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嘗試加入更多維度數據來補充觀察視角,下個月會發力完善 App 榜單。
白鯨出海聯合非凡產研發布第 4 期全球 AI 圖片 web 榜單,并逐步添加圖片 App 數據。本篇發布的榜單為第 4 期 2024 年 10 月 AI 圖片 web & App榜。
(注:自 8 月起白鯨出海聯合非凡產研,同時綜合公開數據與多方信源,對全球 AI 圖片、AI視頻 兩個賽道進行系統性梳理與觀察,按月發布 AI 應用榜(AI 圖片 web 和 APP,AI 視頻 web 和 APP,一共 4 個垂直榜單)并做榜單深度解讀和產品洞察,來長期追蹤全球 AIGC 應用的迭代方向,以及在 AI 浪潮下,中國廠商/華人團隊在圖片與視頻 2 個視覺相關垂直賽道的探索和創新應用。)
看榜 tips(無變化,已了解可略過):
關于圖片 web 的分類,基于網站所提供的功能,我們將目前觀察到的 AI 圖片 web 分為生成、編輯、與平面設計 3 大類,并剔除了某些在我們看來不應被歸入圖片分類的產品,具體如下:
1、收錄標準:收錄各類別下,全球月訪問量超過 200w 的網站;
2、分類標準:基本上圖片類網站都有圖片編輯與圖片生成 2 個功能,我們的劃分標準是,以基于大模型生成圖片+生成結果展示(圖片信息流)為主的網站,劃入圖片生成類;但生圖功能作為各類功能之一、與圖片編輯一同,主要為最后圖片達到可應用目的的網站,劃入圖片編輯類(圖片增強是一個剛需,但后續拓展業務的很多,有些榜單會單獨列出一個圖片增強,我們歸入圖片編輯類)。而對于功能繁雜、且明確指向設計應用場景的,歸入平面設計類。
3、剔除標準:有多個產品擁有 AI 角色聊天和 AI 生圖 2 個功能,AI 圖片生成的定位,更多是將自己喜歡的角色生成圖片,有更具象化的體現,故不列入圖片分類,未來將歸入 AI 角色聊天分類。因為這種情況并沒有列入統計范圍的產品,典型如 Yodayo 等等。
因為榜單已經出到第 3 期,對于 AI 圖片 web 出海的觀察已經漸成體系,因而,我們從這期開始會縮減篇幅,重點關注行業變化。
Key Insights:
I、大盤分化趨勢越發明顯,但出海產品逆勢增長
45 個進入 web 類榜單的產品,17 個訪問量在環比下滑(上個月 22 個),集中在中尾部,Top10 全部上漲。但增速 Top5,4 個產品來自華人團隊,頗有點“妙手回春”,具體可參閱細分榜單_圖片編輯部分。
II、換臉作為一個關鍵詞,在驅動多款產品增長
換臉,是一個伴隨爭議的詞匯,主要體現在倫理道德和商業化 2 個層面,容易被用來做擦邊內容,toC 有流量但不賺錢。但這種情況隨著技術的進步在發生變化,toC,依然有流量且可能開始有人付費;toB,換臉已經開始產生實際的落地價值,推動某些產品實現千萬美金 ARR。而本期在快速增長的幾款產品,都與換臉或多或少有點關系。
III、AI 電商 web 又漲起來了,美圖調整產品線、合二為一
10 月份,AI 電商產品雙端數據都在增長,Pixelcut 在 web 端已經快追上 Photoroom 了,美圖則選擇將旗下的 2 個方向的產品合二為一,集中火力。
IV、AI 生圖賽道,Midjourney “穩穩”站住 Top3
前幾個月 SeaArt 高速增長,沖進了 AI 生圖 web Top5,站在了第 4 的位置, 距離 Midjourney 的數據已經很接近,本月 2 個產品增速均在 4% 左右。為進一步了解產品情況,加入對生圖產品相對重要的累計使用時長數據(4個月變化曲線),加入更多數據維度后看,Midjourney 還是很穩的。
V、添加同時進入 web 與 App 榜的產品榜,參閱最后部分
先放下 10 月份 AI 圖片完整榜單(web&App)
一、web總榜:分化趨勢繼續,但華人產品逆勢增長
9 月份,我們觀察到很多 AI 圖片 web 都漲不動了,入榜(200w 月訪問量門檻)產品總數跌回 44 個,一半訪問量環比下滑。
到了 10 月份,入榜產品增加 1 個,但屬于之前漏掉、本期新增入榜單的產品 Remaker,這個新進產品依然來自于國內廠商。
訪問量環比變化方面,下滑的產品個數從 22 個降到 17 個,形勢好了一些、但又沒好太多,下滑產品個數雖然低于 9 月,但依然遠高于 8 月。
