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網友爆料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務人員,因職稱晉升問題引起大家的不滿,聚集在河南省衛健委門口集體抗議!
據悉,此次抗議事件的導火索是“抗疫晉升優待政策的執行問題”,原本一線抗疫人員晉升職稱可以走綠色通道,但今年卻是按差額比例分配名額,致使許多人都無法晉升。
抗疫時期,醫務人員的貢獻全民有目共睹,為了回饋他們的付出,許多地區本著“優先申報、優先評審、優先聘任”的原則,將一線醫護人員的抗疫表現列入職稱評定指標,與崗位晉升息息相關。
但在2024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的《關于2024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申報評審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對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職稱晉升傾斜政策是這樣寫的:
有兩個信息很重要——
1. 傾斜政策未規定截止期限,但只可享受一次。享受過職稱晉升傾斜政策但評審未通過的一線醫務人員,再次申報評審時,需按照正常程序進行。
2. 疫情防控一線在編人員應在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和相應空缺崗位內進行申報。
特別是2條,應該是此次集體抗議“按差額比例分配名額”的關鍵。
一線職稱晉升優待
為何今年難以實行?
我們可以從鄭大一附院醫院規模和人員數量上,梳理一下可能存在的客觀原因。
據該院官網介紹,目前醫院在職職工15087人,衛生技術人員13470人,正高級職稱871人,副高級職稱229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職工2388人,碩士3461人。
可想而知,1.5萬多名職工的晉升需求也是駭人的。然而,在醫院職稱限額,晉升需求卻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醫院也被逼無奈,不得不收緊口子。
對此,一位醫生分析道:“比如醫院有100個晉升名額,但是有500個人都屬于一線抗疫人員,都可以走綠色通道,而醫院又給不了那么多名額,這個時候,其實都去抗疫了,就等于沒有抗疫?!?/p>
總而言之,在這種超級大醫院,乃至是其它大三甲,晉升名額供不應求難以被忽視。
抗疫優待政策
憂慮與不滿由來已久
其實,關于“抗疫優待政策”而引發的不滿,在疫情時期,在該政策推行之時(2020年2月就有相應職稱評審傾斜政策發布),就有許多業內人士表示擔憂——憂慮其公平性、一致性。
關于“抗疫優待政策”所引發的爭議也不止這一個。
最集中的點莫過于“一線醫務人員”的定義上,這一點檢驗人可謂深有體會。
此外,2023年5月,有網友在“浙江省民呼我為統一平臺”留言稱,自己是2020年大年初一浙江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出征武漢,當年省委出臺關心關愛援鄂一線醫務人員政策,后續杭州市發布一線援鄂子女中考享受10分加分的政策,但是今年4月份發布的政策不再有此條內容,這是為何?
對此,杭州市教育局回復稱,所有滿足要求的援鄂醫療隊員子女會在對應學段享受到相應優待舉措,且均有時限要求等內容,按此要求2023年不再加分。
包括同一年的武漢,也因為時限要求取消了這一優待舉措。但是翻看當時發布的文件,確實沒有明確看到“三年”時限,因此許多醫護紛紛表示有時間限制為何我們不知情,難免質疑其公平性。
對此,醫改專家徐毓才在采訪時直言:“臨時性優待政策本身就弊病多。不管是在‘一線’界定上,還是有效期限上,難以保證公平性,也容易滋生‘腐敗’?!?/p>
因此,徐毓才建議,今后遇到“大事”,還是要謹慎出臺類似政策,盡可能改為一次性激勵的好。
事件后續與官方回應
鄭大一附院的醫護人員通過集體簽名和發表聲明的方式,公開表達了他們的訴求與關切。核心焦點在于,他們期望醫院能夠重新審視并改進職稱晉升制度,確保那些符合條件的醫生能夠獲得公正的評價與晉升機會。
面對來自醫護人員的強烈訴求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作出了積極回應。醫院表示,將認真聽取醫護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對現有的職稱晉升制度進行全面梳理和改革,力求建立一個更加公正、科學的評審機制,確保每一位醫護人員都能得到公平對待和應有的發展機會。
此外,醫院還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改革,能夠推動整個醫療行業職稱制度的完善,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來源:本文綜合整理自醫管視界、器械之家、醫脈通、醫脈圈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