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票代、違規拼購問題屢現,同程旅行迷上“灰色生意”。
作者/劉嵐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隨著旅游業全面復蘇,各大OTA(在線旅游服務平臺)都一掃陰霾,拿出了亮眼的業績。然而在這之中,有一家平臺卻屢屢成為眾矢之的,那就是同程旅行。
圖源:飛行博主“這不過分啊”
2024年10月23日,博主“這不過分啊”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視頻稱,自己在同程旅行購買了一張可以累計航段積分的“現金票”,結果同程卻偷偷出了“里程票”,沒有任何航段和積分,并且退改簽規則也和“現金票”有很大區別,“屬于掛羊頭賣狗肉”。
10月26日,“這不過分啊”再次爆料稱,諸多網友發現,在同程旅行買票時,同程會偷偷以自己的身份,去南航官方注冊會員購買特價票,不光不能累計里程,并且公開信息還會被其他用戶看到。對此,南航發布官方聲明稱,經核查,有第三方在旅客不知情下注冊會員、購票賺差價,侵害旅客權益,之后將加強監管。也就是說,同程旅行很可能存在“黑票代”問題。
與此同時,有用戶發現,用同程旅行訂酒店時,有一項“訂后即焚”的功能選項,使用該功能“住后訂單自動刪除,保護隱私不被泄露”。部分網友對這項功能提出了質疑,表示該功能有“助紂為虐”,鼓勵出軌的嫌疑:“誰正常訂房間要焚啊?”
此前,由于疫情影響,旅游行業經歷了一輪洗牌,當時同程旅行憑借較大的體量成功通過難關。從博主的曝料來看,同程旅行正在面臨另一場危機的考驗,那便是用戶信任危機,如果他不能拿出讓用戶滿意的措施,或將難逃被用戶拋棄的命運。
一、屢屢套路用戶,同程旅行成眾矢之的
博主“這不過分啊”還表示同程旅行存在“黑票代”問題。所謂黑票代,指的是通過盜取他人里程、向第三方收購里程、后臺偷偷打包團購等方式購買特價機票,從而賺取差價。
圖源:“這不過分啊”
“這不過分啊”在視頻中顯示,有用戶于2024年9月24日,在同程旅行購買了一張由南方航空公司承運,鄭州至珠海的機票。隨后,該用戶去南航App中查看行程信息,發現自己在同程上花700元買的機票,在南航App 顯示的票價僅為460元,而且是沒有里程累計的R艙。
該用戶進一步檢查自己的南航賬戶發現,9月24日當天莫名其妙出現了一個名為“四季之旅·三人版”的活動訂單。該活動主要面向家庭用戶,需要三人團購,可兌換R艙或折上折優惠機票。隨后,該用戶發現,自己的機票訂單中,出現了另外兩個陌生人的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自己可以隨意下載這些陌生“團友”的保險信息和電子行程單。
簡言之,同程旅行偷偷為平臺內行程相同的三個人“團購”了南航的“四季之旅·三人版”活動,每張票僅需向航空公司支付460元,然后再向這三個人收取正常票價,即可套利數百元。在此過程中,用戶的里程權益不光受損,并且個人信息也被泄露。
無獨有偶,為了進一步拓寬交通票務服務業務的營收渠道,同程旅行還上線火車優惠次卡“套路用戶”。
圖源:央廣網
2024年10月22日,王女士向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投訴稱,9月24日在同程旅行App購買10月2日“新塘站-深圳站”高鐵票時,后者向其推送了115.2元三次的火車優惠次卡,折合38.4/次,比正常價低40%。本著省錢的目的,王女士購買了該次卡,并于首次購票時成功使用。
然而,當王女士在 10月6日想購買同線路的返程車票時,卻提示無法使用次卡。原來,該優惠次卡的有效期從火車優惠次卡購卡成功開始計算,截至10月1日過期。王女士認為,這個規則并不合理,“平臺在顯著位置放出的優惠亮點存在誤導性,而發現被誤導后,退卡也很不方便。”
圖源:黑貓投訴
事實上,上述消費者遇到的問題并非孤例,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以“同程”為關鍵詞檢索,可以發現12.6萬條投訴,大部分消費者均控訴同程旅行存在“黑票代”、隱私泄露、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同程旅行在金融業務上也存在套路用戶的行為,而且已經被央視315點名。在今年的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同程金融App禮品卡套路以及消費者投訴同程金融變相現金貸”問題。事件曝光后,同程金融立即采取行動,下架了對應禮品卡產品,隨后公司小程序、公眾號等渠道被禁用,同名App也被多個應用商城下架。
二、業績看天吃飯,同程旅行沒有新故事
