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黃埔一期將領,這三人最早擔任集團軍總司令,他們都是誰?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國難當頭,抗戰的硝煙已經籠罩了整個中華大地。隨著戰火越燒越旺,南京國民政府不得不進行軍事改革,重新編組集團軍來適應形勢。而在這些集團軍的總司令中,有三位來自黃埔軍校一期的校友,他們是當時最年輕、最有干勁的一批人,蔣介石對他們也是極為器重??旄乙黄饋砜纯窗?
1937年的那個八月,日軍在瀆職已久后終于徹底解除了偽裝,全面發動了侵華戰爭。面對著來勢洶洶的敵人,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必須加強軍事力量的集中,于是決定成立集團軍這一新的軍事體制。
集團軍的編組工作分多個階段進行。最先成立的是以宋哲元的二十九軍為基干的第一集團軍,緊接著是以龍云的滇軍為主體的第三十三集團軍。而在隨后的若干批次中,就出現了三位都曾就讀于黃埔軍校一期的將領,他們是胡宗南、關麟征和宋希濂。
胡宗南算得上是蔣介石最為看重的"門生"了。他不但是黃埔一期中第一個擔任軍長、軍團長和集團軍總司令的,還是第一個當上戰區司令官、第一個掛上三顆星銜的。在抗戰爆發之初,他就率領第一軍前往上海參戰,隨后又憑借這支部隊擴編成為第三十四集團軍的總司令。
憑借著出身和蔣介石的重視,胡宗南在陜北地區瘋狂擴充實力,到抗戰結束時,他手下的兵力竟然高達40萬人之眾,集團軍編號也多達四個,被人譽為"西北王"??删褪沁@個蔣介石最寵愛的"天子第一門生",在逃臺之后卻迅速失寵,至死也未獲"一級上將"銓銜。
比胡宗南小九歲的關麟征,同樣是蔣介石倚重的黃埔一期將領。1933年長城抗戰時他就已身受重傷,而在八年抗戰中更是屢立戰功。關麟征曾與湯恩伯同率部反擊臺兒莊會戰,后因表現搶眼而被稱為"關鐵拳"。
但關麟征因與蔣系將領陳誠不和,加之性格暴烈,最高職位只是一個集團軍總司令。有意思的是,他曾一度被李宗仁擬命為參謀總長,但因遭到蔣介石否決才作罷。抗戰勝利后關麟征就未再任高位,晚年時更是飽受挫折和孤獨,最終在香港過著隱居的生活。
相比之下,宋希濂的命運則更加坎坷多舛。他是黃埔一期中最年輕的學生之一,早在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就曾帶兵強烈要求出戰。全面抗戰爆發后,他多次參加了著名的會戰,每每表現卓絕。38年他奉命前往滇緬作戰,在龍陵會戰中因向重慶報捷報獲罪,被蔣介石懲辦撤職。國民黨敗退臺灣后,他竟然被解放軍生擒,長達9年之久。獲釋后他毅然加入了祖國統一的事業,得到了"鷹犬將軍"的美譽。
三個人的際遇如此迥異,可見命運確實是捉摸不定的。不過他們都是那個動蕩年代里最年輕最有活力的一代將領,即便最終命運有別,當年為國效力時的那股拼勁和熱血,也同樣值得我們贊賞。
胡宗南、關麟征、宋希濂,這三個人無疑都是蔣介石倚重的黃埔將領。但他們的命運卻有著天壤之別的結局。胡宗南曾是蔣的掌上明珠,地位超然,但最終也難逃失寵的命運;關麟征即使是蔣的心腹,終究還是被邊緣化了;至于宋希濂,則是坎坷艱辛,最終歸順了祖國?;蛟S正如他們所處的那個年代一樣,動蕩不安、狂風驟雨,才造就了他們如此大起大落的際遇。不過不管最后如何,他們當年為國效力時的熱血形象,依然值得被銘記。正所謂"不怕華夷誤解,但求沙場立業",他們雖然人生路有著不同的結局,卻同樣用自己的方式書寫了屬于那個年代的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