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冕,是浙江一師發(fā)動驅(qū)齊運動的教師代表。他是1921年10月入黨的我黨黨員,當時全國黨員人數(shù)不足百人,他還是國民黨胡宗南的結義大哥和重要引路人,但卻沒能把胡宗南拉入到我黨的隊伍中。
一、胡公冕早期與蔣介石很有淵源
胡公冕(1888—1979),浙江永嘉人。早期共產(chǎn)黨人。1907年入杭州隨營學校;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曾在陳其美軍中,以教導團排長身份參戰(zhàn)上海光復之役(此處存疑,因蔣介石只參加了光復杭州之役,擔任敢死隊總隊長——筆者),為教導團團長蔣介石賞識,提為隊長(連級),且視為親信。駐軍上海后,蔣介石常讓胡公冕陪伴,出入各種場合,參加社交活動,胡公冕由此結識了黃郛、邵力子、戴季陶、陳果夫等浙江政要。
黃郛(左)和蔣介石
1912年,因南北議和教導團解散,胡公冕離開蔣介石回到杭州,任職杭州體育專門學校。1913年7月,由浙江名儒沈鈞儒介紹,到浙江省立第一師范任體育教師,開始了他近十年的教書生涯。
“浙一師”是當時浙江新文化思想的中心。校長經(jīng)亨頤(廖承志的老丈人)是老同盟會員,與廖仲愷、蔡元培等關系良好,辦學方針開明進步,因此聚集了一大批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也涌現(xiàn)了一大批早期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如:陳望道、沈定一、俞秀松、施存統(tǒng)、汪壽華、宣中華、馮雪峰、梁柏臺、柔石、楊賢江、華林、謝文錦、葉天底、唐公憲、莊文恭、蔣友亮、瞿景白(瞿秋白之弟)等。
胡公冕正是在這里接受了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熏陶,1921年10月,他由陳望道(原一師國文教員)、沈定一介紹入黨,成為當時全黨不到100名黨員之一。
1922年,由我黨選送莫斯科東方大學,同行的還有浙一師學生汪壽華(上海第三次工人起義領袖,1927年4月12日被杜月笙誘殺)、梁柏臺等。1922年,三人作為中國成員,在莫斯科出席共產(chǎn)國際遠東各國共產(chǎn)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見到了列寧。
1923年9月,胡公冕經(jīng)浙江大佬邵力子、戴季陶介紹,拜見了孫中山,后經(jīng)邵、陶介紹加入國民黨,成為跨黨黨員。之后,被國民黨派去改造福州許崇智的部隊,在工作中胡公冕再一次遇到了老相識蔣介石,蔣當時擔任許崇智部的參謀長。
因為是浙江老鄉(xiāng),又曾一起在陳其美軍中任職,蔣介石對他仍很信任。后來,蔣介石受孫中山指派,組織“孫逸仙博士考察團”去蘇聯(lián)考察蘇聯(lián)黨務和軍事前,曾詢問過考察團中張?zhí)椎那闆r,胡公冕極力推薦,蔣才放心讓張?zhí)兹ヌK聯(lián)訪問。但是,蔣介石的蘇聯(lián)之行非常不順利,在路上更是和兩個政見差異很大的共產(chǎn)黨員沈定一、張?zhí)壮车貌灰鄻泛酢?/strong>后來,蔣介石因此事遷怒到胡公冕身上,加上訪蘇不順利,對蘇聯(lián)的看法發(fā)生了很大改變,開始反對孫中山先生的聯(lián)俄政策。
此后,蔣介石對胡公冕有了戒心,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他了。
二、招生黃埔一期,對胡宗南有引路之恩
1924年1月,胡公冕作為浙江六名代表之一出席了廣州國民黨一大。后應廖仲愷之邀,參與黃埔軍校籌建。受命到浙江、上海秘密招錄一期學員和教導團學兵。上海招兵江、浙、滬由陳果夫總負責,胡公冕協(xié)助,共招4000名新兵。南下廣東后,組成黃埔軍校教導一團和二團。僅胡公冕從浙江就招收1000多名。在浙江招錄并考入黃埔一期的有:胡宗南、宣俠父、石祖德、許永相、樊崧華、宣鐵吾、俞士康等七人。這些人大部成為黃埔系中堅。
