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孤勇者:韓愈傳》
作者:谷曙光
版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5年6月
說起韓愈,大家并不陌生。他的標簽,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這么說,還是距離普通老百姓太遙遠了。其實韓愈依然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什么這樣說?大家去翻一翻《漢語成語詞典》,就會發現里面有幾十頁的成語都是屬于韓愈的。
有人統計,韓愈一人就創造了三百多個成語,了不起啊!什么業精于勤、焚膏繼晷、力挽狂瀾、踔厲風發、地大物博、秀外慧中、渾然天成、軒然大波、痛定思痛、垂頭喪氣、形單影只、耳濡目染、坐井觀天、落井下石、冥頑不靈、面目可憎、飛黃騰達、蠅營狗茍、搖尾乞憐、蚍蜉撼樹……或激勵人心,或形容精妙,或描摹工巧,或諷刺辛辣,或譬喻機睿,韓愈可以說是最擅長創造成語的古代文學家。我本想說一個詞“含英咀華”,卻意外發現也是韓愈的創造!總之,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脫口而出的成語,很有可能就是出自韓愈的智慧,只不過大家不一定知道罷了。
韓愈畫像。
今人喜旅游。您如果去河南的孟州、沁陽,廣東的潮州、陽山,江西的宜春,河北的昌黎,陜西的華山,就會發現諸多跟韓愈有關的古跡、景點、公園。以潮州為例,甚至連山名、水名、路名、學校名,都有、昌黎路、昌黎路小學,可謂“一片江山盡姓韓”。潮州在餐飲上還開發了“韓公宴”,有些與韓愈相關的景點,更成為“網紅打卡地”。早在宋神宗元豐年間,就詔封韓愈為昌黎伯,從祀孔廟了。北京的孔廟和國子監里,都有韓文公的祠廟,這恐怕很多北京本地人都不知道。作為旅游資源的韓愈,在古代的大文豪中,也是名列前茅、佼佼不群的。
關于韓愈,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兒。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說:“自明以來,北京吏部、翰林院、禮部、國子監土地神俱祀韓愈。”沒想到吧,韓愈居然成了京城好幾家衙門的土地老爺。清代文人趙翼曾作長歌解嘲,中有句云:
況公日星河岳氣,立朝大節炳千古。 絕脈能開道學先,余事亦號文章祖。 抗疏幾碎佛氏骨,從祀不慚宣圣廡。 豈宜罰作土地神,坐使淮陰噲等伍!
韓吏部、韓文公,那么大的功績,讓他做土地爺,難道是懲罰他嗎?當然不是。韓愈做過吏部、國子監的官,去世后又被追贈禮部尚書,再加上他的道德文章為一世楷模,這幾個衙門“選”他做土地爺,求其庇護,就顯得順理成章了,甚至感覺是不二人選。這恐怕是很多研究韓愈的人都未必知道的趣聞了。
為何有如此多的打上了韓愈標簽的旅游景點、文化景觀?就因為韓愈是個“超級IP”,其拼搏精神、詩文創新、教育貢獻、儒學功績、政治作為,以及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等榮耀桂冠,具有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和歷史文化價值。韓愈對今天的我們,到底有什么借鑒和啟示的價值意義?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他愈挫愈勇、再接再厲的拼搏奮斗精神。韓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與孟尚書書》),他不只有超世之才、卓越之文,更永不言退、永不言敗,經歷幾多坎坷、幾多磨難,堅忍不拔,水到渠成,終于鑄就了絕世的功績。
我只做孔子的弟子
韓愈詩文中的警句、金句特別多,我想給讀者介紹三句,也是極打動我的話。
第一句是:“大賢事業異,遠抱非俗觀。報國心皎潔,念時涕汍瀾。”(《齪齪》)韓愈操行堅正,赤心事上,憂國如家,永遠對國家懷有一顆皎潔的報國之心,永遠對人民的疾苦懷有憐憫之心。我想,這才是一個讀書人該有的樣子。
第二句是:“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這句話可以說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另一種說法了,但是更為壯烈,更顯操守。韓愈從來就不是一個明哲保身的人,他常思奮不顧身,以救國家、人民的急難。
說君子的這句話,出自韓愈的文章《爭臣論》,題目變換一下,就是“論爭臣”,也就是論述何謂諍臣。此文很重要,韓愈作時才二十五歲,進士及第不久。文章針對的,是五十七歲的諫議大夫陽城。他是當時一位極有名望的人,大家都把他看作賢人。隱居的陽城被人推薦,出來做官。我們說,諫議大夫有“諷朝政之得失,諫皇帝之功過”的職責,但陽城在職位上待了五年,卻未進一言。初出茅廬的韓愈看不下去了,于是作《爭臣論》,有質問他的意思。陽城在其位,卻不謀其政,豈不是尸位素餐?