1、分化趨勢繼續
頭部吃流量,Canva 占掉 3 個細分品類 No.1,都在 Top10 里。此外,Top10 訪問量全部環比上漲。
2、分化趨勢下,華人團隊產品逆勢增長
從流量變化角度來看,訪問量環比增速 Top5,4 個來自華人團隊。
增速 Top5 里,只有 Shedevrum 不是來自華人團隊的產品。上一期榜單解讀,我們的主題是誰在逆勢增長,這期我們會延續觀察,因為 4 個產品都屬于圖片編輯細分,我們會放在細分榜單部分做分析。
3、榜單進出
(1)、本月新進榜單產品有 2 款,Remaker,定位 all-in-one 圖片編輯工具箱,該產品背后團隊注冊地址為中國香港,但團隊應該分布在北京和中國香港兩地,出自某服務商之手。Remaker 是之前未被錄入的產品,但本月訪問量環比增長也很高,62.94%,是 10 月份增速 Top1。Magic Studio 之前跌落榜單,這次掙扎著又回來了,在 200w 門檻線反復跳躍,而且還挺難得的,我們之前觀察到的多款跌出榜單的 web,幾乎沒有再重回榜單的。
(2)跌出榜單的是墨刀 AI。墨刀 AI 在平面設計類里,人均訪問時長和訪問次數都屬于 Top3 水平,但訪問量一直上不去,受眾規模有限,這個月跌出了 200w 門檻。
4、華人力量——一出一進
本期榜單來自華人團隊的產品為 15 家,與上期持平,Remaker 被收錄進入榜單,但墨刀 AI 流量下滑跌出榜單。其中,1 家平面設計(僅面向國內)、4 家圖片生成、剩余 10 家都做圖片編輯,這與各個賽道的進入門檻有關。
如上所述,這 2 個月新收錄的華人團隊編輯類產品的增速很高,多個產品在雙位數增長,最高 60%+,20%+ 的也有 2 個。
生圖類產品經過前幾個月的雙位數高速增長,10 月份冷靜了下來,回落到個位數,但整體依然呈上漲趨勢。
二、web細分榜單
1、圖片編輯
1.1、圖片編輯榜 Top3——無變化
圖片編輯類 web_10月份全球訪問量 Top3
1.2 增速 Top3——華人團隊包攬
10 月訪問量環比增速 Top3_圖片編輯 web
45 款入榜產品中,22 個為圖片編輯類產品,是最大的類別,其中,華人團隊占到了 10 個,在該細分賽道內占比為 45%。剔除 remove.bg 這個顯著的偏差值之后,中位數=598w,平均值=711w。
而本期增速 Top3 更是全部被華人團隊的產品包攬,分別是 Remaker、Pica AI 以及 HitPaw Photo AI,之前說有點看不太懂的 Pica AI 本月訪問量環比增速 23.88%,連續 2 個月進入增速 Top3。
1.2.1、增速 Top3,換臉成關鍵詞
Pica AI 是我們上個月我們沒太看懂的一家公司,其產品要提供 3 個功能,職業頭像生成、娛樂方向的換臉(梗圖之類)、以及圖片增強。可以理解為主要圍繞臉部做文章。
沒什么新鮮的功能,但 Pica AI 在 9 月份的訪問量環比增長了 71.63% 至 234w,10 月份訪問量環比再增長 23.88% 至 289w。上月分析,增長主要來自付費搜索(流量占比 29.39%)的 70w,本月付費搜索占比依然有 28.24%,達到了 81w,投流的力度更大了。
剩余的2個主要流量來源,自然搜索占比 40.27%(9 月份 41.49%)、以及直接訪問占比 27.79%(9 月份 25.55%),直接訪問占比上升、自然搜索占比下降,說明其又積累了一些粘性用戶,同時用“提升圖片質量”獲取西語和俄語用戶(近 2 個月的 Top5 自然搜索關鍵詞)的難度在變大。
從整體流量變化的角度來看,進一步增大了投流力度,說明上個月大力投流的 ROI 得到了“認可”,這一點從付費流量(跳轉到 Stripe checkout 頁面的流量)上也能看出一些跡象,9 月份付費流量上升了 227.8%,10 月份再次上升 196.3%,達到了 1.5w(付費流量不等于付費成功)。而訪問量整體上去之后,直接訪問占比也上去了,說明部分用戶形成一定粘性。也就是說,有用戶認可品牌、且付費意愿增加。
Pica AI的付費流量數據 | 圖片來源:Who is Making Money