宣鐵吾1923年曾加入我黨,大革命失敗后脫黨。當過復興社中央干事、委員長侍從室侍衛(wèi)長、上海市督察局長兼淞滬警備司令部中將司令。徐永相曾任國防部四廳少將副廳長。石祖德曾任總統(tǒng)府侍衛(wèi)室侍衛(wèi)長、國民黨總裁警衛(wèi)室主任、22兵團中將副司令。樊崧華,1924年3月經(jīng)宣俠父介紹入黨;1925年3月,在東征最激烈棉湖戰(zhàn)斗中,率全連作為先鋒,壯烈犧牲。
俞士康,因1930年參加鄧演達“黃埔革命同志會”任中央辦事處宣傳委員,進行過反蔣活動,后被赦免,但不重用。曾任浙南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天水行營少將參議。1946年退役。
宣俠父是黃埔一期我黨著名黨員。因在軍校與蔣介石公開沖突,拒不認錯,成為黃埔一期唯一被開除的學生。后長期在西北軍馮玉祥部從事兵運,介紹吉鴻昌加入共產(chǎn)黨??箲?zhàn)爆發(fā)后,任八路軍高級參議(少將銜),1938年在西安被蔣介石特務暗殺。
從上面幾人的發(fā)展可以看出,黃埔一期浙江籍學員的分化很厲害,要么成蔣的嫡系(國防部、侍從室一類職務),要么與蔣決裂的厲害(蔣對宣、宣對蔣都可以用恨之入骨形容)。七人中,胡公冕與胡宗南的關系,最為親密,可以稱之為“兄弟情深”。
早在1910年青少年時期,在浙江孝豐縣兵營當教練的胡公冕,就與少年胡宗南、章旭初結為金蘭。胡宗南本來是寧波鎮(zhèn)海人,三歲隨父遷居到浙西孝豐縣。1924年黃埔一期招生,胡公冕負責浙江招考,是胡宗南的推薦人;胡宗南開始錄取的是一期備選生(成績不夠),經(jīng)胡公冕(時任黃埔軍校管理部衛(wèi)隊長)幫助,得以正式入學。
1925年2月,東征時,胡公冕先后任教導二團一營黨代表、二營營長。胡公冕極為關注在教導團任見習排長的胡宗南,一步步提升其為連長、二營營副。當然,這種晉升與胡宗南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在東征中的錦湖戰(zhàn)役中(此役被何應欽稱為最能體現(xiàn)黃埔精神的一役),東征軍教導團與陳炯明的王牌軍林虎部正在血戰(zhàn),一股敵人的小分隊突然突入了東征軍的陣地,眼看著靠近了指揮所,指揮部中的蔣介石以及蘇聯(lián)顧問加侖都做好了戰(zhàn)斗準備。就在這緊急關頭,一個矮小身材的人手端機槍,瘋狂的向敵人掃射,拼命的架勢加上機槍的強大威力,瞬間把敵人給逼了回去,這個人就是胡宗南。
客觀來說,早期的胡宗南有胡公冕引路,獲益匪淺,胡宗南后來也算知恩圖報,在胡公冕出獄后護佑其很長時間。只是這里有一個歷史謎團,既然兄弟情深、為何胡公冕沒能將胡宗南發(fā)展為我黨黨員?要知道胡宗南進黃埔至少有多個共產(chǎn)黨員的淵源,推薦人胡公冕、上海的面試官是陳果夫的秘書毛教員,連與胡私交甚好的宣鐵吾都加入過我黨,而且黃埔還有對胡的性格非常了解的周公,這么多關系居然都沒起生化反應,太奇怪了。
胡宗南的家境很一般,父親只是一個從事藥材買賣的小商販,按說胡是具備成為共產(chǎn)黨員的一切條件的。后來有好事者稱“胡宗南是終生沒有暴露的地下黨”,我感覺也不太可能。仔細閱讀這段歷史,只能有以下兩個可能:
第一,胡宗南進黃埔時已經(jīng)28歲,這時候人生觀、價值觀已經(jīng)成型,沒有那么容易受外界思想的影響,他在軍校素以“沉穩(wěn)厚重”著稱,這種穩(wěn)重也是他從一期眾校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第二,蔣介石的拉攏。因胡公冕與蔣的關系,胡宗南肯定很早就能見到蔣,胡宗南和蔣介石都是寧波人,這種鄉(xiāng)誼比溫州人胡公冕更近。蔣介石拉攏人是相當有手段的,惲代英回憶過其曾每天早上給惲送家鄉(xiāng)的小菜吃食作為籠絡。對于封建思想濃厚的胡宗南來說,蔣的正統(tǒng)地位和禮賢下士是致命的誘惑。結局就是胡公冕沒能把胡宗南拉進團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