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是推動個人追求目標、面對挑戰并取得成功的驅動力。
動機是一種多方面的、復雜的心理現象,它促使個人朝著自己的價值觀、目標和目的前進。理解動機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為什么人們會以特定的方式行事,以及增加或減少動機的因素。
保持積極性是很有挑戰性的。
心理、環境和社會障礙往往會抑制動機,使個人難以堅持挑戰和挫折。有一些常見的動機障礙。認識到這些障礙并實施以證據為基礎的戰略來克服這些障礙,有助于提高積極性、增強適應力和提高生產力。
激勵的常見障礙
疲勞和倦怠
身心疲憊會嚴重降低動力,從而影響保持專注和充分完成任務的能力。倦怠通常源于長期的壓力、高要求或缺乏足夠的休息,從而導致表現下降、精力不足,以及與目標脫節的整體感覺。
害怕失敗
對失敗的恐懼是最普遍的動力障礙之一。這種恐懼會導致逃避、拖延或缺乏自信,導致人們完全放棄或避免挑戰。對失敗的恐懼通常源于一種信念,即錯誤定義了一個人的能力,使個人在嘗試困難的任務或突破自己的極限時感到焦慮。
限制信仰
我們的信仰是由許多因素形成的,包括我們的成長方式、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和我們的經歷。限制性信念通常是不真實的,或者是由我們內化的外部刺激所產生的。這些會阻礙我們的動力。
這些內化大多發生在童年時期。隨著我們的成長,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是最重要的。來自同伴和家庭成員的負面反饋、批評或缺乏支持會導致自我懷疑、自尊心降低和動機降低。
依附于一個概念化的自我
概念化自我是接受與承諾療法(ACT)中描述的一種認知融合。一個人認同他們的思想,并把它們作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體現出來。對概念化自我的依戀發生在當一個人與諸如他們是一個沮喪的人、擔心的人、有重大挑戰的人或任何其他負面影響他們身份的想法融合在一起時。
自我概念化在建立更大的自信方面起著有益的作用。然而,消極的自言自語或屈服于消極或無益的想法會損害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從而阻礙他們的整體動機。
缺乏具體的價值
與動力作斗爭可能是由于無法定義自己的個人價值觀或行為遠離他們。卡爾·羅杰斯,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治療之父,是最早關注價值概念的心理學家之一。他指出,當一個人的設想價值(偏好的口頭表達)和操作價值(實際行為)不一致時,挑戰和不滿就會出現。
缺乏明確的目標
沒有具體的、可實現的目標,很容易感到迷失或不知所措,導致動力下降。模糊或未定義的目標缺乏結構,可能使跟蹤進展變得困難,導致缺乏方向。
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或對自己成功能力的信念,對激勵至關重要。低自我效能感會導致人們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的努力不會產生有意義的結果,這會降低動機和適應能力。
自我效能感是激勵的關鍵因素。擁有強烈自我效能感的人能夠意識到他們可以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挫折并不意味著失敗,而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缺乏自主權
當人們覺得自己無法控制任務或環境時,動力往往會受到影響。當個體被要求遵循嚴格的指令而沒有選擇或靈活性時,他們可能會缺乏內在動機,在他們的行為中發現很少的樂趣或個人相關性。
擁有固定的心態而不是成長的心態
Carol Dweck,以她對成就、成功和心態的研究而聞名,在她的書《心態》中創造了“成長心態”這個詞,并強調了個人認識到他們的技能可以通過奉獻和努力工作來發展的能力的重要性。
德韋克斷言,固定心態的反面是正確的,他認為一個人可能不是天生就有天賦或能力去實現某件事,他們的學習是有上限的。她提出,努力并不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唯一因素。個人還必須能夠認識到其他策略何時不起作用,并抓住機會擴大自己的技能。
心理上的不靈活性
心理靈活性,一個ACT術語,解釋了不顧動機和自我授權障礙而與當前時刻保持聯系的能力。因此,面對所有不愉快的想法、感覺和身體感覺,并根據情況和個人價值觀選擇自己的行為。然而,為了增加心理靈活性和我們的成長心態,我們必須意識到并能夠識別這些障礙,以便克服它們,完成我們想要的,并激勵自己。
參與補償策略
這些技術或對我們的行為或環境的修改被用來彌補特定領域或技能的缺陷、弱點、傷害或感知不足。它們幫助我們克服我們所認為的個人弱點。掩蓋我們的缺陷,我們就減少了與之相關的負面或不想要的感覺或后果。
這些策略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可能是需要的,而且效果很好,但在成年期可能適得其反或受到限制。一些補償策略包括過度工作,關閉或切斷身體或情感,拖延,放棄,分散注意力等等。
缺乏接納
當一個人無法接受自己目前的處境,并希望事情有所不同時,就會經歷痛苦。在這樣的空間里,你會后悔、羞愧,并為一些不現實或不可行的事情而競爭。這會阻礙轉變或改變的動力,阻礙任務的完成和生活的前進。
認識到動機的障礙有助于我們的自我意識和自省,這樣我們就能夠實施適當和有效的技能和策略來幫助提高它。通常邁出第一步是最具挑戰性的。一旦我們能夠看到并體驗到我們努力的回報,它就會迫使我們想要做更多的事情。
只有采取直接行動,我們才有動力。
通常情況下,我們并不是一開始就感到有動力。我們必須學會與我們的內在價值保持一致,無論我們的想法或感受如何,都要采取行動,因為我們不可否認地、毫不明確地總是值得我們付出時間和努力。
— the end —
作者 / Michelle P. Maidenberg
編輯 / gorjuss
原文: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being-your-best-self/202411/12-common-barriers-that-get-in-the-way-of-your-motivation
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獲取最新消息 微信:大俠心理,bilibili:王大俠心理,知乎:王大俠心理,小紅書:王大俠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