回到 Pica AI 的 3 個功能,換臉、職業頭像生成、圖片增強,從刻板印象來看,三者之中,圖片增強/老照片修復是最剛需、其次職業頭像生成、一直被認為是流量利器但沒什么實際應用場景的換臉最次。但從用戶反饋的情況來看,在 Pica AI 移動端評論區,換臉才是高頻詞,而職業頭像生成(技術路徑和換臉有很大重合)和圖片增強則很少被提及。
這背后有個大前提,face swap 其實正在經歷 20 年來的第二次熱潮,雖然已經有點走下坡路,但和第一次的趨勢變化來看,熱度消退得慢很多。
2004年至今,face swap的搜索熱度 | 圖片來源:Google Trends
在過去 20 年里,face swap 經歷過 2 次熱潮,一次是 2016 年 2-3 月份,Snapchat 推出了換臉濾鏡,Facebook 很快也收購了當時一個熱門換臉產品 Masquerade,但那個時候與其說是換臉、用濾鏡形容更貼切一些。
第二次就是“行走的印鈔機”遭遇的換臉風波,但和上一次相比,這一波熱潮消退得慢很多。背后的原因有 2 個,一是隨著這兩年 AI 技術的進步,換臉技術已經相較于 2016 年的換臉濾鏡、2018 年的“僵硬換臉”(Reface 火了一波)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夠在保留源臉(Source Face)特征的同時,和目標臉(Targe Face)進行更為自然的的融合,甚至一些 Lip Syync 等技術,讓換臉從圖片延伸到視頻領域,大大增強了娛樂性、提高了 C 端用戶的嘗試意愿。但從用戶評價來看,在 C 端用戶那里,換臉依然是一個娛樂向需求。二、但對于一些專業的個人用戶和企業,換臉因為效果的提升,變成了一個“剛需”。
這期的增長 Top1 Remaker 則是妥妥吃到了 face swap 這一波流量。上圖為 face swap Google Trends 下方的相關主題和相關查詢排名。
Remaker 的 Top5 自然搜索關鍵詞
增速第一的 Remaker,本月訪問量環比上漲 62.94% 至 738w,本月才被收錄到。該產品定位 all-in-one 工具箱,而且功能清單非常偏場景,和很多編輯類工具以基礎功能來呈現清單有很大不同。換臉則是他們做 SEO 的關鍵一環。
Remaker 功能清單
這樣的設計表明,(1)Remaker 的用戶更偏 C 端,和很多工具定位為生產力工具或者提效利器不同,Remaker 這樣的功能設計,目標用戶更偏向于 C 端人群,且很多偏向于娛樂需求。(2)方便做 SEO,容易覆蓋長尾關鍵詞、單獨做一個頁面提升頁面相關性(title、meta tag)、用戶行為優化(用戶從 Google Search 直接誒跳轉到換臉頁面,跳出率低、使用時間長,被 Google Search 判斷為優質內容、提升頁面權重)等等。
而這些慢慢做起來,才容易構成品牌,雖然產品平平無奇,產品力也屬于不出彩的那一種,但 Remaker 通過奉行這樣的策略,還是做了 38.41% 的直接訪問占比。但因為 SEO 的主要關鍵詞為換臉,而 Google Trends 數據顯示,對于換臉興趣度最大的用戶主要集中南亞和東南亞,Remaker 大約 65% 的流量也來自于印尼(51%)和印度(14%),導致雖然Remaker 的訪問量有 700w+,但付費流量不到 9k,遠低于訪問量不到 300w 的 Pica AI。
Remaker合伙人X賬號對于SEO的分享(侵刪)
其實,我們看到 Top3 增速的圖片編輯工具,其實都不是什么創新產品,只能說華人團隊,不論在什么時候,都很擅長增長。HitPaw 則是將一部分精力放在社媒(YouTube)上。
增速Top3產品與頭部編輯類產品的訪問來源對比 | 數據來源:SimilarWeb
1.3、人均訪問次數與人均訪問時長
人均訪問次數和人均訪問時長是衡量用戶行為的兩個重要指標,可以反映網站的用戶粘性和訪問深度。其中,人均訪問次數體現用戶對網站的依賴程度和回訪率;人均訪問時長體現用戶在網站上的參與度和興趣水平。
圖片編輯類 web 的人均訪問次數與時長| 注:紅色為華人團隊/中國企業產品
值得關注:
1.3.1、數據方面
Photoroom 10 月份的訪問時長進一步下跌,掉出了 Top3,微軟的 Microsoft Designer 進入榜單。
