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下旬,紅軍戰將孫玉清在西寧被馬步芳殺死時,年僅28歲。
他在就義時,大義凜然,慷慨激昂地說:“紅軍是殺不完的,革命自有后來人。可惜的是我還沒有一個孩子……”
堪為遺憾的是在他死后不到一個月,馬家軍迫于國共合作的壓力,在蔣介石的授意下,開始分期分批釋放被俘的紅軍團以上干部,許多干部從西寧轉移到蘭州,最后回到延安,好些人都成了未來共和國的將軍。
假如,孫玉清再拖過一個月時間左右,估計會幸免遇難,共和國將軍行列里又將增添一名燦爛將星。
孫玉清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死時最為遺憾的是沒有后代,卻不知道在5月上旬,他唯一的兒子卻在西寧出生了,僅僅與他死時相隔十多天,可他永遠也不知道這個喜訊。
孫玉清(1909年3月-1937年5月),又名寶善,出生于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孫玉清的妻子岳蘭芳,被俘成馬公館的傭人。
孫玉清從18歲參加革命后,一直浴血奮戰,沖鋒陷陣在第一線,直到升到紅九軍軍長,才在第二次過草地時結婚。
岳蘭芳是四川南江縣人,1933年18歲參加了紅四方面軍,分在紅九軍劇團,長征后在紅九軍政治部工作,二次過草地時,在甘孜曲河與九軍軍長孫玉清結了婚。
岳蘭芳覺得孫軍長個子雖不高,不黑不胖,但精神抖擻,待她很好,結婚時給了她一套新軍服。
由于在長征途中,紅九軍一直處于戰斗前線,夫妻二人聚少離多,常常很長時間不碰面。
紅軍組建西路軍,岳蘭芳又下派到婦女團三連任排長,在整個河西戰役中,再未與丈夫見過面。
岳蘭芳與戰友在梨園口兵敗,彈盡糧絕被俘后,先在西寧羊毛工廠撕羊毛,后在西寧馬家陸軍醫院干洗衣雜工。
在這里兩次見到被馬家軍押送的丈夫來看她,由于有人看守,孫玉清只對她說:“你不要害怕,要想法活著出去……”
隔了幾天,知道丈夫被害了,岳蘭芳難過得淚流滿面,躺了二天不吃不喝……
不久她被送到馬步芳表兄,騎兵二旅旅長馬元海家當傭人,以后與馬家公館劈燒柴火的長工喇成德結了婚。
解放后在土改時曾任農協會副主任,此后一直務農,1983年去世。
她為了將軍遺腹子,忍辱負重,終使英雄兒子長大成警察。
陳淑娥是四川平昌人,在四川家鄉參加了紅四方面軍,由于能歌善舞,青春活潑,被分到總部前進劇團工作,成為劇團里的明星。
在長征的西康爐霍地區時,前進劇團經常為駐在此地的紅九軍演出,每次演出時,紅九軍軍長孫玉清總要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
19歲的她不可抑止的愛上了已經結婚的英雄戰將孫玉清,愛情的種子撒到她的心靈深處,終于發芽、開花、結果。
由于戰事緊張,已經結婚的孫玉清還沒有來得及向上級匯報個人生活情況,就率部西渡黃河,參加了一系列的殘酷戰斗。
紅九軍堅守古浪城,經歷了多日的殘酷血戰,最終古浪城破,被迫突圍。
此役紅九軍7000人隊伍傷亡超過三分之一,四方面軍主力二十五師基本打垮,紅九軍參謀長陳伯稚,二十五師師長王海清、二十七師政委易漢文壯烈犧牲。
軍長孫玉清負傷,率部突圍后,前進劇團奉命前往慰問演出,陳淑娥還滿懷喜悅地告訴戰友王定國:“這次見面,要把自己懷孕的消息告訴心愛的人。”
結果還未到九軍駐地,就被馬家軍騎兵包圍,陳淑娥帶著身孕被馬家軍俘虜,當天夜里就被馬步芳表兄、馬家軍前線總指揮馬元海霸占了。
后被送到西寧馬步芳的“新劇團”里,白天在劇團工作,夜晚就被馬元海欺凌。她心中凄慘,欲哭無淚,想到了死,但想到了腹中的孩子,只好忍氣吞聲,滿懷屈辱的活著。
在孫玉清被押到西寧這天,馬步芳讓其在高臺上公開示眾,以顯戰績。
陳淑娥就站在人群之中,看著心愛的人泰然處之,神情自若。這也是她最后一次見到孫軍長。
馬元海知道陳淑娥懷的是紅軍的孩子,但不知道是孫玉清的骨血,如知道了估計孩子也將性命不保。
陳淑娥在馬步芳的參謀牟文斌處順利生下一個男孩不久,就被馬元海強征為小老婆,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也被送到貴德縣的劉副官家中,被取名劉龍,自此母子分離,難得一見。
中途,陳淑娥為了看孩子,幾次逃跑都被抓回遭毒打,馬元海威脅說:“孩子不準留在身邊,也不準去過問。只要安心待在我這兒,孩子就安全,如要跑,孩子就危險。”
陳淑娥雖忍辱偷生,但也想盡一切辦法,曾多次幫助流落失散紅軍改變環境和生活,凄風苦雨的10年過去了,馬元海年事漸高,對陳淑娥也不感興趣了,將陳淑娥許配給下面的營長,1949年她才逃離營長家。一路流浪到蘭州,靠給別人當女傭、打零工謀生。
新中國成立后,經政府資助,她回到四川平昌老家,可父母早已經被地主迫害致死多年,只有她孤單一人,因思念孩子,又長途跋涉回到了蘭州。
在蘭州,她和一個失散流落老紅軍結為夫妻,在蘭州城內生活。
而多年不見的孩子劉龍,在1950年正月,不滿13歲就參軍了,第二年就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去了,還榮立三等功。后轉業到蘭州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1955 年,孩子回青海探望養父母,貴德的流落紅軍告訴他:“你的親媽在蘭州,快去找她呀!”
在劉龍幾歲懂事時,他知道親生父親孫玉清,但不知道母親是誰?她在哪里?
終于,經過多番周折,她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子,多少年的含辛茹苦,多少年的忍辱負重…,看到生龍活虎的兒子,陳淑娥放聲大哭,終于可以告慰革命英烈孫玉清了……
上世紀80年代,西寧籌建西路軍烈士紀念館,由于沒有孫玉清的生前照片,專門找到陳淑娥母子,照著劉龍的模樣做了雕塑。
1988年,青海省“西路軍紀念館落成”、孫玉清烈士雕像安放在孫玉清犧牲的地方,現西寧市新華布鞋廠內。陳淑娥和劉 龍以西路軍老戰士身份參加揭幕儀式。
后來,他們母子也經常去西寧、蘭州、古浪等地尋訪孫玉清戰斗、犧牲的地方,瞻仰烈士,緬懷先烈。
2005年,老紅軍陳淑娥去世,彌留之際,還戀戀不忘,沒有找到孫玉清的頭顱。
當年馬步芳把董振堂、楊克明、孫玉清等人頭顱用酒精泡著,送到各地展示,渲染自己的戰績,后頭顱不知下落,去向不明,這也是陳淑娥母子心中永遠的遺憾。
西路軍河西戰役的元兇,馬家軍前線步騎總指揮、馬步芳表兄馬元海,在蘭州戰役后率潰退的馬步芳殘部,企圖經柴達木到新疆逃往國外。10月25日經過共和縣人民政府勸降,在切吉草原率殘部投誠。1951年1月19日,馬元海病逝,終年6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