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曾,世代三省。”
聞曾參后裔在湖南長沙望城區投資億元,建成了曾子文化園,喜從心來。因我母親姓曾,身上也算有曾家血脈,因而,對曾子文化園,頗有一睹為快之心。
曾子渡金銅雕像
2024年12月5日下午,我攜老伴來到湖南長沙望城區,終于實現了一睹曾子文化園芳容的愿望。
放眼望去,這是一片仿春秋戰國漢家皇室庭院的建筑,古樸端莊,形容典雅,院內,懷抱珍稀老樹,遍栽花草果木。
賢人圖
據介紹,曾子文化園占地35000平方米,以武城書院為歷史背景淵源,以曾子忠恕仁孝為核心,目前,已建成了曾子紀念館和道統傳承、曾子圣跡、淵源流衍、仁孝修身等分館,是一個集城市園林、建筑、繪畫、書法、雕塑、工藝、美術于一體,融典籍收藏、文化研究、論壇交流于一園的公益性風景區。
曾子文化園記碑刻
我與老伴在曾子文化園曾煥卿、文輝等人陪同下,逐一展館游覽觀瞻,滿眼都是精彩。
大廳正中,是湖南邵東新仁堂捐贈的曾子渡金人像銅雕塑,熠熠生輝;兩側立柱上“東魯溯淵源九域同歸尊始祖;長沙新圣殿千秋永續念南宗”的對聯,墨香四溢。
場外,有一小亭,內有一碑,刻有文言文《曾子文化園記》,作者:曾小山,書者:鄧娥英。
鄧娥英書
曾國藩書
原來,曾小山是曾參的77代后裔,為人至孝,寬仁厚德,做事低調,事業有成。
他致力曾子文化研究,主持編寫了數百萬字的《曾氏古今》,開發了網絡全球的曾氏大宗譜電子軟件,至此,曾氏源流,一目了然,結束了用筆記錄宗譜時代,實現了曾氏電子宗譜全球通。
湖南曾子文化園,正是曾小山致力傳承發揚宗圣曾子忠孝文化的一個縮影,是傳揚中國古賢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是一處看了漲知識多見識的風景區。
曾子文園局部圖
對聯
游覽畢曾園,我熱血沸騰,激情滿懷,特作《曾子文園賦》以記之:
湖南靈壤,長沙寶場,曾子文園,望城亮相。
青瓦粉墻,畫棟雕梁,形容端莊,古韻悠揚。
觀斯園也,門樓高聳,文畫斑斕,室盈墨香。
飛檐斗拱,鵬翼舒展,凌空欲翔,呈皇家大氣之象;
青石鋪地,異珍綠鑲,古樸厚重,有賢達豐偉之狀;
曲徑通幽,吉木列仗,金絲楠木有樣;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柚樹果木舒張。
曾子塑像,金身閃亮,親和賢穆,儀態大方。目若朗星,神似月光;心懷仁德,澤被八方。
憶昔春秋戰國,曾參師從孔子,勤奮好學,品德高尚。以孝為本,忠恕為綱。
著《大學》,寫《孝經》,倡忠恕,盡孝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開啟傳世智慧靈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修身自省之德,如大海之蕩漾。
曾子為人,孝道為綱。其母嚙指,觸痛心房,母子通靈,感動上蒼。
曾子烹彘,言而有信,不失信于子,倡誠信為本,為后世立榜樣。
文園之中,墨寶滿墻。詞藏珠玉,字顯琳瑯。或贊曾子之德,或頌儒家之章。筆走龍蛇,盡顯書家之風范;詞工句麗,皆成文化之畫廊。
王安石曰:“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
怪奇公贊:“曾子文園錦繡藏,忠恕仁孝新篇章”!
曾園一景
文物古跡,見證歷史之滄桑;典籍史料,訴說文化之輝煌。宗圣新館,彰孝道力量;三省吾身,展修身良方。
曾氏后裔,傳承孝道,祖德崇功,牢記心上,身修心養,家族興旺。建立曾園,布景流芳。
曾園入口
曾園廣場
有詩《贊曾園》云:
曾子高賢世所崇,
孝廉忠信立儒風。
嚙指痛心昭孝道,
烹彘示信育孩童。
不受魯君之邑祿,
全節守志意無窮。
三省吾身常律己,
內省自察心愈宏。
憶昔曾子言忠恕,
為人謀事盡誠忠。
與友相交守信譽,
傳學不輟德愈豐。
一日三省如明鏡,
照見自身過與功。
慎獨克己修身正,
大學孝經啟鴻蒙。
自古英賢多軼事,
流傳千古韻純濃。
曾氏后裔續圣德,
曾子文園冠華中。
(文中圖片,均為湖北宜昌怪奇公社劉洪進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