代表粘性的訪問次數,來自網旭科技的 PicWish 表現不錯,進入 Top3。同時 PicWish 本月訪問量也環比增長了 15%+,達到 841w。PicWish 定位在 AI 圖片編輯工具箱,但也加入不少類似于 Photoroom 產品圖的相關功能,占據了不少比重。因而,我們延續上個月對電商類 web 的觀察。
1.3.2、電商 web 又有變化,美圖再做調整,兩個產品合二為一
繼 9 月份的一個平臺期之后,三個電商類 web 產品的月訪問量和獨立訪客數均繼續上漲。
2024年7-10月,電商圖片類web的訪問量和獨立訪客變化
Top2 的 2 個產品,Photoroom 和 Pxielcut 還在快速擴張中,訪問量和獨立訪客也在增長中。觀察 Photoroom,10 月團隊主動去做的有,借 Canva Teams 漲價,拉踩 Canva,宣傳自己“專門為 e-commerce seller 而生的工具”定位,列述價格、當家本領去除背景、以及專注產品圖 3 大理由,同時付費投放去除背景(英文、葡萄牙語、西班牙語)關鍵詞。
10 月 web端&移動端訪問人數、9 月移動端月流水 | 數據來源:Similarweb & 點點數據(App 端月流水此處以點點數據為準)
從上圖能夠看到,Pixelcut 在 web 端已經快追上Photoroom,但 App 端還差很遠,而美圖的 Vmake AI 則距離 Top2 還有很遠的距離。我們之前說美圖在電商類圖片 web 出海這條賽道上,有 2 個產品,一個是 Vmake AI,當時希望以 AI 模特圖作為差異點切入市場,我們也分析了這塊業務的難點。9 月份時,我們發現團隊已經在做調整,放在網站的第一個功能已經從 AI Model 變成了 AI Ad Generator,用于生成適合不同社媒體平臺的圖片。另一個是更接近于 Photoroom 所在的 AI 商品圖賽道的 X-Design(美圖設計室的海外版本)。
Vmake AI 網站首頁宣布Vmake AI將遷移至 X-Design
10 月份,美圖直接將 Vmake AI 遷移到 X-Design 的域名。訪問量上來看,2 個網站的流量都在上漲,但美圖應該是想要集中在一個產品上發力,同時放棄了 250w 訪問量的 VmakeAI,而選擇只有不到 10w 訪問量的 X-Design,除非域名出現了一些問題,否則可能是在訪問量這個數據之外,X-Design 有更好的表現。
2、圖片生成
本期榜單依然是 13 款生圖產品入榜、產品也沒變。上個月,國內團隊做的產品 SeaArt 進入了 Top5,本月雖然沒有繼續保持前幾個月的兩位數高速增長,但是依然有 4.28% 的環比增速,而被擠出前五的 Ideogram 本月環比下跌了 6.5 個百分點,訪問量角度,兩者差距又拉開了一點。Ideogram 在 9 月進行的 Canvas 的重大更新,更多在于讓生成結果盡可能貼近可用狀態,對流量的作用,從現在結果來看并不明顯,后續我們會持續關注。
除此之外,4 款出海生圖產品,除了 PixAI.Art 之外,還是環比增長的狀態。
2.1 Top3 — 短時間內可能不會變
圖片生成類 web_訪問量Top3
上個月,SeaArt 增長勢頭很猛, Midjourney 則連續幾個月一副不溫不火樣子,所以當時也納悶這個月 Midjourney 到底能否保住 Top3 的位置,目前來看,還是比較穩的。鑒于這期榜單已經是我們做的第 4 期,前期積累了 4 個月的數據,我們也加入更多維度,來看一下全球生圖產品的變化。借助于這個數據,我們也能從另一個側面了解,為什么 Midjourney 的表現還比較穩定。
在過去 4 個月里,訪問量 200w+ 的生圖產品的整體訪問量數據是水漲船高的,除了 Adobe Firefly 之外,頭部產品都吃到了增量,4 個出海產品也都有不同幅度增長。(相比 7 月份,13 個產品里有 4 個產品訪問量下滑,分別是 Adobe Firefly、NIGHTCAFE、和最尾部的 2 個產品,總計 4 個)但如果我們加入累計使時長(用戶在入榜的所有生圖產品里總計投入的時間)這個維度,會發現 9 月份是一個階段性峰值。
