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報》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主辦。1985年4月11日在濟南創刊,4開4版。1990年起改為周刊。1990年1月7日,《作家報》經過第二次改版,革新了版面,新增了《海外望》、《港臺及海外華文文學》、《報刊文摘》、《擷英》(作品)、《齊魯新秀》等專版和專欄。
作品原文:
【一只喊春的鳥】
鄒 武(貴州)
我用參禪的方式領悟春光
風兒又藏在草叢里翻我的思想
我不過是路過人海的一尊泥像
一只喊春的鳥,叫醒我
也不要多想
主編點評《一只喊春的鳥》——禪意與春思的幽微交織
在當代作家鄒武的作品《一只喊春的鳥》中,詩人以獨特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飽含禪意與春之萌動的深邃畫卷。
- 開篇“我用參禪的方式領悟春光”,便將讀者引入一種靜謐、內省的情境,“參禪”與“春光”的并置,暗示著對自然與生命真諦的探尋。
- 這種探尋是內斂而深邃的,需要以禪意的平和與專注去感知。
- “風兒又藏在草叢里翻我的思想”,風的靈動與“我”思想的深邃形成鮮明對比。
- 風如好奇的探尋者,在草叢這一自然的隱匿之處翻動“我”的思緒,暗示著外界自然與內心世界的微妙互動。
- 詩人將自己喻為“路過人海的一尊泥像”,則傳達出一種對自身在塵世中存在的審視與疏離感。
- 泥像,雖有固態的形體,卻缺乏生命的溫熱與靈動,象征著在喧囂人海中,詩人內心的沉靜與超脫。
- 而“一只喊春的鳥,叫醒我,也不要多想”,喊春之鳥成為打破這種沉靜與超脫的關鍵意象。
- 它象征著春的生機與活力,以清脆的啼鳴穿透詩人內心的寧靜,將其從深邃的禪思與塵世的疏離中喚醒。
- “也不要多想”,似是一種自我告誡,又似是對這瞬間被喚醒的微妙狀態的珍視。
- 這只鳥帶來的不僅僅是春的訊息,更是一種對生命當下性的提醒,讓詩人在參禪的內省與塵世的感知中找到一種微妙的平衡。
《一只喊春的鳥》此詩在簡短的篇幅中,通過禪意、自然意象與自我審視的交融,展現出詩人對生命、自然與內心世界關系的深刻思考,言簡意賅卻意蘊悠長,值得讀者反復品味。
主編簡介:酒鬼,凡人一枚,心有風月。
主編個性:睜眼賺錢,閉目觀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