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身份暴露,羅廣斌究竟是何人?
“羅中將!大事不好了!你弟弟羅廣斌被咱們底下的人查到身份了,這些人手里的證據都在指明您的弟弟是共產黨!這該怎么辦啊!羅中將!”羅中將聽到這樣話立馬站了起來說了兩個字,這讓一邊的人嚇壞了。
羅中將究竟說了什么?他的弟弟又是發生了什么事情被人查到共產黨的身份?最后的結局又是如何?那么大家就跟著筆者再重新看看這名虔誠的共產黨——羅廣斌!
作為我國早期的黨員之一,羅廣斌就一直活躍在文學的前線,并且對于羅廣斌來說共產黨的理念十分契合他的觀點,于是在1945年的7月時,由馬識途的推薦和幫助下,羅廣斌也就成為了共產黨的一員。
然而當時的黨內人不知道的是,羅廣斌的背后有著一個巨大的家族,在成為共產黨期間,羅廣斌經常與馬識途一起行動,在1946年時,二人就一同到達成都并且在當地教書,為的就是培養新一代的革命思想。
并在重慶的“反內戰”的學潮中,二人靠著自身的身份經常讓自己的學生意識到當前的政治狀況,隨著羅廣斌的名聲越來越響亮,于是其也漸漸的成為了當地國民黨標記為重點觀察對象。
當然了組織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讓羅廣斌前往川東秀山中學任教,一方面是避避風頭,另一方面就是組織對羅廣斌的考驗。
原來在羅廣斌加入共產黨之后,組織就開始調查其身份,這不查不知道,這一查竟然發現,這羅廣斌竟然有一個國民黨的哥哥!
立場反轉,哥哥是個國民黨?!
羅廣斌的哥哥羅廣文是一名國民黨中身居高位戰功赫赫的中將,羅廣文從小就接受的是軍事教育,這也就讓羅廣文長期在國民黨內部摸爬滾打,于是終于穩坐當時國民黨中將的一個位子。
這就出現了一個十分耐人尋味的一件事,1948年時,羅廣斌因為在當地,自己是共產黨的身份暴露,但是在暴露的第一時間,國民黨都不敢對羅廣斌動手,因為大家都知道,他頭上有個國民黨中將的哥哥。
不僅是當地的國民黨,就連那些特務又都犯了難,特務們相互推搡抓羅廣斌的命令,于是在一天,這個命令到了當時特務頭子徐遠舉手里,看著自己手下的小弟不敢“施展拳腳”,徐遠舉直接來到羅廣文的面前,當面詢問能不能抓這個共產黨弟弟。
二人一見面,徐遠舉就將一大堆資料擺在羅廣文的面前說到:“羅中將,經過我們的調查,我們有十分充足的證據來證明你的弟弟是共產黨,你說你這個羅廣斌弟弟,是該抓?還是不該抓啊?”
看著眼前的各種資料和相關證明,羅廣文也十分冷靜的回到:“這些‘證據’真的能確定我弟弟的身份?”“若是不信,羅中將可以看看。”徐遠舉自信的說道。
正如徐遠舉所說的,這些資料里面全是羅廣斌作為共產黨的相關活動,無論是時間地點都能對得上,更別提當中還有共產黨叛徒的證詞,這下羅廣斌的身份可算是坐實了。
“抓吧!”事已至此羅廣文也沒有什么好反駁的,畢竟自己的弟弟什么樣子也不用外人說的多清楚,經歷過這樣的事件之后,羅廣文也希望自己的弟弟能收斂一些,避免闖出什么大禍。
“得嘞!”徐遠舉答應過后就帶著資料準備離去,但沒想到羅廣文又補充到:“我這個弟弟生性就是這樣,家里人過于溺愛,你們要抓就抓,但一定不要傷及他的性命!”
即使慘遭逮捕,依然沒有向其屈服
有了羅廣文的肯定,國民黨特務迅速的將羅廣斌抓捕,但是被逮捕的羅廣斌并沒有害怕,因為他知道,哪怕是這些特務將自己逮捕,估計也不敢對自己做出什么手腳反倒是這些特務抓是抓住了,但是一個個的對羅廣文束手無策。
身份的特殊性讓羅廣斌根本就沒有受到特務們的逼供,無論是特務們怎么好言相勸,羅廣斌在關押的十天里面也是只字不提,特務們實在是想不到辦法了,于是千里迢迢的將羅父請來,希望借此能將其勸說。
“斌兒!共產黨是沒有出路的,回來安分守己的繼承家業不好嗎?這樣在今后也能有個出路啊!”面對自己老爹的到訪,羅廣斌也是罕見的開口說到:“爹,現在咱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共產黨!”
看著羅廣斌依然堅決態度,國民黨的特務也有一些不耐煩的插話說到:“只要你答應今后不再參加共產黨相關的行動,我們就能輕松的放你走,你也想跟你的家人團聚吧!”
羅廣斌看著愚昧的國民黨特務冷眼一笑,仍舊是一句話也沒有答復,國民黨拿羅廣斌一點辦法都沒有,于是在一次的轉移中,連帶著羅廣斌一同送進了渣滓洞監獄。
在那暗無天日的監獄歲月中,羅廣斌以不屈的脊梁挺立于壓迫之下,國民黨特務的多次審訊未能撼動他堅定的信念。
外界誤以為他因家族背景而享特殊待遇,實則是他對信仰的堅守,讓敵人無可奈何。誤解如利刃般割裂了他與獄友間的信任,但他選擇用行動證明清白,拒絕安逸,毅然重返囚籠,向世人宣告:“忠誠無價,信仰不滅!”
在逆境中,羅廣斌不僅展現了個人英雄主義,更激發了集體的力量,他領導獄中同志,秘密組建臨時黨組織,以智慧和勇氣與敵人周旋,成功策反部分國民黨看守,為黑暗中的同志點亮了希望之光。這段經歷,不僅是對個人意志的磨礪,更是對團隊協作與智慧斗爭的頌歌。
隨著解放的曙光初現,渣滓洞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在羅廣斌等人的影響下,看守楊欽典選擇了正義之路,釋放了剩余的共產黨人,其中包括羅廣斌自己,然而,勝利的喜悅并未完全沖淡他心中的悲痛——無數戰友的犧牲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
最后為了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羅廣斌拿起了筆,傾注心血創作了《紅巖》。這部作品不僅是對那段艱難歲月的真實再現,更是對革命先烈無畏犧牲、堅定信仰的深情頌揚。
它讓后人得以窺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感受那份超越生死的忠誠與勇氣,激勵著每一代人繼續前行,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光發熱。
總結
羅廣斌的一生,是信仰與忠誠的贊歌,是勇氣與智慧的交響。他以筆為劍,不僅書寫了個人的不屈與抗爭,更鐫刻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讓《紅巖》成為激勵后人的永恒豐碑。
羅廣斌的故事,是千萬革命先烈的縮影,他們用生命和熱血鑄就了新中國的基石,讓后人銘記:在信仰的光芒照耀下,任何黑暗都無法吞噬光明,任何壓迫都無法摧毀希望。
羅廣斌雖已遠去,但他的精神永存,激勵著每一代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