《長安三萬里》(2023)劇照。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青年的韓愈就不迷信權威,敢于挑戰權威。即便是原本很尊敬的人,一旦經過觀察,看出了他的問題、弊病,就改變觀點,甚至進言勸誡。這是非常難得的品格。陽城后來在朝發議論、進諷諫,極有風骨,不能說跟青年韓愈的發難質問毫無關系。
第三句是:“如仆者,自度若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答呂毉山人書》)這句話,從字面理解,就是我韓愈自忖,如果世上沒有孔子的話,我不應該給誰當弟子。雙重否定等于肯定,就是說,我只做孔子的弟子。孔子是何許人也?宋代大儒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也可以說,孔子及其儒家學說,是數千年中華文化的核心,無孔子,中華文化也將失去最重要的砥柱。
孔子與韓愈,相隔一千余年,而韓愈居然就要徑直上接孔子,其下的儒家人物都不在他的眼里,其格局、氣魄之大,堪稱兀傲不羈、睥睨一世。難怪韓愈能提出儒學道統之說,以儒家正宗嫡傳自居。韓愈給我們的啟發是,欲成大器,沒有崇高的理想、氣吞湖海的魄力,是不行的。只給孔子做弟子,這話擲地有聲!
狂人韓愈:活著就要戰斗
韓愈的品格中,有一種難得的風骨,就是“懟”。他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懟天,懟地,懟同僚,懟上司,懟宰相,懟皇帝。需要說明的是,“懟”的本義,是怨恨,但是在近年的網絡環境中,“懟”成為一個網絡常用語,語義也發生了奇妙的變化。今人口頭常說的“懟”,有不服、辯解、反駁、唱反調、頂撞、對著干等豐富的含義,具體如何理解,還要看應用的語境。本書中所用的“懟”,已經不是它的原意,而是采用了如今網絡上常用的意思。
這樣說來,韓愈豈不成了“杠精”?不是說韓愈有意跟人唱反調,喜歡跟人抬杠,不是的。他的內心有桿秤,“不平則鳴”,該說時一定說,絕不會吞吞吐吐,刻意隱藏自己的想法。韓愈仕途中的幾次大危機,也是重大挫折,都源于他的直言極諫。他明知諫諍的結果是被貶,但“不平則鳴”是他的本性,勇于任事是他的本色,他一定會去諫諍。而屢屢懟人的結果,就是韓愈被冠以“狂”名,知交柳宗元說他狂,宰相也說他狂,甚至連皇帝都說他狂!
韓愈少年時就自稱“楚狂小子韓退之”,后來更反復說自己“狂妄”“狂直”“戇狂”。所謂狂人狂言,狂,正是韓愈在時人眼中的真實印象和形象。狂與懟,在本書中時常出現,甚至可以作為本書的關鍵詞,這也許與其他韓愈傳不一樣,缺少其他傳記作者對韓愈的那種崇敬和膜拜,但或許如此寫,恰恰進入了當時的歷史語境,抉出了較為真實的韓愈形象。不平則鳴、勇于任事的韓愈,不可貴嗎?不可愛嗎?當然,狂與懟,成就了大唐孤勇者,亦成就了大唐的文化強人。
《長安三萬里》(2023)劇照。
韓愈活著的時候就聞名遐邇了,身后更成為百代文宗,受人景仰。可我必須指出,正襟危坐,一身正氣,莊嚴肅穆,那不過是后人想象和美化了的韓愈,與真實可感、真情流露、真真切切的韓愈,還是相距有間的。我們想講的,不是祠廟中“吃冷豬肉”的大儒韓愈,而是歷史舞臺上有聲有色、有情有義、力挽狂瀾的韓愈。
狂人韓愈給我們的一個重要人生啟示就是:活著就要戰斗!
后世評價韓愈的人太多了,但是誰也沒有蘇東坡講得精辟、講得言約義豐。蘇軾評價韓愈的名句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潮州韓文公廟碑》)這四句,分別對應著韓愈的文章文學、儒學道統、侍君之道和典型事功。說韓愈“文起八代之衰”,實則他的文章集八代之成,也就是集大成,韓愈不愧為百代文宗。“道濟天下之溺”,是說韓愈力振儒學,建立道統,扶樹教道。“忠犯人主之怒”,可以用韓愈自己的詩來解釋,就是“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不慣著皇帝,該懟就懟,是敢于“批龍鱗”的!“勇奪三軍之帥”,是形容韓愈知文亦知兵,智勇雙全。但“勇奪三軍之帥”也是特指韓愈一生當中的某個“高光時刻”。他為了國家,可以將生死置之度外。
《長安三萬里》(2023)劇照。
快結束時,談一個有趣的話題。韓愈的長相是怎樣的?想必這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我們看到的韓愈畫像,多是小面而美髯,戴紗帽。但其實,這不是韓愈,而是另一位姓韓的名人韓熙載。意想不到吧!據記載,真實的韓愈容貌,是“豐肥寡髯”,既胖,胡子又少。關于韓愈,還有“豐肥喜睡”的說法,可以相互印證。他的文章那么好,自然是久坐的。而坐太多,少運動,身體就肥胖,似亦正常。開個玩笑,唐代盧延讓的詩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苦吟》)作好詩要拔胡子,而作出好文章,恐怕也需要拔胡子吧。這難道是韓愈“寡髯”的原因嗎?
總之,我給韓愈的特別標簽,是“大唐孤勇者”。“自笑平生夸膽氣,不離文字鬢毛新。”(《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縱有悲涼底色,笑對人生浮沉。韓愈弘獎仁義,操行堅正,文章精卓,是一位完美的“六邊形戰士”。
人生一趟,煙花一瞬,當務功業,名垂青史。愿您如韓愈,活得勇敢、堅毅而又熱烈。
本文選自《大唐孤勇者:韓愈傳》,為該書的序言部分,較原文有刪節修改。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原文作者/谷曙光
摘編/何也
編輯/張進
導語校對/趙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