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上來跟你們聊幾個最近我認為比較大的變化。
還是先說下,明天周日我們舉辦唯一一場的線上產品訓練營,之前不方便參加線下的可以抓住這次機會。
一整天直播互動課,支持回放,學習一套體系化產品工作方法,我會提供一對一輔導、職業規劃、簡歷修改以及求職扶持。
只有這一場,要報名的抓住最后機會,聯系我加:tangren0517
最近有幾個新政策出臺,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我覺得對于互聯網公司
多少還是有些影響。
11 月 22 日,國務院開會研究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有關工作,平臺經濟重回「新質生產力」。
11 月 24 日,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監總局聯合發布「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
11 月 28 日,新華社授權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推動電信、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政策跟我們普通人有什么關系?
還別說,真有點關系。
先說平臺經濟重回「新質生產力」。
平臺型互聯網公司過去幾年都過得不太好,罰款的罰款,限制的限制,目的都是確保公平有序競爭。
治理之下,業務就會保守,投入就會減少,對應我們普通打工人的就是部門不需要那么多人,市場就業機會減少。
平臺型企業通常是一個產業鏈的驅動力,他們過得好,上下游企業才能過得好。
同樣,業務有增長,投入就會漲,人才需求才會多,大家找工作才不會像現在這么難。
平臺經濟重回新質生產力,對行業發展是一件好事。
再說發布「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
4 年前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引發了很多討論,其實更多是對系統算法的討伐。
算法是個機器,它的運行是機械的,沒有感情的,功利的。所以,很多人討厭算法。
不僅是外賣騎手被困在算法里,就連網購、娛樂、社交,這些產品都用算法把用戶困在系統里。
你在 A 產品里看了個東西,轉頭在 B 產品里就有商品鏈接出現。這種用戶體驗并不好,但是產品的商業回報率卻很高。
當然,物極必反,不被限制和治理的算法就會產生社會問題,這會倒逼產品做出改變。
如何在確保商業回報率的情況下符合規范,這是很多產品接下來要做的功課。
或許,這里面又會有創新空間出現,甚至是產品機會。
在沒有個性化推薦算法的年代,那時候的產品也在傳遞信息、完成交易、社交娛樂,但正因為效率和成本問題,才有了算法。
那算法之后呢?
有些創新并不是發明,而是為了應對新的要求和規范。
最后說下數字貿易有序擴大開放。
這件事,說白了就是鼓勵發展出海業務,對于從事跨境貿易和產品輸出的公司來說是利好。
我覺得,這幾個大調整背后都有一個共性邏輯,那就是「平穩求增長」。
只要有增長,就業、民生、老百姓的錢袋子才會變好。
我在產品訓練營里講過「產業鏈」的概念和例子,如果我們用產業視角去理解一款產品,就能看到業務、產品、商業之間的關系。
好了,今天就聊了這些吧,我得準確下明天的上課 PPT 了。
要參加唯一一場線上訓練營的,聯系我報名。
················· 唐韌出品 ·················
安可時刻
昨天在公園里坐了一天,寫了兩篇文章,跟合作伙伴開了場電話會,評審了一個產品方案。
雖然是個工作日,但公園里人不少,也有很多年輕人。
于是我在想,除了我之外,其他不上班的人到底是干啥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