拋光這些是比較基礎的,后來慢慢地接觸到蛋殼鑲嵌、螺鈿鑲嵌、暈金彩繪、戧金等工藝,我覺得我越來越愛漆器了。”
有熱愛才有堅持,朱瑯理解李子柒的堅持。“割漆,刷漆這些步驟,還有大漆過敏,我都非常有共鳴,哈哈。”但是大漆就是有那樣的魅力,朱瑯忽略了大漆技藝的難,“大漆跟芒果一樣,都是屬于漆樹科,很多人不是吃芒果會過敏嘛,所以我們大漆也是會讓人過敏,是一樣的道理。其實它是純天然的,很安全。”
與大漆結緣10年。在武義大漆髹飾技藝的人才隊伍里,朱瑯或許就是武義版的“李子柒”。走進位于花田美地的大漆館,大漆古琴、暈金荷花首飾盒、螺鈿松鶴紋首飾盒、蛋殼鑲嵌首飾盒、大漆食碗、大漆菊瓣盤、大漆茶則、填漆香桶等眾多大漆工藝作品陳列有序,展示著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朱瑯整日與它們為伴,除了傳統大漆物件的創作,她還通過研學的方式教大家做一些基礎的大漆物件。
“會去創新,也會去搞研學;會有游客來觀賞漆器,也會有客戶來訂購漆器。這些都證明大家對我們傳統文化的認識越來越深。讓我覺得傳統文化它沒有被遺忘,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