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提醒您沒戴安全帽,提醒您沒戴安全帽……”在福廈高鐵電力遷改工程的某一處施工現場,一個“小不點”沒完沒了地發出警報,與此同時,執規人員的手機上也收到提醒,直到現場施工人員戴好安全帽,工地立即安靜下來。
這個“小不點”——反違章智能機器人,由廈門利德集團許佳慶創新工作室研發投產,剛剛獲得國家電網公司2024年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三等獎,可以實時智能識別16種典型違章并現場語音告警,及時向相關人員發出告警信息以便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通過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反違章智能機器人有效輔助現場作業違章行為的糾正,提升作業現場智能化管理水平,以科技為安全生產賦能,護航安全管控更智慧、更高效。同時,基于反違章智能機器人廣闊的安全應用場景,利德集團率先在國網公司系統內提出基于LORA通訊技術的局域建設,讓電力施工作業現場智慧安全管控生態圈的構建,成為可能。
險灘擊水,立足一線挖掘創新內驅力
電力施工現場,任何一項不經意的違章疏忽都可能招致不可挽回的損失。過去,利德集團20多個執規人員,2人一組每周巡查400多個電力施工現場,即便執規人員長了千里眼、飛毛腿,也無法做到將每一個施工現場實時監管到位。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日益提升,電力工程作業面和風險點快速擴大,執規人員配置持續緊張,矛盾日益突出。
2019年6月,利德集團成立創新工作室,結合電網現場作業安全管控規范,開始針對基于邊緣計算智能終端設備-反違章智能機器人的自主研究和開發,力圖通過技術手段改進電力施工現場監管難題,拉開以科技創新引領電力產業安全生產的序幕。
2020年4月第一代反違章智能機器人投入使用,目前,已經更新迭代到第三代。通過在數據源附近進行數據處理和計算,實現前端預處理、識別、報警,將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階段;同時基于互聯網+構建的平臺,實現現場實時監測和遠程控制,提高電力智能化管理水平。隨著反違章機器人投入使用,各層級安全管控綜合成本顯著降低,通過實時查糾作業現場發生的違章行為,有效提升作業人員的安全自覺性和作業規范性,現場人身傷害事故發生概率顯著降低。
“一線職工常常面臨很具體的問題,有時候會激起更迫切需要解決問題痛點的動力。”許佳慶認為,正是國家電網公司鼓勵每一位職工立足崗位,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通過簡單而實用的創新,為生產運營中的各個環節帶來實際效益的舉措,為自己扎根一線創新創造構筑了肥沃的土壤。
海納百川,放眼大市場構建生態圈
隨著反違章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利德集團不斷強化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推出“近電報警智能手表”與“可移動有毒氣體智能報警裝置”兩種可穿戴安全智能產品,并接入智能接地線產品來豐富應用場景。
“近電報警智能手表”提醒佩戴者接近安規規定距離的帶電體,防止佩戴者誤入高風險帶電區域。同時,手環會觸發“反違章智能機器人”同步報警,并將報警信息傳輸至管理端,輔助后臺人員提高安全應急響應。
而“有毒氣體智能報警裝置”則采用催化燃燒式傳感器和電化學式傳感器,可以對硫化氫、一氧化碳、可燃氣體和氧氣等進行實時檢測和告警,不僅可以在電力施工有限空間應用,還能對其他行業的基坑、隧道、管道、井下等密閉空間的氣體進行精準檢測。
隨著2021年6月反違章智能機器人投入運營,截至2023年12月,反違章智能機器人已經在福建、青海、鄭州等省、市的電力施工現場推廣應用,有效提升作業安全風險防范科技化水平。
“反違章智能機器人還是一臺邊緣代理器,支持開放式協議。利德集團希望越來越多有志于解決電力施工現場安全隱患的企業加入進來,基于LORA技術的反違章智能機器人應用,共同研發和創新,為全面構建電力施工作業現場智慧安全管控生態圈打好牢固基礎。”許佳慶表示。(張瓊 張啟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