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陳毅、粟裕,軍史界有陳不離粟、粟不離陳之說。這說明兩人關系之密切、搭檔之珠聯璧合。但近年也有不少文章對1958年錯誤批判粟裕的時候,陳毅帶頭發言表示不解。認為這一事件成為兩人之后關系疏遠的分野。對待這一問題,帥克以為,要放在歷史大環境下來看,要辯證唯物地看。特別是通過粟裕事后如何對待陳毅,更能折射出兩人之間的真實關系,以及粟裕對待陳毅的態度。
首先,在那種大氣候下陳毅肯定首先有個態度問題。作為粟裕的老搭檔和老領導,陳毅在批粟時帶頭作了發言。最終帶頭鼓掌通過粟裕檢討的也是陳毅。
1958年軍委召開的擴大會議,由于受到黨內“左”的思想的影響,在這次軍委擴大會上把劉伯承作為“教條主義”的代表人物,把粟裕作為“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代表人物,進行了批判和斗爭。同時,批斗的范圍涉及到了肖克、李達等一批軍隊高級干部。
既然早已定好了在會上批斗粟裕,那么由誰來先發這個言、由誰來打頭炮、由誰來先定個調子,顯然這個人并不好選,這個言也不好發。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陳毅是粟裕的老領導,二人長期搭檔共事,彼此非常熟悉,因此,第一個發言落到陳毅的頭上也屬情理之中。
要知道,這次軍委擴大會,是毛澤東主席早就要求軍隊召開的。他當時認為“軍隊落后于形勢,落后于地方”,要求軍委要用整風的方式召開一次擴大會,以檢查總結建國以來的軍事工作。為此,毛澤東主席事先還與彭德懷、陳毅等人通了氣,就粟裕的有關問題向他們進行了了解。
盡管陳毅對粟裕帶頭批判性的發言肯定會使不少人不解,但在那種大的政治氣候下,陳毅應該說沒有更多的選擇和余地。當然,他的帶頭性發言、作為與粟裕長時間共事的老搭檔的發言,肯定會對后面的發言帶有一定的導向性。
無獨有偶。最終帶頭鼓掌通過粟裕檢討的也是陳毅。當毛澤東主席對粟裕作出了“粟裕同志戰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請大家來判斷”這樣的評論后,陳毅應該說很好地領會了毛澤東主席的意圖,在粟裕做完第二次大會檢討后,馬上帶頭鼓掌表示通過。顯然,陳毅的這一表示通過的發言,同樣對后面的發言也帶有一定的導向性。要知道,當時不想通過粟裕發言的人依然還有。
其次,在那之后的多年,陳粟像戰爭年代分開時那樣,彼此往來并不多。十年動亂之時各自處境都不太好,但都保持了堅定正確的革命氣節與操守。
盡管戰爭年代有陳不離粟、粟不離陳之說,但即使是在兩人合作的高峰期,即解放戰爭時期,兩人實際上仍是處于不在一起的時間多,在一起的時間相對要少的狀態。特別是1958年軍委擴大會后,陳毅早就一直在地方工作,而粟裕則從總參調到了軍科。僅從工作上來講,二人的交集交往并不多。
十年動亂開始后,陳毅因“二月逆流”而被打倒。粟裕早在58年便靠邊站。實際上兩個人的處境都不好。好在兩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經受住了嚴峻的政治和風浪考驗,都保持了堅定的革命氣節與政治操守。這一點,應該說是非常難得的。
換句話說,由于那個特殊的年代,由于兩人并不在一個工作領域,兩人從1958年直到1972年陳毅逝世時止,交集交往并不多。這一點,《陳毅傳》和《粟裕傳》對這一時期兩人的交往提及很少便可得到佐證。
再次,在粟裕的回憶錄中他曾多次提及陳毅,并對陳毅的革命精神和領導風采都給予了濃墨重彩的記述。顯然粟裕對陳毅當年的發言并未記掛在心。
盡管58年批粟時陳毅帶頭發言,盡管陳粟之后交集交往并不多,但并沒有更多史料資料表明粟裕對陳毅的發言記恨在心。相反他對陳毅一如既往地表示尊重。兩家結為兒女親家便是一個佐證。
這種對陳毅的由衷尊重,我們從粟裕本人的戰爭回憶錄中能夠得到更好的印證。在回憶錄中,除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外,陳毅是粟裕最尊重和推崇之人。甚至在多處著墨提及,十分明顯。完全可以說,這是粟裕發自內心的看法。
總的看,在分析研究陳粟關系時,對于二人之間在工作上出現的矛盾不必回避,但也不必有意無意放大。包括當下出現的研究陳粟關系時,出現一些貶陳的言辭,帥克以為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粟裕1958年被打倒經受住了幾十年的“冷板凳”,直至逝世都沒有平反,他在回憶錄當中尚且對陳毅仍表示了極大的尊重。我們作為后來者,更應該跳出是是非非,更應該從兩人積極關系的一面進行詮釋。或許這樣才能更客觀、更深入地透視兩個人的革命友情與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