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剛成立時,葉飛和他的閩東紅軍游擊隊隸屬張云逸任司令的第三支隊,被編為第6團,葉飛任團長。該團開赴蘇南敵后,統由一支隊司令員陳毅指揮。之后,葉飛率該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名義深入路東和上海一帶打日軍。再后來,與丹陽游擊縱隊合編為新四軍挺進縱隊,跨江北上,在揚州、泰州地區開展抗日斗爭。此時一度歸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指揮節制。
1940年,正是黨中央大力發展華中的關鍵時期。根據《陳毅傳》記載,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急切希望盡早打開華中局面,急切希望有精兵強將來助力,因此他“很想留葉飛部在淮南,受中原局節制”;新四軍政委項英也希望加強皖南軍部的力量,正式向中央提出調葉飛部回皖南;江南指揮部指揮陳毅則認為應先集中力量打開蘇南局面,猛烈擴大人槍,隨后向蘇北東部與浙西發展。因而他建議把葉飛部調回蘇南。
看來,劉少奇、項英、陳毅都想要葉飛部隊,并且為此“從4月初起一直到5月底,將近兩個月一直在電報上討論”。
為什么三人都這么想要葉飛部隊呢?帥克簡要分析,至少有三個原因:
一是葉飛的領導指揮能力很強。
盡管葉飛部隊原本屬于三支隊,不歸陳毅領導。但葉飛率部深入蘇南敵后后,主要受陳毅指揮。1939年初新四軍制定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大戰略后,其中,向東作戰主要的一個戰略舉措,就是陳毅派葉飛率部去實施的。原本上,對于這樣一支孤軍深入到路東和上海一帶抗戰,陳毅并不是很托底。結果葉飛率部東進后“不到3個月,人槍就翻了好幾倍,由東進時的不到500人發展到了5000人,槍支彈藥和經費還源源不斷地往茅山和軍部輸送”。這使得陳毅對葉飛的領導指揮能力大加贊賞。
同樣,劉少奇原本上并不了解葉飛。葉飛率部挺進蘇北后,一度受劉少奇的中原局節制。特別是通過半塔集戰斗,劉少奇發現葉飛部“裝備整齊、戰斗驍勇,葉飛智勇兼備”。
項英作為新四軍政委,整個新四軍的組建工作,主要就是由他和軍長葉挺組織領導的。對于麾下幾個主力團領導情況,他當然熟悉和了解。特別是葉飛率部開赴敵后,無論是作戰,還是開辟根據地,還是籌措武器裝備和經費,都給項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是葉飛部隊的戰斗力很強。
新四軍最初組建時共有4個支隊9個團,其中江南新四軍有6個團。葉飛的6團在裝備和人數上并不突出。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團,深入蘇南敵后后,仗打得非常出彩。特別是根據陳毅的指示東進路東和上海后,夜襲滸墅關車站,使寧滬鐵路線一度中斷;突襲上海虹橋日軍機場,燒毀敵機4架。這些仗不僅打得非常好,影響也非常大。
跨江北上蘇北后,葉飛的部隊表現依然很高光。特別是在增援半塔集的保衛戰中,葉飛親率挺進縱隊一、二團各兩個營和特務營,從蘇中吳橋出發,晝夜兼程馳援半塔集。他們西渡運河,穿越天(長)揚(州)公路,僅在增援半塔集途中,4天便打了3個勝仗。最后為打勝半塔集保衛戰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比較新四軍最初組建時的幾個主力團,葉飛部隊的戰斗力絕對名列前茅,打的仗也都是響當當的。
三是葉飛部隊獨當一面很強。
深入敵后進行抗日戰爭,需要有獨當一面的作戰和開創根據地的能力。而葉飛是閩東紅軍和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在這方面葉飛和他的部隊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事實表明,無論是派葉飛部隊以抗日義勇軍名義開赴上海一帶,還是以挺進縱隊名義北上蘇北,無論是打日軍還是反頑作戰,無論是創建根據地還是發展根據地方面,葉飛部隊都很有一套,表現了很強的獨當一面遂行戰略任務的能力。這種能力,在殘酷劇烈的抗日戰爭大環境下,在面對日偽頑及地方各種勢力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下,顯得尤為難得可貴。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葉飛部隊成了劉少奇、項英、陳毅誰都搶著要的“香餑餑”,這也便不難理解了。戰爭年代就是這樣,誰都希望自己麾下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誰都希望自己麾下有一個智勇雙全的戰將。特別是在打開新局面時,更需要這樣的優秀將領和過硬的部隊。
好在經最后綜合統籌和蘇北斗爭形勢需要,葉飛部隊最終留在了蘇北。而沒多久陳毅與粟裕也率蘇南主力部隊跨江北進,葉飛部隊自然就回歸給陳粟直接指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