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藝術的融合:首屆京津冀文化遺產影像展舉辦,并召開數字影像庫專家座談會
9月26日,記者從北京國際攝影周獲悉,202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十周年之際,以“大好河山”為主題的“京津冀文化遺產影像展”將于10月中旬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辦,旨在全方位展示京津冀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和新時代京津冀文化遺產保護的代表性成果,以文化遺產影像詮釋文化自信,助推京津冀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協同發展。
項目共征集到超過5000張投稿作品,經過篩選,最終選定400余張入選作品進行展示,這些作品會在現場的觸摸互動查詢系統中全面展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70多幅作品還將以實物形式在現場進行展覽。
當天下午兩點,《遺產影像:融合中的科學與藝術》專家座談會如期而至。座談會涉及京津冀文化遺產影像大數據庫建設情況、京津冀文化遺產影像數據標準的建構以及如何動員全社會力量記錄和保護文化遺產等內容。
文化遺產影像數據庫,是指建立不可移動文物、博物館、可移動文物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內容在內的數字基因庫,包括文化遺產的歷史沿革、物理信息、非物質性信息,民間傳說、口頭傳說以及其他工藝材料等信息內容整理。北京國際攝影周京津冀文化遺產影像展總策劃,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昱東在主持座談會時表示,“文化遺產的保護至關重要,而影像記錄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環。盡管我們竭力保護,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仍面臨逐漸消逝的風險,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然而,若我們能留存影像資料,它們便能在數字世界中永恒流傳。”
此外,在文化遺產的修復過程中,數字化的資料同樣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國家博物館當前正舉辦的“浴火重生”展覽為例,展覽生動展現了巴黎圣母院的修復歷程。巴黎圣母院自12世紀建立以來,歷經多次修復,其中19世紀的修復工作留下了大量寶貴資料。值得一提的是,游戲《刺客信條》的設計師對圣母院閣樓進行了精細的數字化記錄,使得游戲中的環境高度真實,這一行為在修復過程中竟也發揮了其史料價值。“因此,我們深信,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記錄,都將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產生積極作用。”王昱東說道。
文化遺產影像數據庫的建立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意義重大。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國際會員、北大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未名文博研究中心主任劉保山指出:“我們之所以致力于推動遺產的信息技術系統建設,是因為我們深知信息技術在遺產保護中的重要性。”他進一步介紹,當前國際社會對遺產保護的理念視角是綜合性的,它融合了專業理念與專業方法,被稱之為“culture mapping”,收集遺產過去的歷史沿革、實體信息、非物質性信息,包括民間傳說、口頭傳說以及其他工藝材料等背景信息都被視為遺產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京津冀文化遺產影像數據庫正處于初步構建的關鍵時期,得益于河出圖智慧文博提供的引擎支支持,影像庫建設的成本低、效率高,且可以與國土空間資源和文化遺產的背景信息進行關聯,當前其核心任務在于明確每份影像數據的時空坐標,即確保每份資料均附帶精確的時間標記與地理位置信息。據劉保山透露,“在此堅實基礎上,我們正著手系統性地梳理并優化數據基準點,以此為標尺,旨在長遠規劃中繪制出一幅遍及全中國的文化遺產影像分布圖譜。”
展望未來,劉保山強調,“首要策略是利用現有數據技術,精心策劃一系列凸顯地區文化底蘊的特色專題展覽,旨在凸顯京津冀各地獨特的文化風貌。其次,希望充分利用數據庫中已積累的VR資源,包括中軸線、大運河、長城等重要文化遺產,通過將攝影藝術與VR、三維建模等虛擬展覽技術巧妙融合,為觀眾打造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觀賞盛宴。此外,這一融合結合數據分析手段,有助于輔助鑒別圖像的真實性,打擊圖片造假行為。
在場的專家們對文化遺產影像數據庫的建立一致表示認可,并對建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為遺產影像的科學與藝術融合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北京大學校友攝影俱樂部會長劉學紅分享了“公眾參與的攝影實踐:西山地區遺產記錄的啟示和影像拍攝情況”;北京文物保護基金會秘書長,原首都博物館館長韓永探討了京津冀文化遺產影像數據標準的建構,博物館文物信息數字化錄入存在的問題,包括其準確性、完整性等,以及對文化遺產的利用和宣傳工作,并強調了相關人員的專業性和標準規范的重要性,還進一步提出了博物館工作在文物及文化遺產數字化的功能與責任。
與會專家對文化遺產影像數據庫的創建表達了高度贊譽,并在隨后的發言環節中,展開了多角度、深層次的討論。他們圍繞博物館藏品的數字化管理策略、文化遺產影像資源在設計創新領域的融合應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記錄方法、數據庫建設對文物普查工作的促進作用、如何在確保數據庫內容專業性與準確性的同時保持平衡、以及數據庫存儲與維護成本的控制與可持續活化利用等關鍵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分享,為文化遺產影像數據庫的持續優化與升級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思路。專家們還就文化遺產影像元數據標準文本的具體修改建議給出了詳實的反饋。
本次座談會由北京國際攝影周組委會、中國藝術攝影協會攜手舉辦,邀請了中國博物館學會、故宮博物院、人民數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保護基金會、天津市博物館學會、北京建筑大學、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首都博物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校友攝影俱樂部、北大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保護中心、北京歌華公益聯盟、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北京未名文博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眾多專業機構的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參會討論。
(文章根據中國工業報記者文章整理,原文標題《科學與藝術的融合:首屆京津冀文化遺產影像展將辦》,作者:張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