2023年以來,旅游業全面復蘇,無論是人氣還是消費,都在增長,這為同程旅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生存空間。據文旅部測算的數據,2023年國內出游人次為48.91億,同比增長93.3%,恢復至2019年的81.38%;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為4.91萬億元,同比增長140.3%,恢復至2019年的85.69%。受此影響,同程旅行在2023年實現了扭虧為盈,而且年收入達到了118.9億,創下歷史新高。
在2024年,同程旅行的生存環境還在繼續改善。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出游人次42.37億,同比增長15.3%。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4.35萬億,同比增長17.9%。在今年上半年,同程旅行的營收為81.12億,同比增長48.8%,凈利潤12.15億,同比增長10.9%。三季度營收為49.9億,同比增長51.3%,凈利潤為8.03億,同比增長55.8%。
同程旅行的收入主要來自“住宿預訂服務”和“交通票務服務”兩大板塊,其中后者占比過半。以2023年為例,同程旅行實現收入118.9億,住宿預訂業務的收入為39億,交通票務業務的收入為60.3億。同程旅行在這方面的問題是,當年的年收入實現了80.7%的增長,而這兩個主要業務的增速都落后于整體,其中住宿預訂業務落后的幅度最大,有19.2個百分點,交通票務業務有2.2個百分點。
拆分下來,同程旅行能在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取得好成績,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行業的復蘇,其二是公司采取了資本擴張的策略。2023年,同程旅行收購了北京同程旅業和海南呀諾達圓融旅業,這兩家公司已于2023年12月起被并入財務報表,自此之后公司的業績明顯上了一個臺階。
圖源:同程旅行2024年上半年財報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行業復蘇和資本運作的加持,同程旅行恐怕沒法取得亮眼的業績。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盡管同程旅行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其利潤空間卻有所收窄。2024年上半年,同程旅行的毛利率為64.83%,同比下降10.44個百分點。這或許與居高不下的營銷開支有關。
OTA本質上是電商平臺,他們和淘寶、京東一樣,天生就對流量有極大的需求,不得不在這方面斥巨資。在二季度,同程旅行的銷售成本達到15.01億,同比激增113.51%。對比而言,同程旅行同期的營收同比增速僅為48.12%,遠低于銷售成本增速。
如果把同程旅行和同行對比一下,就能更明顯地看出他的營銷費用處于什么水平上。以行業龍頭攜程為例,今年二季度,其銷售及營銷費用為28億元,同比上升20%,這項費用在其營收中的占比為21.9%。同程旅行同期的營收為42.5億,銷售費用在營收中的占比為28.25%。可以看到,同程旅行對營銷的依賴比攜程大一些。這從側面說明,雖然旅游行業復蘇了,但同程旅行還是沒有擺脫對營銷的依賴。
眾所周知,騰訊此前奉行將“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的策略,同程旅行因此得到了騰訊的投資,以及微信九宮格、搜一搜的流量。得益于此,同程旅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流量焦慮,在2023年,同程旅行有約80%的平均月活躍用戶來自微信小程序。
圖源:同程旅行2024年上半年財報
同程旅行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給騰訊交稅。財報顯示,2021年-2023年,同程旅行向騰訊及其附屬公司的已付或應付傭金、訂單處理成本及其他服務費合計分別為10.4億元、14.84億元以及22.69億元,增長十分迅猛。
目前來看,同程旅行的亮眼業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行業復蘇的利好,以及微信的紅利,這兩方面的帶動作用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對同程旅行來說,還應該是少套路用戶,用口碑換用戶的長期支持,這樣才能在利好消失之后,繼續實現亮眼的業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