之前說過,相較于其他品類,圖片生成類是用戶使用深度較大的,從邏輯來推斷、用戶愿意花在里面的時間、以及對生成圖片的導出數量/導出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鑒于后者為內部數據,我們綜合時長來看各產品的情況。
可以看到排在訪問量榜一的Leonardo AI,在累計使用時長上僅排在第 4,且增量不多。Midjourney 則剛好情況相反,其近 2 個月雖然訪問量增速不如其他產品驚艷,但其在 4 個月期間,累計使用時長增量排在第 1 且遠高于其他產品,說明存量用戶對其產品粘性很高,流失率低。這是 Midjourney 雖然增速不亮眼,但也能夠在前三位置的一個基礎。SeaArt 則是訪問量增長迅猛,但在使用時長上還是稍微落后一些。
Adobe 作為上一個時代的巨頭,則在訪問量、累計使用時長 2 個指標在過去 4 個月都是負增長,有點唏噓。出海產品整體來看,累計使用時長指標方面,也稍微弱一些。
2.2、中位數、平均值以及增速 Top3
10 月,訪問量下滑的產品為 6 款,比上月多了 1 款,連續 2 個月訪問量下滑的產品在變多,且集中在中尾部。這導致中位數增加 39w 至 566w,平均值也上漲 21w 至 813w。
10 月訪問量環比增速 Top3_圖片生成web
Shedevrum 已經連續高增長好幾個月了,關鍵詞是俄羅斯、Yandex 推薦流量;OpenArt 增長應該與付費搜索有關(本月來源占比 16.5%),與某生圖產品負責人交流后發現,他們的產品已經開始能有些許盈利,但不確認是否為普遍情況。
2.3、人均訪問次數與人均訪問時長
從產品橫向對比的角度來看,Civitai 各項數據都很好看,但這個月人均訪問時長和人均訪問次數 2 個數據與自身相比,較上個月下滑不少,但依然穩穩位列第 1。PixAI.Art 在出海產品里,訪問量增速是表現最差的,但因為其二次元屬性,粘性還是比較高,本月進入人均訪問次數 Top3。
3、平面設計
AI 平面設計類 web,總計 10 款產品入榜,萬興科技旗下墨刀 AI 跌出榜單。
3.1、中位數、平均值以及增速 Top3
在排除斷崖式領先的 Top2 之后,剩余的 8 款產品,9 月訪問量中位數上漲 5w 至 277w、平均值上漲 5w 至 288w。與頭部的億級訪問量相差巨大。
訪問量增速Top3_平面設計web
不僅如此,增量也是被頭部吃掉,連增速 Top3 也沒有變化,依然是 Top2+VENNGAGE,分化趨勢極為明顯。整個平面設計類別,處于一種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的狀況,我們會大幅縮減這部分的數據呈現。
比較有意思的是 Recraft.AI,在 10 月 31 日正式發布了專門為設計師打造的全球首個 GenAI 模型 Recraft V3,而在正式發布的前幾天還用 red panda 的名字參加了 Hugging Face 舉辦的 Text-to-Image Model Leaderboard,拿下了第一,ELO 評分 1172。這一戰績也被各種小紅書博主、公眾號作者吹爆了。App 端在 11 月有 15.7w 的下載量,主要來自中國市場...但目前評分僅 2.7 分。而 web 端,10 月份的訪問量環比增速 -10%,排在倒數第一(10 月末更新,我們關注 11 月數據)。而且,人均訪問次數和時長也都比 9 月份數據有大幅下滑。
三、同時進入web榜單與App榜單的 AI 圖片產品
本月,我們先繼續更新同時進入 web 榜單和 App 榜單的產品榜,嘗試以更全面的視角看待一個產品的情況,數據采用的是“人數”、以及 App 端月流水(web 端無公開數據),來展示一個產品更接近于真實情況的受眾規模和賺錢水平。
讀者可通過 Canva(平面設計 No.1)、PicsArt(大眾編輯類)、Photoroom(電商編輯類)了解各方向產品的 web 端、移動端比重。
web 榜單的門檻是月訪問量 200w+、App 榜單的標準是 MAU 200w+,很多 web 做得比較好的產品都開始發力 App 端,例如出海的 Fotor、SeaArt 等等,前者在移動端也已經做到了 百萬 左右的 MAU(點點數據),下個月我們會進一步完善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